dreamtal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reamtale

博文

Lost in Translation

已有 3676 次阅读 2012-7-30 12:2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翻译, 波普尔

     前几天,终于把巩教授委托的接近三万字的翻译搞完了。期间恰好阅读到《无尽的探索:卡尔·波普尔自传》中关于语义与翻译的部分:
     “任何一个搞过些翻译、考虑过翻译的人都知道:不存在什么语法正确、几乎是逐字翻译的译文。每篇好的译文都是对原文的阐释;我甚至进一步说,每一篇重要文章的好译文必定是理论上的重建。它甚至体现在一些评注上。同时,每一篇好的译文应当是信和达的。顺便提一句,那种认为翻译一篇纯理论的著作时雅的要求不重要的想法是错误的。人们只要考虑一下像牛顿理论或爱因斯坦理论那样的理论就会明白:一篇具有理论内容但没有表达内在对称性的译文是很不能令人满意的;以致如果只要把这种译文给某个人看,如果他发现了那些对称性,他就会正当地感觉到他自己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发现了一个定理,即使这个定理主要是由于美学上的理由才是有意义的。(同理,其他各点相同的条件下,色诺芬尼、巴门尼德、恩培多克勒或者卢克莱修的诗歌译文比散文译文更为可取。)
     尽管一篇译文因为它不十分精确可能是糟糕的,但无论如何难度很大的文章的精确译文简直不存在。而且如果两种语言有不同的结构,那么有些理论可能几乎是无法翻译的(正如本杰明·李·沃尔夫已如此完美地表明的那样)。当然,如果两种语言像比方说拉丁文和希腊文一样有密切的联系,那么引入几个新创造的词就足以使翻译成为可能。但在其他情况下,一篇煞费苦心的评注也许不得不代替一篇译文。
     鉴于这一切,精确的语言或语言的精确性等观念似乎是被误解的。如果我们要把精确性放进观念表(暂略)中,那么它就属于左手一边(因为一个陈述的语言的精确性确实完全取决于所用词的精确性);在表右手边那边,它的类似物也许是'确定性',然而我不把这两种观念放进去,因为我的表是这样制定的:右手边的观念都是有价值的,而精确性和确定性都是虚妄的理想。它们不可能达到,因此,如果不加批判地把它们作为指导来接受的话,那就是危险的误导。追求精确性与追求确定性相类似,两者都应当抛弃。
     当然,我并不认为,增加比方说一种预见或者甚至一种表述的精确性,有时不可能是非常可取的。......”

     以上波普尔说的这些话,有的我也不是很懂(或许正是因为翻译的问题),但结合我前段时间的翻译实践,我的感触是:
     1.如果能看懂原文,还是尽量不要看译文。这也激起了我学习除中英文外的其他语言的兴趣。
     2.如果确实需要翻译,我倒觉得按照原文的语法结构直译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这样做可能更便于读者对文章的理解。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又或许是因为我对翻译的内容所涉及的领域不甚熟知的缘故,无法做到波普尔所说的“理论上的重建”以及信达雅。

PS: Lost in Translation 其实是一部电影的名字,是瑞琳推荐给我看的,中文译名《迷失东京》。
    看完之后我觉得译为《说多了也是寂寞》更妥帖~ ^_^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0937-597281.html


收藏 IP: 202.204.48.*| 热度|

3 曹聪 陈筝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06: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