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ngkx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hongkx

博文

2015年7月19日 四川最长寿老人即迎来118岁生日 每顿不离回锅肉

已有 3248 次阅读 2015-7-19 10:25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2015年7月19日 四川最长寿老人即迎来118岁生日 每顿不离回锅肉


2015年7月19日,成都天府新区太平街道的付素清老人将迎来第118个生日

付素清老人怀抱5个月大的玄孙女。

本人科学网的所有内容,可以转载、共享、内容也可以存储。

但对于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犯罪分子,若利用本人姓名及本人肖像进行QQ聊天或邮箱传递本人科学网内容的,则视为严重侵犯行为。我所生活的小区就有这样的犯罪分子,住址是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五山公寓15栋。


付素清老人的身份证。


  2015年7月19日,四川最长寿老人——家住成都市天府新区太平街道的付素清就要过118岁生日了。7月15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前往其家中打探,付素清红光满面行动自如,一日三顿必吃炒肉,还经常逗得一家人开怀大笑:一旦心情不好,她就会把81岁的女儿叫到面前批评……


  7月19日就是付素清的118岁生日了。为了这场隆重的寿宴,这两天家人已开始准备。


7月15日中午,付素清老人生气不想吃午饭,家人都在劝她

本人科学网的所有内容,可以转载、共享、内容也可以存储。

但对于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犯罪分子,若利用本人姓名及本人肖像进行QQ聊天或邮箱传递本人科学网内容的,则视为严重侵犯行为。我所生活的小区就有这样的犯罪分子,住址是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五山公寓15栋。

爱孩子

  118岁高祖母 逗乐不满半岁玄孙女

  从太平场镇上出发,拐几个弯,穿过一片葡萄园,竹林掩映下的一间平房,便是付素清生活了40年的家。

  付素清出生在简阳,40年前随丈夫搬到这里。以前此地属双流县管辖,现在划归天府新区。

  时值正午,天气很好。院子里,几只鸡正在觅食。平房门口的阴凉处,一位头戴蓝色头帕、一身粗布衣服的老妇人,正半闭着眼睛养神。她正是付素清。

  “妈,有人来看望您了!”付素清81岁的女儿徐淑华一边招呼记者坐下,一边给老人打手势,“她身体还不错,就是眼睛不咋行了,耳朵也听不到了。”

  见女儿给自己打手势,付素清微微侧了侧头,没有说话。半晌,她轻轻放下手中的拐棍,向44岁的外孙冷启根伸了伸手。冷启根抱着他5个月大的孙女萱萱,见状,赶紧将孩子抱了过去。

  付素清伸出双手将玄孙女接到腿上坐下,脸上慢慢露出笑容。她一边伸手拉扯耷拉在玄孙女额头上的小帽子,一边从嘴里发出“嗒嗒”几声。玄孙女见状,“咯咯咯”地笑起来,一家人也被逗乐。


爱吃回锅肉

  鸡鸭鱼肉从不碰 爱吃粗粮生花生

  见母亲心情好起来,81岁的徐淑华赶紧转身进厨房切菜。

  “这几天要过生日了,来看望她的人很多,她有点不好意思。她历来不太善于和生人打交道的。”徐淑华这样解释。

  她指着菜板上的新鲜猪肉向华西都市报记者介绍,母亲喜欢吃粗粮和回锅肉,早上能吃一两稀饭,中午和下午分别能吃2两,“但一天三顿必须有回锅肉,而且主要是肥肉,心情好的时候,一小碗回锅肉她一天就吃完了。”此外,因为装有假牙,平时,儿孙们递小半边苹果或梨给付素清,她也能慢慢地吃完,“水果主要喜欢吃脆桃子和葡萄,有时候还要吃点花生,比较喜欢生花生。”

  徐淑华一边说,一边往灶台添了把火,将刚切好的肉倒进锅里炒起来。

  对于母亲的口味和对菜的生熟度要求,她已经非常有把握:“如果炒回锅肉,就先加水,把肉煮烂点,然后洒点盐,倒点酱油,再加把大火炒;如果是素菜,就要多加水,炖得越软越好!”

  据介绍,除了炒回锅肉和自家种的蔬菜外,付素清不太喜欢吃别的菜,也不愿意喝汤。鸡、鸭、鱼肉从来不碰。“所以,我们也很少弄鸡鸭鱼肉来吃,天天跟到她吃回锅肉。”徐淑华说,要是碰上哪天没有熬稀饭,母亲也能跟着他们吃干饭,吃的时候就给她倒一杯白开水,“很喜欢,没得半句怨言。”


爱睡懒觉

  每餐饭后要散步 早睡晚起精神足

  每顿吃完饭,付素清必定会起身到院里走一走。这是她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徐淑华说,偶尔母亲还会拿扫帚扫扫地,赶赶鸡,最近这几个月才没扫地了。

  每天晚饭后散完步,付素清就拄着拐杖坐在门口的竹椅上,悠然自得地看着儿孙们进进出出,偶尔搭搭话。但因为年纪大了,听力减弱,视力也比较差,儿孙们也很难有机会和她交流。

