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工科的学人一定要懂得一点中国文化吗?
说起文化这个题目,我看我们(至少在本文及关于本文的讨论)要避免目前在讨论文化课题时的两个极端。一个是过滥,把什么都说成是文化,吃饭有食文化,排泄有厕文化。如果真是这样,那文化就不光是人类的专利了。另一种是过窄,一说起中国文化,便只是孔孟之道,四书五经,最多加上老子庄子之类的,只限于伦理哲学,搞得许多人敬而远之。
我想,我们还是要正经一点,也传统一点,把读书、学知识之类的事情放在一起,把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思想、道德、民俗之类的东西算成文化,而把有这些专长的人称为文化人,把我国历来传下来的这些文化称为中国传统文化。我想这才符合大多数中国人的语言习惯。
那么,我们理工科的学人一定要懂得一点中国文化吗?我看是的。理工科的教师、研究人员、工程师、学生,一句话,理工科的学人,首先是人、是中国人。中国人说中国话,吃中国饭,当然要懂得一点中国文化,这大概理所应当。今天的中国文化是历史传统中国文化的继续,所以,我们也应当或多或少懂得一点中国传统文化,这也应当没有疑问。
有人会问,学习和懂得中国现代语言文字还可以,因为我们要说话,要与人交流,要做工作,要赚钱吃饭、养家糊口,这用得着。但是,这样下来,一天到晚已经忙得要命了。而要去学习和懂得一些除语言文字外的中国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有什么用?
是啊,有什么用呢?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具体的用处。文化,不能够当饭吃、当衣穿、当车开、当房子住,但是,人们除了衣食住行之外,还总需要精神上的享受。正如衣食住行是人类物质享受的需要一样,文化便是人类精神享受的需要。我想,这应当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吧。从赚钱养家的角度看,人们的职业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人的素质却是有高低之分的。所谓高素质的人,主要就是指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过去,我们的教育方针说,要培养“劳动者”,这并不能够算错,但是却容易给人造成一种误解,就是以为劳动才是我们人生的唯一目的。如今,我们要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人”,人不仅仅只是要劳动、要工作,而且也要享受、要娱乐,而最重要的享受是精神上、文化上的享受。这种享受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的,这就是文化知识。没有必要的文化知识,便无法享受文化。所以我们的学校不但要教学生能够对将来的吃饭穿衣赚钱过日子的有用技能,也要教学生很多看上去无用的文化知识。这一点,如今的很多人并不理解,比如,我看到在科学网的博客评论上,许多年轻人都抨击学校教毛笔字,说有电脑打字了,写毛笔字还有用吗?其实他们忘记了或者不知道这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文化,看到漂亮的字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就像听一支好听的歌曲、看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样,并没有实际的用处,但是有这方面修养的人就觉得很享受。如今许多青年人感到生活枯燥无味,只是牢骚满腹,思想上痛苦的很,可能也与兴趣太少,无法享受文化有关。
同样是游玩,同样是享受,有文化和没有文化真是差别很大的。我举一个例子,比如爬泰山,我们的很多学生晚上爬山,爬到山上看日出,第二天下来,有的人看到了日出,很高兴,但也就是高兴看到了日出,说很好看;有的人遇到阴天或者云太多,看到太阳的时候已经升得很高了,走下来,觉得遗憾。两种人的共同感觉是累,许多人说没有什么大的意思。我说你们爬泰山就是为了看日出?他们说是啊,爬泰山不看日出看什么?我就告诉他们,爬泰山要白天爬,先到泰安看看岱庙,那里面有很多古迹,然后从孔子登临处那里开始,慢慢地往山上走。一边走,一边欣赏路边的景色,看路边的石刻,许多石刻的内容是前人登山的感想和体会,你可以把你自己此时的心情与前人比较,似乎与前人交流。有的时候,或者看到某一种景色,或者处在某一种境地,我们心里有似乎一种想法,只是说不出来,但是看了被前人说出来了,就会感到一种无比的兴奋。文化程度不同,与古人的交流深度会有差别。处境不同,时间不同,登山的感受也会不同。整个泰山不但有自然美景,还是一本石头的书。我们登山不但欣赏美景,而且陶冶情操。那样的登泰山才真正是一种高级的享受,不然,为什么说泰山是自然和人类文化的双重遗产呢?
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学者,如果对于他们自己国家的语言、历史、文学、艺术之类的知之甚少,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即便是理工科的学者,也应当多懂得一点自己国家的文化。很遗憾的是,我们的很多青年学者对于中国文化懂得实在太少,有时候外国学者来访,他们知道的中国文化知识,我们的青年人却一无所知,甚至根本不感兴趣。这是很糟糕的事情。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初等和中学教育,只注意灌输要考试的那些东西,对于中考、高考以外的内容,一概草草了事,甚至连敷衍都不敷衍一下。而到了大学之后,学生们又被那些成功学的鼓吹者所蛊惑,课余时间去学那些拉拉扯扯的人际关系,只是学到吃吃喝喝、吹牛拍马的本领。除了无可奈何地背诵一些教科书上的条条之外,他们基本上不读书,哪里会学到多少真正的文化知识呢!
当然,这已经是既成的事实了。对于现在的许多大学生、研究生以及青年学者,我还是想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在现在紧张的业务学习、工作之余,少喝一点酒,少打几圈牌,少一点无益的交往,抽出一点一滴的时间,静下心来,学习一些文化知识,特别是中国文化,可以是语言文学,比如文字、诗赋、散文等等,可以是历史,例如文化史,政治史等等,可以是艺术,比如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等,也可以是伦理哲学,比如孔孟、老庄、佛教等等,由浅及深,慢慢来。这对于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成为一个真正有生活的愉快的人,相信是有帮助的。不但自己这一辈子受用,还能够影响子孙,使他们都成为快乐的人,高素质的人。
学习这件事情,无论是看书,还是练习某种艺术技能,被逼着做是痛苦的,比如我们的各类学生,为了考试,不得不做很多无谓的练习,实在很痛苦。但是,自觉自愿地去看书或者去学习,那就是愉快的、幸福的,那就是一种享受。我相信,如果大家能够坚持学习,养成习惯,对于中国文化,就能够逐步做到知之、好之、乐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