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于1997年从沅江一中中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城市规划专业,2001年考入南京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2004年考入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2007年博士毕业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一晃10多年过去了,我是沅江一中首届实验班的班长,全班80位同学考上了大学,分布在中国各个大城市的高等院校,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个城市里。回想当年班主任陈再林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历历在目。今天简单谈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感受。
一、 做一个敢于挑战的人
我成为沅江一中第一届实验班的学生应该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学校将我们直接从初中就招到高中,不但逃过了中考,而且还给我们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配备了最强的师资队伍。虽然我们一中的老师绝大部分都是非常优秀,但像我们班主任陈再林、数学老师李建刚、化学老师贺正奇、英语老师万山红和语文老师何兰,政治老师陈正跃等是这种强势搭配还是很少的。学校对我们首届实验班也是开了特例,以兴趣为导向,我们开设的课程超过了教学大纲的范围,图书室对我们是开放的,这对于几十年来中国的应试教育来言是非常难得的。班主任陈再林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每天辅导我们,特别是晚上自习的时间,他也不休息,陪着我们。他不但学习给予严格要求外,而且生活中更是这样。为了让我们有一个强健的身体,陈老师每天早上很早他就把我们组织起来进行晨跑,除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几年的住校生活,让我们班的同学都养成了一个很早就能独立生活的习惯。
虽然我是班长,但坦白地说,在我们的班级,我的成绩不算好,应该属于中下等。我们两个实验班,最后一年是合成了一个,数理化成绩每次测试平均成绩都在120,130分以上。记得有几位慕名而来的省城老师来调研,数学老师李建刚老师对他说,我说好了怕您不相信,我把试卷给您,您自己看吧。把来访的老师震惊了,他们没有看见过成绩这么好的班级。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有个9岁同学叫王帝国和我们一起念高中,他确实很聪明,而且成绩也还不错。但多年之后回想起来,觉得过早地拔苗助长不见得是一件好事,让一个几岁的孩子和比他大好几岁的人竞争,这对他是不公平的,而且他在生理和心理上还有很多不成熟。和同龄人比他太强了,他不愿意和他们玩,大他很多的人也不愿意跟他玩,因为觉得他只是一个小孩,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交流中就出现了问题。由于年龄太小,需要家长的照顾和陪读,所以也造成了家庭上的一些困扰。多年之后也见证了拔苗助长存在的问题,虽然他现在他发展得也还可以,但相比他年少时的聪明才智显得逊色了一些。有些时候我想像如果他跳级要不是那么快,他应该在中国最好的大学里面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我今天提这个事情是希望老师和家长不要过度的让孩子提前教育,过度的提前其实对孩子是一种摧残。
好多同学提前一年、两年、三年考上少年班走了,而我是挺到了最后。当时高考时我的分数不是很高,但上一本是没有问题的。在填写志愿的时候我没有征求家里的意见,选择了离湖南最远的东北-东北师范大学。因为那时候我那时候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就是“人只有背井离乡才会有出息”,一定要到远方去求学,所以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东北。在8月底的时候,我手拿两个包,肩上背着一个包,第一次一个人背上行李踏上北上的列车。当列车过了三海关后,看着一望无际的土地上没有水,甚至看不见人的时候,我的心情突然变得沉重起来。对于一个从小在水乡长大的人来讲,见不到水是非常难受的。我后悔了,心里想这难道就是书上提到的北大荒。我当时在想,如果列车能够停下来倒回去,我就不再去东北了。幸亏火车是不能停下来的,这种经历对人的成长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这种经历和感受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几年来的南来北往,在路上见到了来自各个地方的人,看到和经历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我后来一想这真是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我的学弟学妹们,鼓起你们的勇气,迈出家门,到遥远的地方去求学,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在出发之前,请练好一个强健的体魄,有一颗踏实求学,乐于助人的心,这样你的成功就迈出了第一步。
二、 脚踏实地学习
很多人以为大学生是“天子骄子”,考上了大学就前途光明,但这种好的时光对于70后来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80和90以后的人就更不用提了。绝大多数人一跨入大学就放松了,拿青春度年华。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在大学第一学期我依然非常努力,成绩相当好,但后来看到所学专业开设的课程后,我开始反思。教材是85年出的,最早的也是89年的。恰逢信息代的来临,计算机和网络开始在大学普及。我认为我们课堂上学的很多知识已经过时,很多东西只需要稍加注意或者浏览书籍就可以了。区域规划还是以原苏联的那一套,随着交通和网络快速发展,各种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我自己在吉林工业大学(现已合并到吉林大学)辅修计算机系课程、到物理系和数学系选修课程,在课余时间我还修完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企业管理函授课程,并拿到结业证书。在我读大学期间,我每天的课程都是满满的,每天都非常充实,虽然毕业的时候我本专业的成绩并不是很突出,但用人单位看了我的简历后,都愿意要我。
