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攻读工程类博士的中国学生一般都会争取在读博期间去工业界实习一次,虽然因为主观和客观原因,有人可以实习超过一次,有人到毕业也没有实习过,但是实习一次的人应该是最多的。
所谓实习,英文叫intern,由外企传入中国,国内现在也很流行,不过十年前可能还是新鲜事物。想起了李开复博士在微博上提到的一个故事,刚开始建立微软中国研究院的时候他去清华跟计算机系提想找一些学生做intern,结果计算机系主任不知道什么是intern,助手说就是和莱温斯基一样的。这个笑话也是当时的现实,在美国,intern几乎是工科博士一个必须的环节,而且历史已经很长了。
一般实习都会安排在夏季,持续三个月左右。在这个期间学生离开学校到公司短期工作。由于对实习目的定义的不同,不同的公司会给实习生安排不同的工作。有的公司实习以宣传和联系学校为目的,对实习生定位主要就是培训;有的公司则是以了解学生为目的,对实习生安排一定的科研项目,并不期待他们在短时间的工作能有很大的产出,但是希望通过这个过程了解学生的能力;而我所在的公司则是对实习生有非常高的期待,我在后面专门拿一段来讲。
对于在校博士生,实习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一举多得。首先就是对找工作的帮助,也是实习最重要的目的。尤其是对口的公司的实习,又以考察实习生为目的的实习,最能帮助找工作。有的公司(比如GE的研究中心)就把实习生当成自己招聘的主要对象,把握好一次实习机会对找到对应公司的工作是极为有利的。因此这样的实习最好安排在毕业前那个暑期,能够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即使没有在实习的公司找工作,实习的经历也对找其他公司起到作用,尤其是越强公司的实习越能给简历添彩。第二个好处就是了解工业界,这对一直在学校没有工作的学生很重要,对以后的职业发展定位都是难得的机会。第三,实习也是一个短时间换个生活环境的好机会,对于一直苦熬在学校实验室的孩子,换个地方生活三个月是一种解脱。第四,就是能赚一笔外快,外国学生在学校的时候一周只能工作20个小时,而用实习签证(CPT)则可以一周工作40小时,对于微薄的奖学金,实习工资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而我所在的UTRC,对实习生的定位则更高,我们对实习生和对正式的研究人员几乎是一样的要求。我们的实习生很多都是长期实习而不是暑期实习,在一年的工作中,和研究人员一起做项目,有时候实习生起的作用比正式研究员还要大,一个实习生有时候要顶上几个项目。我们希望实习生能真正贡献我们的研究,而不只是通过这个过程考察他们。我们组的两个克罗地亚实习生就非常出色的完成他们的任务,我们正式的研究员也非常尊重他们。这样的实习对人的锻炼是学校无法做到的,当然,实习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的,对他们学业的打断也比较长。
对于实习对学业的影响,有时候也是实习的弊端。能够完美的融合实习和博士论文是非常困难的,工业界有时候甚至不允许实习的工作贡献学校的论文,我也是读博期间因此失去到北卡某公司实习的机会。另外就是导师的态度,比如我的导师就一般不允许学生实习,因为他认为他的项目比短期的工业界实习更锻炼学生。
而我是一个特例,因为转学的原因,我在2010年回国在GE中国研究中心实习了两个月,是我唯一的实习经历,也是在美国的中国学生极少有的非典型实习经历。GE中国研究中心正是我导师2000年开始建立的,我正好经历了它的十周年庆典,也算是一个幸运吧。这次实习很大程度改变了我的想法和职业发展计划,虽然没有对我后来找工作起到什么帮助,但是对我的一生更重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53344-620026.html
上一篇:
工业界研究中心下一篇:
纽约大学事件的个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