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一点不假。虽然其程度因人而异,但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情况。
首先,贯穿一生的是病苦,或轻或重,或多或少,贫富贵贱,杳无差别。然后,进入社会之后又有人际、饭碗、夫妻、子女、欲求与现实,等等烦恼,也有乐不永恒的遗憾[1]。最后,多数人还免不了遭受死亡之苦——过程是苦,丧亲是苦。[2]
难怪佛陀说“人生是苦”。[3]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要认识到“人生是苦”必须得有些岁月的洗礼和不少的生活阅历,不为生存打拼的人是不容易体会到它的。古人说“穷吃素,老看經”,因为人只有活到中老年之后才能全面体会到人生的种种不如意,进而才能理解甚至可能认同佛經里面讲的人生问题和道理。
佛也说众苦源于贪 [4] 或/和愚痴。最基本而神秘的理由是,驱使人转世投胎的正是贪欲;有了存在,自然就会有随之而来的众苦经历。这就是《老子》所谓的“吾之所以有患,为吾有身;及吾無身, 吾有何患?” 而具体到人的一生,基于贪的执着,是很多烦恼痛苦的根源。许多烦恼和不快是自己放不下引起的:渴求升职加薪,不成就怨天尤人或愤懑终日;望子成龙,不果就气恼焦虑或非打即骂;坚持己见却不被人理解,就怒火中烧甚至挥拳相向;执念过节与仇恨,见了仇人冤家就七窍生烟......;可是,凡人哪能不执着,所以凡人注定受苦。
相较于成家和单身,前者更苦,尤其是那些磨难不断的家庭。能努力维持家庭的人都是了不起的利他主义者 [5],毕竟,人都是厌苦欣乐的,也都是自私的,如果不是坚守某种信念或者顾及什么,谁会在一人吃了全家不饿和一地鸡毛的家庭之间选择后者?能负责任地维持家庭完整,直到儿大女成人,那是要经受不少苦恼的。但是,单身显然也有单身的不如意,尽管它天然地比成家生活更轻松,同时还可以让人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享受各种乐趣,追求诗和远方。
总而言之,人活着,横竖是苦。
注释:
[1] 快乐是存在的,只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席”,还有“乐极生悲”......。
[2] 此所谓佛教的 “八苦交煎”。
[3] 苦是古人对印度语duḥkha / dukkha的翻译,其本意是“不如意”。
[4] 包括“执着”等所有相关的心理心态。
[5] 仅凭这一点,人们就应该孝敬父母,政府也应该负责子女的部份抚养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9: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