  “她一般晚上8点过就睡了,睡得很早,一直要睡到早上7点半,有时候甚至更晚才起床。”外孙冷启根说,外婆一般不会起得太早,“爱睡懒觉,每天都睡足了的。”

  起床后,付素清来到厨房门口,从墙上取下毛巾,自己洗脸。有条不紊地做完一切后,她才不慌不忙地走进厨房坐下吃早餐……“在我的印象中,我妈做事一直都是这样不慌不忙的。”徐淑华说。

  12点30分左右,稀饭熬好了。

  徐淑华用小碗盛了大半碗,夹了几片肉放在上面,再用扇子扇凉了端到母亲面前,但付素清却摇了摇头。“她可能看到生人多,有点生气。”

  “你不要腾到闹(不停地喊),你自己吃嘛,我不饿!”付素清板着脸,摆了摆手。

  见状,抱着孙女的冷启根也出门来招呼。

  再次见到玄孙女,付素清皱着的眉头一下就舒展了,缓缓把手上的拐杖放到墙边,吩咐冷启根:“把娃娃给我抱,你们去吃!”

  冷启根介绍,因为年纪大了,家中的很多人外婆都不认识了,但她特别疼爱孩子,爱抱她,逗她,“尽管她也许根本不晓得萱萱是她的玄孙女。”


爱开玩笑

  叫女儿“大姐”批评人时举拐棍吓唬

  俗话说,年龄越大的人越像孩子。

  这一点,在付素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徐淑华介绍,母亲爱跟她开玩笑,经常叫她“大姐”,“我不记得她是好久开始这么喊的,起码有10多年了,听久了就习惯了。”

  除了叫女儿“大姐”之外,付素清还有其他开玩笑的“小动作”。

  徐淑华和母亲住一间屋,母亲睡觉习惯不脱衣服,有时连鞋也不愿脱,她上前帮母亲脱鞋,母亲就要批评她,“把铺盖给你弄脏了嗦?你洗一下铺盖都不愿意嗦?”若是母亲脱下来的衣服徐淑华忘记了洗,又会被批评“太懒了,不懂事”,“有时候,她还假装举起拐棍要打我,哈哈哈。”

  徐淑华介绍,可能是从苦日子里过来的,母亲对家里的财产看得比较重,很怕被盗,所以每天天黑就必须把院门关上。“如果关晚了就要挨她的批评,一批评就要把拐棍举起来吓我们,但是她骂过后又自己笑起来了,真的像个娃娃。”

  太平街道科宣办主任李建说,为了更好地照顾付素清老人,在经济和生活上给予一定补助,街道办每月为其发放400元补助金。从8月份起,每月还将增加100元。“辖区内有这么长寿的老人,也是我们这些后辈的福气,所以逢年过节,我们都要去看望慰问,再给她买点补品。”

  李建说,太平街道辖区内有100岁以上老人4位,除了付素清外,分别是白马村5组102岁的何必芳、桃源村2组101岁的宋素清、场镇社区100 岁的周素兰。此外,90-99 岁的老人有 96 人,80-89岁的老人有605人。·新闻背景·成都60岁以上老人达249万人

  今年2月15日,成都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截至2014年末,成都市户籍人口达到1210.7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达249.6万人。

  《意见》明确,成都市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各类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所有乡镇和80%以上的农村社区。

  人物档案

  付素清 ,女,汉族,出生于 1897 年,成都市双流人。现五世同堂,名下家族共有50余人。

  7月19日就将正式迈入118周岁的她,继续稳坐四川最长寿老人的交椅。

   目前,老人身体状况良好,手脚利落,生活能自理,仍然精神矍铄。她不仅是村里出了名的“闲不住”,还有“吃饭少、吃肉凶”的特点。能吃、好动、心态好,是这位寿星的长寿之道。记者昨日再度探访付素清老人,她身体依然健康,还可以做些简单的家务。

   “她没事就喜欢看电视,也时常出来走动,这院坝还是她打扫的呢。”80岁的大女儿主要负责付素清日常的饮食起居。尽管细雨绵绵,但近200平方米的院坝并未因此显得脏乱。大女儿说,母亲虽然年纪大,但很多简单的日常家务都会做,“上厕所都是她自己去,我们很少操心。”如今,付素清的重孙的孩子都已经20岁了,家里早已是五世同堂。当了“高祖祖”的付素清,依然能做些捆柴、除草的简单农活。老人在饮食习惯方面没什么讲究,51岁的外孙冷启元说,老人最喜欢吃的就是粗粮,比如红苕稀饭、玉米面糊、豆类制品,肉类中最爱吃的是炖鸡,“每次能吃一碗多点米饭”。还喜欢吃回锅肉、生花生,爱开玩笑。每餐饭后要散步,早睡晚起精神足。

本人科学网的所有内容,可以转载、共享、内容也可以存储。

但对于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犯罪分子,若利用本人姓名及本人肖像进行QQ聊天或邮箱传递本人科学网内容的,则视为严重侵犯行为。我所生活的小区就有这样的犯罪分子,住址是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五山公寓15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4989-906492.html

上一篇:四川老人付素清2013年7月19日满116岁 忆百年往事
下一篇:越山风景区:1991年重新修缮的越山寺
收藏 IP: 114.231.132.*| 热度|

3 孙学军 yangb919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