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家化学会上海办公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landahongmei Representative-Shanghai,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RSC),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曾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现为英国皇家化学会 ...

博文

沉痛悼念富勒烯发现者、诺奖得主Harry Kroto教授 精选

已有 17479 次阅读 2016-5-6 17:23 |个人分类:英国皇家化学会|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C60, Harry, 富勒烯, Kroto

诺贝尔奖得主,前英国皇家化学会主席(2002-2004),化学家Harry Kroto430日(上周六)逝世,享年76岁。

因为发现了富勒烯,KrotoRobert CurlRichard Smalley一同获得了199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并在同年被授予爵位。


科研之路

Kroto1940年出生在剑桥郡的威兹比奇,他的父母是二战期间逃离德国的难民,而后他们在英国北部的博尔顿开始了气球生产和印刷公司的生意,因此Kroto在这度过其大部分童年时光。Kroto曾在Bolton School就读,也就是在那里,他发现了化学、物理以及数学学科神奇的魅力。 并在1958年前往谢菲尔德大学修读化学专业,获得了化学学士学位,接着又获得了分子光谱学的博士学位。

1964年完成博士学位后,他搬到加拿大并在渥太华的国家研究委员会以博士后的身份进行光谱学研究。接着,他在1966年进入贝尔实验室从事拉曼光谱对液相反应的研究,但很快又回到英国接受了一份博士后的职位,随后获得了苏塞克斯大学的终生教职。

在苏塞克斯,Kroto继续着对新化学物质的光谱学研究。与此同时,他也在与加拿大宇航员合作来检测外太空探测到的长链线形碳链分子(如HC3NHC5N)。这项工作最终还导向了给他赢得诺贝尔奖的那个发现。上世纪80年代,KrotoCurl以及Smalley一同在美国的莱斯大学进行恒星大气成分模拟情况的研究。正是在这些实验中,他们发现了碳的一种新的同素异形体:足球形状的C60,可能是碳蒸汽被压缩后形成的。为了向美国建筑师Buckminster Fuller致敬,Kroto提议将这种新的同素异形体命名为巴克敏斯特富勒烯,正是他的网格穹顶设计帮助Kroto具象化了C60 的结构。

科学传播者

伴随着诺贝尔奖的荣誉,Kroto成为了一名活跃的演说家和科学传播者,将其大部分精力投身于教育拓展服务和公众科普活动。在1995年他创办了Vega Science Trusthttp://www.vega.org.uk/)网站,用以支持科学视频的拍摄、传播和交流。Kroto旨在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科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免费自由的交流平台。

2002-2004年,Kroto担任英国皇家化学会主席一职,之后成为了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化学教授。

现任英国皇家化学会现任首席执行官Robert ParkerKroto在任期间任职于学会的出版部门 。“我常常被Harry对化学赤诚的热情所震惊,他总是慷慨地和年轻人尤其是青年研究者进行分享。他为人随和,很好相处,是化学界很好的传播者与代言人。”Robert说道。“同时,他毋庸置疑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除了在艺术和设计方面的热情以及持久的兴趣能对推进创新和为解决重大问题提供新思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温润的天性,待人的真诚以及坚定的个人见解也充满着无限魅力。”

人格魅力

苏塞克斯大学的副校长,Michael Farthing评价说:“Harry Kroto的才智是如此高深,他对于化学学科的贡献将会永存。他改变了现代科学家关于化学的看法,同时也活跃在全球政治和艺术界将这一影响扩大。对于多个学科和文化的热爱让他能够以一种独特而积极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英国皇家化学会前任主席Lesley Yellowlees(2012-2014)也对Kroto的贡献表示高度赞扬,称Kroto的激情与感染力将激励着一代一代的科研工作者。RSC Chemistry World接下来将推出一系列关于Kroto的独家专访,英国皇家化学会还将通过各种社交媒体渠道向Harry致以最诚挚的哀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5562-975421.html

上一篇:英国皇家化学会 “ Top 1% 高被引中国作者”榜单发布
下一篇: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2016最新影响因子
收藏 IP: 122.225.246.*| 热度|

8 戴德昌 左宋林 彭真明 李土荣 田云川 苏力宏 shenlu htl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8: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