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从“让大学教授参加高考”说起

已有 4644 次阅读 2015-7-6 07:54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高考, 试题, 大学教授, 熟练, 全国统一试卷

从“让大学教授参加高考”说起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三国演义》的第一句。我们的高考试题,前些年曾经提倡各省自命题,如今看来又要走向全国统一卷了。当初提倡分当然是有道理的,如今强调合当然更是振振有词。然而,分也好,合也好,考试的宗旨应当是一样的,就是能够更好地检验出考生的水平。

总的来说,我们中国的高考,追究得早一点,从民国时期的高校招生算起,考试的成绩与考生的实际水平还是相关的。考得好的,其实际水平一般也还是比较高的,当然,这是从统计的眼光来看的。正因为如此,如今高校985、211的学生水平要高于一般学校,“一本”要高于“二本”,等等。这个规律,并不随是全国统一卷,还是各省各卷,甚至是各校各卷而不同。

但是,如今的高考,是不是水平高的人真的能够考出高的分数?那倒不见得。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让全国的大学教授去参加高考,我看十有八九将“无学可上”,连三本也考不上,而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难以考进985。我之所以不说百分之百,是考虑到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万一有个把天才,这也很难说。

这些教授,当初也是通过高考上的大学,如今的水平肯定比当初高考的时候提高了不知多少。但是,让他们现在去参加高考,却肯定不行,这是什么原因?有人说,这可能是有些知识他们忘记了的缘故。那么,好吧,让他们复习一个月,把各门功课好好看一下,总可以了吧?也肯定好不了多少,原因很简单,即使所有的题目他们都会做,他们也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完这些题目。他们的熟练程度不够,他们需要思考的时间太长。

如今的高考,实际上是要求考生熟练地做出来一些不是很容易也不很难的题目。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就能够考出高分,反之,则不能考出高分。

大学教授如今已经不可能熟练地做到这一点了,除非他们也和如今的高中生一样,认认真真地去做一年复习题。

所以,高考的问题,不在于是统一出题还是各省出题,在于出什么题。

现在高考的出题,我称呼它为“范围太小、内容太多”。

所谓“范围太小”,就是考试所规定的考试范围太小。具体地说,第一是科目太少,第二是考试大纲对每们科目的考试范围作了很多限制,很多课本上的内容被限制在考试范围之外。如今的中学、学生、家长都是非常“讲实惠”的,你高考不考的东西,我为什么要教、为什么要学?你教高考以外的任何内容都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学校不干、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更不干。这样,掌握了那些中学已经学过而不在考试范围之内学问的人肚子里的东西,虽然实际上可能非常有用,也可能是高素质的人所必备,但对于高考来说,那都是“没有用的东西”。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和检测学生的水平,唯一的办法就是扩大考试范围,考试范围就应当是包括中小学的学习过的所有学科的所有内容。

所谓“内容太多”,就是如今一张试卷中把考试规定范围中的内容照顾的太“全面”了。面面俱到的考题,必然使考题太多,考试题目太多,难度就不能够大。在难度不大的试题面前,所考察的就只是考学生做题的熟练程度。其实,考试的试题完全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因为每年的试题并不一样。为了检验考生的水平,需要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以考察学生学习的真正水平,或者需要在考试的极短时间内迅速学习的内容以考察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这样的题目就容易被人们说成是所谓的难题和偏题,成为众矢之的。与此相比面面俱到和难度不大则讨人喜欢。而为了应付这些难度不大而数量巨大的题目,学生就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提高自己解题的熟练程度。也正因为如此,如今全国的高中生差不多都要花至少一年的时间来做复习题,有的甚至不惜花两年、三年的时间,以便使自己能够得到理想一点的考分。而这样长时间高强度练习的结果则可能使他们终身失去对读书和学习的兴趣。

所以,我们如今选拔出来加以培养的是解题的熟练工,在它们的头脑里装的是各种类型题目的可能解法,而不是创造性的思维。他们所做的工作其实都可以用计算机来完成。我们实际上只是在培养计算机的替代品。当然,这里所说的计算机替代品只是指他们的素质,并不是指他们真正的熟练程度,他们解题的熟练程度将很快衰退,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将成为他们的习惯。

当这样的熟练工成为教师或领导之后,这种习惯会影响到其终身的思维和工作之中。如今我们的许多教师(包括大中小学,我知道得更多一点的是大学教师),他们在考试之前也喜欢划定一个考试范围,在这个范围中,出了许多面广而相对不难的试题。其结果是很显然的,最占便宜的是用功复习而善于短期记忆的平庸之辈,吃亏的是思维活跃而不肯临考试而背诵的学生。这大概也是如今各类学校中考试成绩好,因而最后算总分得到保送的大多数是女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里提起男女差别只是说在女生中这样的人的比例比男生中更高而已,而绝非人人如此,这一点是要特别说明的。

如果说在课程考试中,试题“范围太小、内容太多”还可以理解,那么在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中这样做,那就有点扼杀人才了。这些考试实际上都是学校学习的指挥棒,它已经指挥了我们的教育很多年了。这种习惯已经成了自然。恐怕大家都已经认为我所说的这种“范围太小、内容太多”考试题目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这样做倒反而成了异端。

以后,高考将越来越倾向与全国一张卷,而越是全国一张卷,对于难题、偏题的指责将愈加容易引起众人的共鸣,我上面所说的试卷中只包含大量不很容易而又不很难的试题的倾向就越可能发生。高中生将更加被迫对少数几门功课做高强度的练习(考试科目越少,训练强度越大,越是单调也越容易疲劳),每年高考前撕书大典将越来越风行,到大学里来的学生厌恶读书的将越来越多。对此,我很悲观。当然,我仍然希望将来主持全国考试工作的能够是一些较为开明一点的人士。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903151.html

上一篇:说苏州话中的几个象声词
下一篇:谁应该对历史负责?
收藏 IP: 60.216.171.*| 热度|

31 刘洋 李伟钢 赵美娣 郑永军 马红孺 张骥 陈新 麻庭光 刘光银 叶建军 蔡小宁 张华容 韦玉程 鲍海飞 蒋永华 田娟 朱晓刚 张强 陈学雷 武夷山 曹俊兴 李斐 高敏 葛兆斌 苗君 rlxahz jlx1969 scripus changtg GDHBWQ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