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d42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xd428

博文

多重视角读《白雪公主》

已有 5515 次阅读 2011-10-22 08:09 |个人分类:学术小谈|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office, style, center, xml, 白雪公主

多重视角读《白雪公主》

谭旭东

 

    《白雪公主》是欧洲传统经典童话的名篇,它和《小红帽》《睡美人》《野莴苣》和《狼和七只小山羊》等童话一样家喻户晓,德国、美国等还把它改编成了动画电影,也受到广泛的欢迎。但《白雪公主》和《睡美人》等经典童话在中国通常是被误读的:一是完全被解读为教育主义的童话,认为它只是传达了善与恶的主题,教会孩子去做一个好人;二是完全被认为是成年人的故事,里面还有阴谋诡计,互相嫉妒,还有杀人的游戏规则。这两种误读,前者视其为“简单的儿童文学文本”,后者则视其为“对儿童有害的读物”。如果我们认真品读、欣赏,就会发现,它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既有儿童文学的审美属性,也包涵了很多文化的内涵,是一个既单纯又复杂的意义世界。

    我在给大学生开设的童话课上,让学生欣赏了《白雪公主》,然后让他们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大部分同学的回答就是上面所说的,都属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童话的刻板化印象。事实上,对它的重新解读,可以从审美的和文化的两个方面入手。

作为儿童文学的审美的文本,它有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它的主人公是儿童,即它讲述的是一个女孩子的故事,白雪公主虽然生长在皇宫,但她是一个孩子,可惜的是,她的生母早逝,因此她不得不和后母一起生活,但后母嫉妒她,使得她面临着很残酷的成长环境,因此这个童话探讨的是一个孩子的生存问题,表现的是儿童成长的主题。第二,从叙述结构来看,它采用的是传统的经典童话的“三段式叙事”,白雪公主面临了三次生命危险,后母对她进行了三次迫害。“三段式叙事”是经典童话的基本故事模式,符合民间口传文学的特点的,也适合儿童阅读接受。第三,它采用了经典童话常用的对比的表现手法。第四,《白雪公主》里充盈着一种对童年生命的关爱,是有儿童关怀,儿童立场的。因此,从以上这四点来看,它足以被归入经典的儿童文学,自然也受到了儿童的喜爱。

当然,它的文化内涵却并不是简单的,还有几个方面可以理解。因此,我在对《白雪公主》进行儿童文学的审美解读后,就从文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从民俗学、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话,《白雪公主》就是一个民间文学的文本。美国学者凯瑟琳·奥兰斯坦在《百变小红帽》一书中,就指出过,《小红帽》等童话,原来是欧洲封建宫廷里的成人故事。在封建时代,宫廷里的女人需要娱乐,就豢养了一些讲故事的人,来编传奇故事供宫廷里的贵妇人取乐消遣。因此《小红帽》和《白雪公主》《睡美人》等都从内容上来都涉及到性、道德和成年人的价值观,尤其是满足宫廷女人的性幻想和对浪漫爱情、婚姻的向往。所以《白雪公主》里就有民间文学的特点,反映了一些旧的社会观念,不过,后来,它们经过了格林兄弟等人的改编,剔除了里面明显存在的成人化情节,就成了适合儿童接受的教育性童话。

从政治学角度来理解的话,《白雪公主》反映了封建时代社会和家庭里的权利结构。在欧洲封建时代,家庭关系与社会等级是非常严格的,《白雪公主》里,白雪公主和后母之间就是一种家庭等级关系,而七个小矮人也是属于社会底层人群。但白雪公主和后母之间的矛盾,既是家庭等级冲突,也是社会等级冲突,后母要维护自己在家庭中的利益,就要不惜迫害白雪公主。不过,在这种等级冲突中,后母是高高在上的,白雪公主只是一个孩子,她在家庭里、社会里还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因此是受支配的角色,所以后母在这里就代表强势者,是掌控着白雪公主命运的主宰角色。那么,后母对白雪公主的迫害,不仅仅是一个家庭里的问题,而是一种社会问题,是成年人世界对儿童世界的掌控,也是权利掌控者维护自己利益的必然行为。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白雪公主里暗含着对成人文化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批判。

从女性文化视角来看,这个童话也是一个女性文化研究的典型文本。童话里王后面对的那面镜子,就是一个很好的文化意象。它表明的女人与镜子的关系,暗示的就是存在于女性生活背后的男权主义和男性霸权。无论欧洲,还是中国,很长时间以来,男性一直掌控着女人的命运的,男人爱女人,爱的是女人的相貌和肉身,女人要得到男人的喜欢,得到幸福的生活,得到爱和财富,就要得到男人的宠爱,因此女人都希望自己美貌,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照镜子就是女人寻找身份的认同。“女为悦己者容”,在《白雪公主》里,后母照镜子就是要发现自己是否依然美貌,从而判断自己是否还有对皇帝的吸引力。此外,在这个童话里,王后作为社会地位最高的女人,她自然希望相貌也是与她的社会地位匹配的,但镜子告诉她,公主比她美一千倍,这就摧毁了她的自信,也让她感到了身份危机。当然,后母要迫害白雪公主,也有谋取家庭财富和女人之间嫉妒的因素,等等,这些又涉及到了从女性心理学和精神分析法来解读了。

    总之,阅读《白雪公主》这样的经典童话,不但要从审美的角度,还要从文化的角度来多重思考,如果我们能够运用多种知识和理论来分析、解读的话,就会发现它远远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么简单。很多经典的童话之所以不但适合儿童,也适合成年人,不但是一个大众阅读文本,还是一个值得学术研究的对象,是因为它们的确包涵了常读常新的审美的社会的文化的元素。我一直主张,对待《白雪公主》这样的童话,不要简单地理解为“儿童文学”,不要简单地认为孩子喜欢的就是简单的。在这里,我也希望不要轻易对经典进行否定,更不能因为偏见浅见而轻易地给安徒生童话吐口水或妖魔化格林童话。

100144北京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41762-499650.html

上一篇:小麻雀
下一篇:让爱与书香陪伴小生命
收藏 IP: 61.149.230.*| 热度|

3 陈小润 肖明华 张厚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9: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