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收到同事发来的信息,看到著名同行评审网站PubPeer被一位来自Wayne州立大学的癌症研究员Fazlul Sarkar起诉的消息:http://www.bio360.net/news/show/11668.html
根据网站上的报道,起诉原因为,在PubPeer有匿名评论称Sarkar超过50篇被指存在问题,比如描绘不同实验的图像之间非常相似,而这些评论严重影响了他的仕途。Sarkar怀疑匿名留言者可能有他的同事,他想找出他们的身份然后起诉他们。
PubPeer认为,研究人员应该首先为自己辩护而不是威胁采取法律行动,而律师则表示其客户没有责任回应匿名批评。
这个案例让我联想到“科学网”上有时看到一些老师建议以网上公开评审的方式取代传统的期刊论文同行评审的模式。所以这里想简单写一下自己对这两种评审模式的看法。
首先,网上公开评审和匿名同行评审的主要区别,并不在于是否“公开”。实际上一些期刊,例如Wiley数据库中EMBO系列期刊已经通过"transparent peer review"将同行专家的评价意见和作者回复以附件形式公开(http://www.embo.org/news/press-releases/press-releases-2010/embo-enhances-peer-review-of-four-molecular-life-science-journals)(个人感觉,这是一个很好的措施。)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传统同行评审中编辑有目的选取审稿人,管理着整个评审过程,而公开评审随意性强,缺少有效的监管。一个负责任的期刊编辑在选取审稿人时,会回避有利益冲突的同行作为评审人,但公开评审中,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多数评审人(特别是持负面意见的评论者)仍会采取匿名方式,而此时他人及作者无从知晓这些评论者的背景。例如,在上述案例中,作者就怀疑质疑者是自己的同事,而恶意的评论是针对自己晋升终身教授而来。公开评审网站如何加强对评论者身份的管理,如何妥善解决这样的争议值得关注。
另外,上述提到的案例中,作者竟然因为PubPeer上的评论而被撤销终身教授职位,可以算作一个特例了。实际上,一般公开评审中的评论意见对论文作者仍然缺少足够的影响力,难以成为作者进一步完善论文的动力。如果浏览一些有公开评审论文功能的网站,多数论文的评论通常很少或没有(一些影响力很高的期刊论文除外),而相比之下,更罕见作者回复评论者的质疑 。因为论文毕竟已经发表,公开评审网站中的一两个质疑一般不会对作者产生什么实际影响。 如果从作者角度来考虑,这种现象也不难理解。通常作者提交论文时,往往认为自己的研究已经是比较全面和严谨了,期待的是论文尽快录用发表。如果不是同行评审中的审稿人意见对论文录用与否有重要影响,我想一些作者也不会按照审稿人提出的问题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这就更不用提花额外的时间精力去回复公开评审中的质疑了。
最后,虽然公开评审有上面提到的一些局限,但仍然是传统同行评审的重要补充。在传统的同行评议制度中,审稿人并不负有对所评审的研究结果进行重复验证的责任。作者的有意造假和欺诈行为,往往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有时很难通过传统同行评议发现。例如,此前震惊学界的STAP细胞论文造假事件最初就在这家PubPeer网站受到公开质疑并引起巨大反响,并最终导致撤稿的。因此,公开评审网站提供平台,使论文在通过同行评议发表之后,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更多同行的监督和验证,对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是非常有益的。
补充:
从评论中注意到,Science Magazine 也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并深入分析了事件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
http://news.sciencemag.org/people-events/2014/09/anonymous-peer-review-comments-may-spark-legal-battle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05: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