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听到一所大学发生的一个有趣和有意义的故事,值得在科学网上提及。前些日子,一位中年老师来找一位老教授聊天,刚到办公室门口就说:老师,我辜负你了。老教授用温和的语气立马说,你先别往下说,让我先猜一下,是否这次教授考核不顺利?他说正是,考核没有通过。他将考核表拿给老教授看,随后两人聊起这次学校教师考核的事情。老教授已经从一些渠道得到一些这次在学校引起“地震”的教师考核信息。这次该校教师考核是对过去多年来“走程序式考核”的修正,是动真格。因为老教授在职时也要接受每年年终的例行考核,至今在他的计算机里还保留了10多年来的考核记录,它记载了这些年来老教授的工作业绩和心路历程,当然“考核结果”全部是称职,其中估计也得过“优秀”(按职工数的百分比确定),但是从没有听说那些年哪位老师考核没有通过(即“不称职”等级),似乎最差的也是“基本称职”。
中年老师是这位老教授多年朋友,但是两人属于不同学院不同学科,年纪估计要比老教授小很多,算是忘年交。中年老师人很老实,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大好人。很多年前老教授曾告诫他要注重总结发现科学研究中的学术问题,及时发表学术论文。作为一个大学普通老师,发表学术论文是展示你与其他老师之间差距的相对公正公平途径之一,并谈了他对一个重点大学教授发表学术论文的意义和认识。中年老师拥有令老教授羡慕不已的教育经历。他大学本科毕业后,基本“按部就班”完成硕士、博士学位和博士后研究,整个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学校都属于国内专业权威的大学,博士后在中科院一个比较重视发表学术论文的研究所呆了四年。如果这些经历和过程都是脚踏实地走过来,发表学术论文应该不算什么难事。
近10年来,中年老师除了完成课时数不算多的本科课堂教学和带硕士研究生外,还承担了一些科研项目,工作刻苦努力,勤勤恳恳,但就是发表学术论文不得力。老教授指着他的考核表中学术论文一栏对他说,四年聘期内发表的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与学校考核需要的“重要论文”标准实在差之甚远。据说该校这次考核没“通过”教师中大多数属于发表论文“没达标”。老教授利用这个机会再次向他重申关于发表学术论文的观点:作为一个重点大学优势学科的教授必须重视发表学术成果,这并不是学校制定的要求(或标准)过高,而是以前长期以来那种“不痛不痒的考核”使得部分老师产生了惰性,干多与干少收入待遇差不多是那时状态的真实写照。其实大学老师需要发表学术论文并不是我国的特有现象,欧美大学的助理教授在拿到永久教职前不都在奋斗“项目与论文”吗,更不用说,在这些大学里还有相当数量教授将科学研究当成自己毕生事业,这些人一生都在发表论文。
我以前和人聊天谈到一个认识,一所名牌大学之所以“名牌”,除了那些普世价值要素外(学风与传承),她的大部分教授都能在国际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成果,国际学术会议上经常能够见到这些名校教授的身影,这是他们的常态现象。名牌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优良的学风就是由这些教授与他们的莘莘学子勤奋努力所营造。然而普通大学往往只有少数教授能在自己专业国际学术圈中“翱翔”,他们是这些大学人才的门面。当然,据说老教授也从事情的另一方面给中年老师开导说:其实这次学校还是采取了一些“温和”措施,对于没有通过考核的教授头衔依旧,只拿副教授五级岗位津贴而已。由于四、五级岗位津贴差异较小,每年只少拿不到一万元,对家庭收入影响较小。显然,这个事情绝不是“钱”的问题,实际上主要还是面子问题。你想平常在学生面前“风光无限”“指点江山”的教授,而今却面对如此尴尬局面,面子上有点挂不住可以理解。当然,我认为要想挽回这个面子还得靠自己努力奋斗才是,让学校走回头路恐怕有点难。老教授还建议中年老师以后可以将他的科研素材和他讨论,力求从宏观层面为他发表学术论文出点主意。据说,这个学校这次还对博士生指导教师也进行了首次“严肃认真”考核,也有少数“博导”没有通过,包括一些“头面人物”,但是据说只是停招学生而已,如果需要他们依然可以拿这顶“博导”帽子去经济大潮中“自由翱翔”。
据说为了彰显考核过程与结果的公正和公平,该校要求这次考核结果必须公示,这就难为了各个院系领导们。因为,这些没有通过考核老师中有的“人缘”很好,是那种革命群众和领导都喜欢的人,通俗说,他们很会“做人”,平常院里公益事情和教学也算尽力。因此,为了应对学校对“公示考核结果”的要求,有的院系使出一些变通招数,为这些老师尽量留点面子。例如有的学院只公开考核“通过”人员名单,给人们对名单外的老师状态随意遐想空间(例如是否调走了?);有的单位将考核结果张贴于院办公室内部(以往需要张贴在外面的公告栏),只给来办公室办事的少数老师们看。因为,院办公室内学生们很少去,有时去办事也不太会注意张贴在一个不起眼地方的这个考核结果。这种“别别扭扭”的公示主要目的是尽量不要让学生知道,以免影响这些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此外,有人告诉我,在这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考核中,这个学校还拿出若干非教师系列岗位指标提供给部分不适合教学岗位教师转岗。这要放到以前,这些非教师岗位一定会无人问津。因为,大学的教师编制可是香饽饽,是大家公认的学校最体面工作岗位,所以才有一些其它岗位的人员(实验岗位,甚至辅导员岗位)通过各种办法转到教师岗位。然而,这次情况可大不同于从前,听说一个学院的几个转岗指标被一抢而空,“供不应求”,这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道真的变了。
2015年6月23日发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6: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