大学四年过得很快,虽然我是学城市规划的,但我准备考上海交大计算机系的研究生,委托老同学任晋奎购买了计算机系的考研辅导书,但当我复习到一半时,老同学告诉我上海交大不招非本专业毕业的学生,所以我对自己重新定位,报考南京大学的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研究生。这个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将我以前所学的东西可以全部用上。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如愿考上南京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研究生。
南京大学是国内一所重点理科综合性大学,排名很靠前。这里给了我一个更大的空间。由于自己的专业是综合性学科,本专业的课程基本上都是概论,讲得不深。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我到计算机系、物理系、电子系、数学系和大气系辅修了很多课程,使我的知识面得到了很大的扩充。在南京大学的校园里,你会经常看见很多同学拿着红宝书和绿宝书,忙着考GRE和托福,想到海外求学。我也不例外,加入了这个行列。每天早上6点起来跑步,7点到教室背外语单词,8点准时去上课。在实验室做完事情,晚上又去教室背单词,快12点时回到寝室睡觉,洗漱完毕倒下就睡着了,这种生活持续了将近一年,背了超过一本词典的英语单词,GRE很多单词非常生僻,也许一辈子也用不着,考完就忘了。我不知道是一种什么精神在支撑自己,只觉得每天都非常充实,我要利用好每一分钟时间。可惜美国ETS认为中国考生GRE分数考得太高,他们决定将机试改为笔试,突然改革,我分数考得不是很理想。面对这种情况,我不得不对自己未来的路做出调整。所以在准备研究生毕业的同时,我准备考中国科学院的博士。在研究生期间值得一提的是我选择了一位好的硕士导师覃志豪,他在海外十年刚回国,以国外的那种模式带我,让我做感兴趣的东西,是他让我爱上遥感这个专业。
2004年我顺利考上中国科学院遥感所的博士,我选择的导师是海外回国人员施建成老师,他80年代去美国求学。最开始他只是在国内兼职,他也是以国外那种放养式的方式培养年青人,这样就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选择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给我们创造了不少机会,派我出台湾进行访问学习和出国开会,大大开拓了我的视野。博士期间,我把所有的时间都贡献给了实验室,做了很多扎实的工作。2007年毕业时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毕业生,多次获得各种论文奖励和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人生的路需要自己去努力,也需要亲戚朋友的相互鼓励和支持,特别感谢高中同学赵勇、李奇峰、李震宇、汤海鹏等。
三、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毕业工作至今发表论文80余篇(第一作者近70篇),SCI论文近20篇(其中第一作者9篇),EI 16篇,个人专著1本,申请发明专利8项(已授权3项),软件专利1项,第一作者论文被引用超过550次。2009年被农业部区划学会提名参加中国青年科技奖评选。主要从事微波,热红外遥感,空间数据挖掘及GIS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针对MODIS的实用劈窗算法和同时反演辐射率和地表温度的多波段算法,提出了针对ASTER数据的劈窗算法和用神经网络优化的同时反演地表温度和发射率的多波段算法,提出了利用先验知识从ASTER数据反演近地表空气温度方法,提出了针对被动微波数据AMSR-E反演地表温度的物理统计算法和用微波指数反演土壤水分的算法,提出了利用神经网络和多传感器以及不同分辨率遥感数据从AMSR-E反演地表温度,并被邀请给地球物理学报(IEEE Trans.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sning)、地球物理研究(Journal of Geophysical of Research)、国际遥感(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传感器(Sensors)、中国科学、高技术通讯、兰州大学学报、中国矿业大学、遥感学报、国土资源遥感、遥感信息等期刊和国内外会议审稿。
一路走来,我发现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和培养方式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现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应试教育。在这种背景下,你怎么成才。我的建议:大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学得要广要扎实;硕士研究生稍微收拢一点点;博士的时候要专。每个人需要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总之一句话,年青人要敢于挑战自己,相信付出总有回报,趁年轻离开自己的家乡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是我这些年来自己的一些经历和体会,希望对学弟学妹有用。最后感谢母校给我这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感谢母校沅江一中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的全体工作人员,感谢我的班主任陈再林老师。受母校之邀,写了这个稿子,也放在科学网博客以做纪念。
中国农业科学院 毛克彪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邮政编码:10008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19: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