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山水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tou 亲而不密 远而不疏 将科网博客进行到底!

博文

道德经第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章

已有 8985 次阅读 2009-5-29 17:52 |个人分类:道德经加注|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老子, 道德经, 注释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通过小孔,我看到了德的容貌。它长什么样子?在道面前,德唯唯诺诺,以遵守道法为自己行进的方向。它是道法下所生之物。道所为之物,可以说是恍恍惚惚(指表面来看并不是那么明朗而精确的样子。恍惚中,有象(理解为虚);惚恍中,有物(理解为实。之所以作这样理解,一是从字面来论,象是虚,物是实,而又因为我们可以体查到万事万物无不是由虚和实相配而成的。即:象与物均蕴含于一个具体的事物之内。着眼于对其中某一个方面或全方面的研究,即是对物的研究,或是对象的研究,或是对两者进行共同的研究,也因此就会派生出不同的文化,比如说,西方文化与东方的文化。)。道所为之物,是那样深远不可测,但却内含极精髓的东西,而且这种精髓是十分真实的,是可以信赖的,(从而是可以让人来把握的)。自古到今,道的这些外在的表现(如德)从来没有消失过,以便于人们借以外在的表象去解读,去了悟那根本性的东西----道。我如何知道天地间万物那最原始的根(即指道)?以如上所说。

    老子在教在教我们识道的根本之法---从道的派生物中去认识它。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弯曲的事物,可行保全之美,可得最终的直行。低洼之处,可积满清水。旧了,才会有随后的新的产生。少,才会显出多;而果真多了,人就于其中变得迷惑而不知所从了。所以,圣人看透了这些关系,就索性在内心里摒弃掉求直新求多的这些念头,心灵可以坦然于命中的曲与枉,洼与旧,少与贫。由此,也就没有什么纷杂之妄念了,只抱一个“一”字即可以了:是什么,就是什么。一切皆放。由此,便也衍生出相应的一系列人生之佳态:不自以为是,不好居功,不好自夸。能这样做,便就进入了明白了然、无为而成、不求却有的绝妙境地中。而他不争这种状态,却使天下的人没有谁可以与他相争。古时所说的委屈求全这种说法,怎是虚言?其实真是如此:只有做到全面地看待问题了,人才可以归入道中。

       这里面包含了做人的道理。刚正不阿是不错,可若此种状态只能走几步,甚或寸步难行,何如不妨行一时之弯曲,行隐遁之乐,而于其后大行正途之道呢?学会坦然行做坑洼之卑微,于其中滋养起大德,不是挺好吗?那树叶秋里枯萎,随风荡去,不是在为春里的再度新绿做准备吗?所以,莫以旧悲,莫以新喜,不是一种很正常的心态吗?少则多,多则惑,就更明显了。不需再赘述。由此来看,老子确是从别人不容易站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可以于悲中看到喜,可以于忧中得见安。这种变通的观世方法,正是其可以无碍于尘世的一种生存妙法。人最大的悲哀,傻姑以为,不是环境对你的蹂躏,而是自己于心灵坎坷之时不会以通透的眼光来看问题而致悲观,并怨天忧人,这才是最大的人生之悲哀所在。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少,才叫自然。那暴风骤雨,你见其能持续多长时间?而这是天地的行为。天地都不能将一件事情做久,更莫说人了。所以,学道的人,你就把你所有的言行与思想与道同化在一起;同样,对于修德乐失的人,也如此做,将自身同化于其中。而当你把自己与道、德、失这些状态同化在了一起时,它们也乐于你如此而行。信,不信,随便。

         老子此章是在讲实修。莫将修道明德做为一门学问来学,而要将自己的思想与言行实实在在的纳入其中,实修。实修中,就会体查到内在的乐趣。因为道也乐,德也乐,失也乐,你怎会不乐?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踮起脚尖的人,能站稳吗?跨大步而走的人,能走多长?自己眼里全是自己的优点与长处的人,他做事情能搞个明白?自以为是的人,难以得到外界的张扬;自我争功的人,无功;自我满足的人,不能长久而行。从道的角度,可以这样说:这些行为,本来就是多余的,如余食,似余物,人们并不喜欢这样的东西。所以心中有道的人不去做这种多余的事情。
         所以,有些事情,做过了,就不需要再提了。这在道。好夸自我的人,我没见谁被大家所接受。这是在道之人行为的妙处。

       



                       
                                                                          暴雨疾风不长久

 

武夷山老师:

        如果可用和字作为儒家的关键词,久则是道家的关键词。尽管久字的出现频率不太高。不知道别人有没有类似的看法?论道、行道是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久,生命之久,天下之久,美好理念之久。道教抓住“长生”、“永生”这一个侧面,不全,但不错。老子为什么要复归于婴儿?永远处于婴儿状态,则不老,则久,不仅仅在保健意义上成立。现在人类想可持续发展,不还是为了久吗?西方社会主流思想的关键词是“进步”,不与“久”结合起来,以收阴阳和合之效,只会加速人类与地球的灭绝。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009-234897.html

上一篇:怀念战友
下一篇:天边那一抹彩云
收藏 IP: .*| 热度|

24 武夷山 杨学祥 廖永岩 王桂颖 刘玉平 毛飞跃 郑融 阎建民 陈儒军 刘进平 陈绥阳 曹广福 王号 寸玉鹏 吴飞鹏 钟炳 杨秀海 刘立 马丽丹 刘颖彪 蔣勁松 陈湘明 zhangxp FloatingRose

发表评论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9 19: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