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杂说“辈分” 精选

已有 8651 次阅读 2022-6-28 08:26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杂说“辈分”

近年以来,辈分这个东西似乎又时髦起来了。乡下过年,小辈向长辈磕头,长辈则须拿出一些压岁钱,感谢小辈们的尊敬。不但家族中讲辈分,那些有传统师承关系的行业如唱戏的、说书的以至于说相声的,近来讲究辈分似乎比家族亲戚更“严格”,师父师母师叔师爷师爷爷师兄师弟徒子徒孙要弄得清清楚楚,弄错了辈分受到的谴责更严厉。这股风甚至刮到了过去不怎么讲究的学校里来了。据说,这是发扬传统的礼节。

那么,到底什么是辈?传统的礼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古代军队打仗,以兵车为重要的作战单位。一个诸侯国的大小强弱,就看它有多少兵车,就像如今看一个国家有多少主战坦克似的。千乘之国,就是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差不多是一个中等大小的诸侯国。打仗时,发兵车作战,每一百辆称为一辈。这就是辈字的本义。

实际上打仗决不是死板的事情,辈就并不一定就是整整一百辆兵车。这样辈可以引申为队、群等义。如《三国志·满宠传》:“官兵救之,当先破贼大辈,然后围乃得解。”

由于发兵车总是一队又一队的,即一辈又一辈的,先走的是先辈,后走的是后辈。时间长了,辈又引申为家族的世代,泛指人际的一种先后次第。在前的称先辈、前辈,杜甫《赠李邕》:“古人不可见,前辈谁复继?”日语至今把先入学的同学称为先辈、前辈,那又是一种引申了。

辈又引申为某一类人。如吾辈、汝辈、侪辈、鼠辈、无能之辈等。

人们对于年资高的,辈分在前的,予以一定的尊敬,这是正常的。但是,不能什么都按照辈分的先后来区分。在古代的传统上也不是辈分高的就一定地位高。

在上古,人们更讲究的顺序是贵贱、亲疏和长幼。如《荀子·君子篇》说:“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

两千多年来,人们对于前后排列顺序的原则一直是“朝廷序爵,乡党序齿”。爵,是指官职,齿,是指年龄。也就是说,在官场,以官职大小为序;在乡里,则以年龄大小为序。

为什么这里都不大讲究辈分呢?人们不总是说中国古代是封建宗法社会吗?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了。宗法的一个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这一支称宗子、大宗。一般情况下,嫡长子的年龄总是比妾(小老婆)所生的儿子年龄大。不少情况下,嫡长孙甚至比他的“小叔叔”年龄还大。当王位(皇位)传到嫡长孙手里的时候,那些“小叔叔”当然不能根据辈分去耍叔叔的威风。几代传下去,王(皇)的辈分往往很低了,他近亲的辈分也往往较低,辈分高的倒是远亲。

一般情况下,大宗的辈分总是低的。看看曲阜孔姓人家的名字就可以知道,衍圣公的辈分往往很低,近支的辈分也较低,远支的辈分倒高。

看《红楼梦》里,贾姓男子中,辈分最高的也是一个远亲贾代儒,在贾氏宗族的家塾里教教书罢了,贾氏子孙并不因为他辈分高而对他有特别的尊敬。

由于作为统治者的君和他周围的近亲属的辈分往往都是较低的,所以他们绝不可能去强调辈分高低的作用。这样去理解荀子所说的贵贱有等、亲疏有分、长幼有序这个治理国家的顺序排列中没有“辈分”就很清楚了。所谓朝廷序爵、乡党序齿,也就“理所当然”了。

宋代特别是南宋,理学开始兴盛,他们要复兴尊尊亲亲的儒学思想。明朝统治者认为利用儒家特别是理学思想,强化宗法观念有利于巩固统治。明朝中期,吏部尚书夏言上奏说过去“臣民不得祭其始祖先祖,而庙制也未有定则,天下之为孝子慈孙者,尚有未尽之情。”嘉靖皇帝采纳了夏言的建议“许民间皆得联宗立庙,于是祠堂遍天下”。同时,民间修家谱等活动也广泛开展。(顺便说一下,唐代开始,普通老百姓才可以到其祖先墓地祭祀先人。)

在这样的“百姓”家谱和祠堂系统里,各支系(各房)之间的关系并不像先秦时期那样往往是君臣关系,而是比较平等一点的兄弟关系,这样辈分关系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当然,实际上最重要的还是贵贱、贫富等社会政治和经济地位的高低。辈分只是在社会地位相仿佛的时候起作用。

本来辈分只是亲属之间的分类。后来就发展到师徒之间,古人说天地君亲师,把师徒关系比拟为父子。而各个行业的师傅对徒弟也需要这种人身依附关系,更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当师傅的生怕没有了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徒弟会抢了自己的饭碗。

各个行业的行会当然要维护这种关系,他们把儒家学说中政治体系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关系应用于行会组织中,作为天经地义的信条。在一般情况下,很多行业本身社会地位就都是低下的,如戏曲、曲艺等行业,他们之间不可能有大的政治地位的高低差别,这样,在这些行业中,辈分的作用就被格外强调。

在帮会等黑社会组织中,他们把强调君臣父子的人身依附关系的重要性扩展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如果有人违反的这种关系,以下犯上,他们会以犯天条一样,作可能加以丧失其性命的处罚。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持其黑社会组织的存在。在他们那里,强调辈分的重要性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

随着封建社会的垮台,近代学校的建立,工业生产部门代替了许多手工行业,旧的等级制度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1949年以后,全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更是主张人们在社会法律层面的一律平等。在较长的一个时期里,很强调在“革命队伍”内部,大家都是阶级兄弟,即使是父子师生也都要平等相待。

大家平等是好事,当然,有一个时期,在有些问题上,也有非常糟糕的一面,子女造老子的反,学生批判甚至殴打老师,搞得很不像话的事情也经常发生。

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生活走上正道。但是,前进总是曲折的,也有一些问题在某些领域会出现反复,过去被批判被取消的旧社会的糟粕又会冒头。

在某些行业某些领域,过分强调师承关系,过分强调辈分,从而论资排辈,搞不适当的派别是不好的事情。不能什么都讲究师承关系,什么都讲究辈分,没有师承关系就不能从事该行业的工作,为了得到一个适当的辈分甚至去拜死者为老师,这都是没有意义也是不好的事情。

在过去并不讲究辈分的学校里,有人也向那些原先比较落后的领域看齐。他们以为过去的学校也都是如此,这就很不好了。在学校里,我们需要记录下师承关系,搞清楚学术谱系,这是为了研究学术历史,更好地发展学科。而不是搞小圈子,论资排辈,更不能像过去的黑社会,拜老头子,拉帮结派,党同伐异。

在科学界,人们有很好的平等讨论问题的传统。在科学真理面前,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无论年龄和资历,讨论问题时都是平等相待的。只有发扬这个民主传统,对每一个学术问题,都各抒起见、畅所欲言,没有辈分的差别,才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我们需要坚持和发扬这个优良的传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344873.html

上一篇:如果你对被录取的学校或专业不满意
下一篇: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1)
收藏 IP: 39.71.142.*| 热度|

20 李沣 郑永军 张晓良 孙冰 武夷山 段含明 冯兆东 尤明庆 王安良 程少堂 孔玲 李学宽 褚海亮 刘钢 晏成和 谢钢 李璐 范振英 王俊杰 刘浔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9: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