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ckk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uickking

博文

数据时代-移动硬盘损坏后记

已有 5561 次阅读 2014-11-7 11:31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2014年8月28日下班回家后从闪存往移动硬盘拷贝数据,拷贝约40%时候,移动硬盘突然无响应!后来就打不开了,状态栏右侧有插入硬盘的显示,我的电脑也能看到盘符(看不到容量信息),磁盘管理打开,提示要格式化。
       
       出国前,将我所有资料都copy里面,同时国内台式机的盘也进行了格式化,只有外接2块硬盘还保存数据。到国外后,单位IT人员随时可以远程接入办公室台式机,国内资料未敢备份到台式机,于是国外5个月的工作也一直在移动硬盘操作。近11年的科研内容,涵盖几百款石油地质工具、所有AAPG文献、女儿近些年的视频和照片、所有撰写的发表和再审的科技论文(其中一篇一直精雕细琢还未投稿,本打算那两天投稿)、所有澳洲这边的实验数据(均无备份),总共1.6T,全完了,当时的脑子一片空白、感觉天塌了! 不能相信这种事情竟然能发生在我身上(一直认为自己算是个电脑高手,资料备份也只算是小心,同时移动硬盘去年年底刚买的WD element 2T的,强烈建议大家再也不要选用WD的硬盘了)。第二天,Ron说 It is a disaster!  Hopeless! Neil 给我讲了他的数据损坏的痛苦经历(90年代上百张光盘,无法打开)。其中的伤与痛只有自己懂得,因为数据只与自己有关。
   
      之后的一周内,单位IT人员、Epping的数据恢复人员、Eastwood技术人员、这边的一个华人同事、还有自己尝试了许多办法,想恢复数据,都失败了。最后,经人介绍在网上联系到一个Newcastle的技术人员,邮寄硬盘给他。经过从加拿大邮寄硬盘线路板,N次反复(可恢复、不可恢复),惊喜与沮丧之后,历时2个多月、成功了!
       
      回想一下硬盘损坏的原因:1.移动硬盘大都是公司回收的旧盘芯或损坏的盘芯经过处理修复或,测试认为可以投入市场再销售。这本身就隐含了不稳定因素;2. WD element 2T硬盘在win7、 8系统下安全弹出后,仍然灯亮、盘芯旋转。这一现象我很早在网上查,很多所谓的大牛说:没问题, 移动硬盘都这样。到我硬盘坏了,买了新希捷硬盘后,发现并不是这样的。所以大家不能忽略这个问题。这也是至瘫可能原因之一;3. 青岛气候潮湿,硬盘长时间不用,会生锈(技术人员发现我的损坏硬盘里面就有铁锈,我不知道是公司卖给我的时候就这样,还是我买之后生锈的),这也容易至瘫;4. 移动硬盘娇气,需要轻拿轻放,不易晃动。到澳洲后,我天天背着它上下班,撵火车。我想这可能是主要至瘫原因。
   
      对于第一个原因,我们无能为力,只能多备份几个硬盘,第二个原因我随后贴出解决办法,第三个原因建议大家定期“烧”一下它,让它连续转2天,第4个原因就是多爱护它了。
   
    数据无价,请大家珍爱硬盘! ^_^

安全弹出后,硬盘指示灯仍然亮,硬盘芯一直在转的解决办法!
1. 运行注册表regedit;
2. 找到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usbhubHubG,在右边新建一个”DWORD(32-bit)值“,名称为”DisableOnSoftRemove”,右键DisableOnSoftRemove,将其值修改为1.
3.重启电脑。
搞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4212-841782.html

上一篇:砂岩、致密砂岩、页岩孔喉大小
下一篇:国际埃尼奖(Eni-Award)提名?
收藏 IP: 130.155.37.*| 热度|

6 强涛 李健 周春雷 杨正瓴 梁洪泽 张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IP: 202.113.11.*   | 赞 +1 [3]杨正瓴   2014-11-7 19:40
还有网盘。
邮箱的大网盘。
IP: 202.113.11.*   | 赞 +1 [2]杨正瓴   2014-11-7 19:39
买台“工作站”,装两个硬盘,其中一个是“动态备份”Reader之类。
一定要还牌子的硬盘。
IP: 106.7.68.*   | 赞 +1 [1]蔡新安   2014-11-7 12:36
我是购买了一台淘汰的服务器做数据储存,这个保险系数要高些。

1/1 | 总计:3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2 1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