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已有 3897 次阅读 2017-10-15 15:06 |个人分类:临床指南和病例解析|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鼻部CT和MRI检查及诊断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
鼻部检查方案
一、鼻部CT扫描方案[2-6]1. 鼻骨:(1)扫描模式:螺旋扫描。(2)扫描体位:仰卧位。(3)扫描范围:鼻根至鼻尖。(4)扫描条件:管电压 100~120 kV,管电流 50~200 mAs,扫描厚度 16×0.50~16×0.75 mm,可根据不同机型的低剂量模式(如预设噪声指数等)自行调整,螺距0.7~0.9。(5)重组层厚:最薄允许层厚为0.70 mm;重组间距0.35 mm(重叠50%重组)。(6)重组算法:骨算法。(7)重组方法: ①利用软组织算法的薄层影像进行VR重组; ②必要时平行于正中矢状面行矢状面的重组。2.鼻腔鼻窦:(1)扫描模式:螺旋扫描。(2)扫描体位:仰卧位。(3)扫描范围:额窦上缘至硬腭或根据具体病变确定范围。(4)扫描条件:管电压100~120 kV,管电流 50~200 mAs,扫描厚度 16 或 64×0.50~16或64×0.75 mm,可根据不同机型的低剂量模式(如预设噪声指数等)自行调整,螺距 0.7~1.0。(5)重组层厚:最薄允许层厚为 0.70 mm;重组间距0.35 mm(重叠50%重组)。(6)重组算法:骨算法、标准算法。(7)重组方法:鼻窦和颅底CT以骨算法图像为主,其他部位以标准算法图像为主;必要时行矢状面重组;根据临床需要行三维图像重组和后 处 理 ,包 括 MIP、表 面 遮 盖 法(shaded surfacedisplay, SSD)、 VR技术。
3.增强扫描:对软组织病变应行增强扫描。根据具体的设备类型选择上述适当扫描方法。使用对比剂参照碘对比剂使用指南(第2版) [7]。必要时可行延迟扫描。血管性病变在注射对比剂后延迟20 s开始扫描;炎性和肿瘤病变在注射对比剂后延迟40 s开始扫描。
4.CT图像后处理:鼻骨CT重组方法:(1)横断面:重组基线为平行听眶下线,范围为鼻骨尖至鼻根,骨窗4 000、 700 HU, MPR层厚≤2.0 mm,间距≤2.0 mm。(2)冠状面:重组基线为平行鼻骨,范围为鼻骨至泪骨,骨窗 4 000、 700 HU, MPR 层厚≤1.0mm,间距≤1.5 mm。(3)矢状面:重组基线为平行正中矢状面,范围为双侧鼻骨,骨窗 4 000、 700 HU,MPR 层厚≤1.0 mm,间距≤1.5 mm。鼻腔、鼻窦 CT重组方法:(1)横断面:重组基线为平行听眶下线,范围为额窦顶部至硬腭,骨窗2 000、 200 HU, MPR层厚≤2.5 mm,间距≤3.0 mm。(2)冠状面:重组基线为垂直于硬腭,范围为额窦前部至蝶窦后部,骨窗2 000、 200 HU, MPR 层厚≤2.5 mm,间距≤3.0 mm;软组织窗 300、 40 HU, MPR 层厚≤3.0 mm,间距≤3.0 mm。(3)矢状面:重组基线为平行正中矢状面,范围为两侧上颌窦外侧缘,骨窗 2 000、 200 HU,M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