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n

博文

求新是科研的精髓 精选

已有 11248 次阅读 2020-5-26 18:2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黄同学跟我读研究生快一年了。他专业基础扎实,自学能力强,做事认真踏实,吃苦耐劳,并且追求完美,具有很强的自律性,对研究保持着最为自然的好奇与热爱。目前,已发表了一篇中文论文,一篇英文论文在评审中,第二篇英文已经反复修改多次,花费了他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另外,还有2篇论文正在处理数据、准备图表、准备文字阶段。回顾当前他的工作,为了以后能让他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我总结分析一番,并给出他5条建议:

(1)选题至关重要。研究在开始阶段,一定要做好选题工作,这是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如果选题陈旧俗套,投稿论文必然困难重重,不能吸引期刊编辑的兴趣,很容易不送审就拒稿了。当然,选题具有明显的实效性。今天下午阅读的论文,是2012年做的选题工作,当时选题尚可,但八年过去了,随着领域内常相似几篇论文相继发表,让这篇论文选题与前人论文重叠,让论文新意下降。所以,有一个好的选题是前提,但快速开展工作,并以论文形式发表出来更重要。

(2)要有个好假设。在一个好的选题前提下,要至少提出一个很好的研究假设。研究假设要在领域内比较重要,科学上比较有意义,提出来的问题要比较有趣。研究假设很容易是虚假的假设,很多论文都是先做工作后包装提出来的虚假假设。其实,这些假设不做都知道是什么样的结果。因此,要是做一个很好的研究,提出好假设是至关重要,否则,这个工作都是常规的、缺乏新意,自己也觉得没劲。一篇论文可能会提出2-3个研究假设,可能个别假设俗套,但至少保持有一个假设比较新颖。好的假设能激发主动思考,激活想象力,与创新存在紧密的内在关联,没有好假设、没有好想法,这样的研究大多数没有什么创新。

(3)扎实的工作基础。选题和研究假设都有了,这时候需要扎实的工作基础,主要包括野外调查工作和测试分析工作。如果没有大量的野外工作为基础,样本数量不足,所得到的结论很可能是片面的、不扎实的,经不住推敲的。观测样点、样本数要有一定数量,数量要足够支撑结论,而且要有很很好的空间布局设计为前提。在地学研究过程中,科学严谨的调查布点设计与大量野外调查工作,包括调查的数量、观测持续的时间以及测试分析指标系统性和数量,这些工作是否扎实,直接影响研究成果的品质。

(4)方法上要有新意。研究方法如果过于陈旧和常规,做出来的工作容易与前人工作雷同相似。这个方面有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跟不上同行的平均水准,例如测试指标丰富性、观测仪器先进性等,都容易成为瓶颈和障碍。如果方法上陈旧,跟不上形势,不管怎么努力,研究成果往往水平不高;第二个层次是跟上同行水平,但都是一个套路,缺乏新意,与同行比没有什么突破,也没有特色,自我感觉缺乏成就感,发表好论文也很难;第三个层次是观测仪器、试验方法都跟上同行水平,甚至测试量大、比较先进,这样是做好工作的基础。除此之外,先进统计分析方法、选择合适的专业模型等也会对研究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5)研究一定要有干货。做一个研究之处,写一篇论文一开始,一定要非常熟悉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创新到底在哪里,贡献在什么地方。在哪些地方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工作,在哪些方面可能有新的贡献,或者做出来的结果可能对研究、对行业、对国家有实质性的贡献。不能花言巧语、自欺欺人的蒙骗别人、麻醉自己,要质朴、诚实、踏实、务实地对待自己的研究。只有将一个研究创新、价值等干货想好了,才能去着手推进具体研究工作。如果想不好,宁愿多读书、多讨论、多思考,避免盲动开展一些重复性的、浅薄的工作。等做了一堆工作,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最终发现收获很少,不值得。

在剩下的两年时间里,我鼓励黄同学多从参与科研项目出发,既要考虑研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也考考虑学科研究发展需要,做好研究选题工作,争取做一些前人没有做过的新工作。有趣、有用、有新意是我们研究工作最初、也是最终的追求。这会让我们感到我们正在从事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进而超越科研工作的单调和枯燥,进入一种与奇幻漂流相似的探索之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729-1235069.html

上一篇:老家干旱奉命回乡找水
下一篇:岁月不饶人
收藏 IP: 111.205.21.*| 热度|

48 刘钢 杜学领 卜令泽 郑永军 李万峰 季丹 黄永义 杨顺华 刘良桂 汪育才 张启峰 孙宝玺 黄凯 王安良 姬扬 武夷山 李剑超 徐耀 李东风 谭传武 金诚 晏成和 胡大伟 李学宽 张忆文 高友鹤 周健 胡殿明 许培扬 孟利军 简美鹏 张晓佳 张成岗 杨金波 杜占池 路卫华 孙颉 汤茂林 罗春元 鲍海飞 马鸣 白龙亮 朱晓刚 梁伟 陈永 刘炜 姚伟 zxy195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