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一良,男,汉族,籍贯湖北黄冈,1978年10月生,博士,副教授。2004年6月至今在南京林业大学环境工程系任教,长期从事环境工程和生态修复方面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曾任环境工程实验室主任,靖江市靖城街道科技副书记(挂职)。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质环境纳米材料研制与应用,污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水土生态环境修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已申请/授权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香港政府创新及科技基金(ITF),以及多项校企合作研发项目。获得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二等奖,南京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所指导的论文获得2018年江苏省本科优秀毕业论文奖,所参与研发的项目荣获2019年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访问交流学习。现为国际水协会(IWA)、美国化学会(ACS)、中国环境学会、中国生态学会会员;江苏省科技咨询专家库专家,江西省科技评审专家,北京市科委专家库专家,全国科技成果评价专家库专家,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审稿人。
教育与工作经历
1997年9月-2001年6月,江苏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本科(导师为缪应祺教授、王明贤副教授);
2001年9月-2004年6月,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导师为张全兴院士、陈金龙教授);
2007年9月进入南京大学环境学院读博(导师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潘丙才),至2013年12月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2004年6月-至今,南京林业大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系、生物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系任教。
2010年9月-2012年9月,材料与环境党支部书记;2011年9月-2012年9月,靖江市靖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江苏省第四批科技镇长团)。
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任环境工程实验室主任。
2016年6月起在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2月-2018年2月为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访问学者/副研究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导师为国际权威膜分离及环境应用科学家Chuyang Tang教授)。
科学研究
长期从事环境污染控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的研究,近些年来主要研究方向和兴趣包括:
(1)环境纳米材料与技术(多孔材料及界面、吸附-膜分离、光催化/光化学)。
(2)污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水土生态环境修复。
(3)农林废弃物和生物质的资源化循环利用。
(4)水质安全保障技术与装备。
教育教学
(1)本科生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设计基础》,《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给水排水管网工程》,《环境工程概论》。
研究生课程:《离子交换与吸附》,《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2)教改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法;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知识能力化教学模式。
(3)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讲义,参编《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材。
(4)教书育人成果:获得20余项教学教育奖励和荣誉;主讲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被遴选为全校A类课程;获得校优秀本科教学质量奖;所指导的论文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其中1417042班袁欣宇同学获得2018年江苏省本科优秀毕业论文三等奖);多次被评为全校优秀本科生、研究生班主任。
学术兼职/公共服务
国际水协会(IWA)、美国化学会(ACS)、美国水业协会(AWWA)会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生态学会、中国土壤学会 会员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期刊审稿人
江苏省科技专家库专家,江西省技评审专家,北京市科委专家库专家,全国科技成果评价专家库专家
在《南京大学报》发表教育评论文章“我看综合性大学”
曾受邀作为江苏电视台环保主题节目现场专家嘉宾;在科学网(ScienceNet.cn)发表“从科学角度回答王牧教授的6点质疑”,“从科学角度驳技术秘密论调:韩春雨发表学术论文须遵守可重复性”等学术评论文章。
欢迎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加入本课题组从事科学研究、专业实践和创新创业训练;
热忱欢迎与海内外专家学者、高新企业开展合作研发,科技服务,成果转化。
Email:cylfine@163.com;手机号码:18061713010;QQ:14039461
Office:南京市玄武区龙蟠路159号 南京林业大学化工楼2321室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4: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