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中小学的语文教材
据媒体报道,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2017年秋季学期,全国所有地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统编教材。这些新编的中小学教材特别是语文教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兴趣,毕竟大多数人的亲属中都有中小学生。
我不是语文工作者,但是,媒体的报道也引起我对于自己在中小学语文学习的回忆。中小学的学习离我已经很遥远了,五六十年前学习的内容大多数已经记不得了,但是,仍然有一些课文还多多少少留下或清晰或模糊的印象。我想,留下较深印象的课文应当是比较优秀的。
回想一下小学的语文课文,如今有印象的有:
《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乌鸦喝水》、
《骆驼和羊》(喻人各有所长)、
《猴子捞月亮》、
《蚕姑娘》(这是一首诗歌体的课文: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
《狼来了》、
《寒号鸟》、
《皇帝的新衣》、
《东郭先生和狼》、
《火烧云》……
有印象的大多是寓言故事,学习这些课文,小孩子有兴趣,也记得牢。小孩子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有趣的故事就能够牢记一辈子。
中学六年的语文课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文言文。那时候的小学是没有文言文的,好像连古典诗歌也没有,到了初中才有几篇初浅的文言文。当时,对于这些初浅的文言文,大家还是很有兴趣的。像《口技》、《蜀僧》等,我到现在还能够背诵下来一大半。
不过,从50年代后半期到60年代正是极左思潮开始大泛滥的时期,中学时期语文课越来越接近于政治课,课文中文言文数量不多,特别是初中时期,文言文更少。
我记得学过的文言文课文有:
《左传》中的篇章:《曹刿论战》、《殽之战》
《国语》中的篇章:《勾践栖会稽》、《召公谏厉王弭谤》
《孟子》中的篇章:《弈之为数小数也》、《齐人有一妻一妾者》、《天时不如地利》、《鱼我所欲也》等
《荀子》中的篇章:《劝学》、《天论》
《吕氏春秋》中的《察今》、
贾谊:《过秦论》
《史记》中的篇章:《陈涉世家》、《项羽本纪·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将军列传》、《屈原列传》、《荆轲刺秦王》、《信陵君窃符救赵》
诸葛亮:《出师表》
范缜:《神灭论》
陈寿:《隆中对》
陶渊明:《桃花源记》
韩愈:《师说》、《原毁》、
柳宗元:《捕蛇者说》、《小石潭记》、
范仲淹:《岳阳楼记》
《资治通鉴》中的《赤壁之战》
苏洵:《六国论》
苏轼:《石钟山记》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张溥:《五人墓碑记》
黄宗羲:《原君》
方苞:《狱中杂记》
姚鼐:《登泰山记》
当然,也还有一些古诗词。相对于古诗词,我更喜欢读这些古代散文。可能是理工科思维的缘故,我比较喜欢这些古代的议论文或者是夹叙夹议的杂文。这些文章容易看得懂作者的意思,知道他想说些什么。而诗歌则不然,不容易看懂文字背后的含义。那些被诗人们批评的像散文一样的诗词,如苏东坡和辛弃疾的有些词,我倒是喜欢,认为看得懂。
至于白话文课文,我印象较深和比较爱看的是鲁迅的文章。记得列入课文的有《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故乡》、《祥林嫂》、《孔乙己》、《社戏》等。鲁迅的文章“有看头”,语言也风趣,别有一格。
当然,毛泽东的文章有很多,我印象深刻的有:《反对党八股》、《改造我们的学习》、《别了,司徒雷登》、《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等。毛泽东的文章气势很大,雄辩、非常有鼓动力。文章中也经常引用典故,恰当而新颖。50、60年代不大讲传统文化,“十年内乱”时,我就是通过毛泽东的著作,学到了许多传统文化的知识,不过那是后话。
至于其他白话文的文章,说真的,印象深刻的不多了。那时候我能够看到的书不多。新学期开学,把课本拿到手,几天就把课文都看了一遍,大多数文章也就像白水那样,就像讲一个故事,看完知道故事情节就完了。那时候倒不惧怕考试,反正家长和老师都不怎么斤斤计较那些分数。像我这样老老实实读书的人,成绩弄得中上等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总之,我觉得在中学的语文课上,最有意思的就是学习文言文和鲁迅了。想不到在前几年看到网上有人说,学习语文最怕文言文和周树人,这真是不知从哪里说起了。除了文言文和类似于鲁迅这样的现代白话文大家的著作,我们的中学特别是高中语文,还有什么好学的?
我觉得我们学习语文,最重要的事情是思想的交流。所谓交流,一是要看得懂别人的文章,知道别人在说些什么,二是要能够准确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看得懂和说得准是语文学习的两个最基本的目的。白话文是我们日常的用语,在中小学期间,不但语文课在学习语文,所有的课程实际上都在学习语文。像数学,学习的是逻辑思维,学好数学,对于正确的思维、对于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都是有帮助的。我们做物理、化学、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的问答题,实际上也就是在做一篇篇小作文。
这样,语文课的作用,就应当要比一般的“看得懂和说得准”的要求略高一点,也就是要有一点“文采”。学习古文,就可以为了更有文采打好基础。学习古诗词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古文的字、词基础,歌赋诗词恐怕会成空中楼阁,学习古人的思想也不大容易。所以,我还是主张在中学阶段多学习一点古文。
学习古文,最重要的学习文字,只有文字的意思和用法弄懂了,才能够学懂古文。不单单为了考试、为了弄懂课文上的那几篇文章,更重要的是将来可以自己去读古文,弄懂更多的古人的思想,欣赏更多的中国文化。我们中国的青年学生,不管将来做什么工作,懂得一些中国文化总是好的。这不但是工作的需要,更是作为一个人的修养,一种文化的享受。我们的现代语言是从古代语言发展起来的,弄懂了古文,也能够更好的应用现代汉语。
所以,我认为,中学生学语文,还是多学习一点古文为好。
最近,教育部新编了中小学语文教科书,其中的文言文课文的问题引起了不少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兴趣,不少人传说文言文课文数量将大增。但是,这次统编本语文教科书的主编温儒敏教授否认了“文言文大增”的说法,他表示,小学语文古诗文有129篇,总体占比30%左右,选篇数量有增加,初中基本上跟以前一样。但是,我想,由于课文总的篇数减少了,实际上文言文的相对比例还是增加了,只是没有“大增”。
温儒敏在回答提问时,否认了网传的鲁迅作品“大撤退”的说法。他说,这次新教材小学选入了两篇鲁迅的作品,初中选了七篇。
我虽然没有见到新编的教科书,从温儒敏教授披露的情况看,我相信新编的教材应当是不错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8 1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