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2012年SCI收录至少有一位中国学者(不包括台湾地区)发表的论文1,153,028篇(截至到2012年12月29日按出版年统计),其中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学科论文9,932篇,包括学术论文9344篇、通讯214篇、综述197篇、会议摘要73篇、会议论文69篇、更正55篇、社论49篇、丛书3篇等。
近十年中国学者发表的9,755篇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学科SCI论文(统计学术论文、综述、通讯、会议论文)和98国家与地区进行国际合作,其中美国是合作发文排名第一的国家与地区共计1173篇,占总文章量12.025 %;英格兰是合作发文排名第二的国家与地区共计328篇,占总文章量3.362 %,日本是合作发文排名第三的国家与地区共计305篇,占总文章量3.127 %,德国是合作发文排名第四的国家与地区共计205篇,占总文章量2.614 %,韩国是合作发文排名第五的国家与地区共计221篇,占总文章量2.266 %。
近十年微生物学学科中国和美国合作发文最多的机构为中国科学院143篇、复旦大学67篇、香港大学59篇、浙江大学55篇、中国农业大学46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5篇、中国医学科学院33篇、北京大学33篇、上海交通大学32篇、南京农业大学30篇、山东大学30篇。
近十年微生物学学科美国和中国合作发文最多的机构为美国疾病控制中心63篇、马里兰大学50篇、俄克拉荷马大学50篇、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42篇、威斯康星大学32篇、哈佛大学30篇。
近十年微生物学学科中国和英国合作发文最多的机构为中国科学院74篇、中国海洋大学73篇、华南师范大学24篇。
近十年微生物学学科英国和中国合作发文最多的机构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76篇、李斯特大学36篇
表1 近十年中国学者微生物学学科SCI国际合作情况
排名 |
国家与地区 |
发文量 |
占总文章 量的百分比(%) |
1. |
USA |
1173 |
357.622 % |
2. |
ENGLAND |
328 |
100.000 % |
3. |
JAPAN |
305 |
92.988 % |
4. |
GERMANY |
255 |
77.744 % |
5. |
SOUTH KOREA |
221 |
67.378 % |
6. |
AUSTRALIA |
213 |
64.939 % |
7. |
CANADA |
175 |
53.354 % |
8. |
FRANCE |
141 |
42.988 % |
9. |
NETHERLANDS |
109 |
33.232 % |
10. |
SAUDI ARABIA |
86 |
26.220 % |
11. |
MEXICO |
78 |
23.780 % |
12. |
RUSSIA |
67 |
20.427 % |
13. |
AUSTRIA |
61 |
18.598 % |
14. |
DENMARK |
59 |
17.988 % |
15. |
INDIA |
56 |
17.073 % |
16. |
SPAIN |
56 |
17.073 % |
17. |
SINGAPORE |
55 |
16.768 % |
18. |
THAILAND |
51 |
15.549 % |
19. |
SWITZERLAND |
46 |
14.024 % |
20. |
BELGIUM |
42 |
12.805 % |
21. |
BRAZIL |
40 |
12.195 % |
22. |
SWEDEN |
40 |
12.195 % |
23. |
SOUTH AFRICA |
38 |
11.585 % |
24. |
ITALY |
37 |
11.280 % |
25. |
ISRAEL |
34 |
10.366 % |
26. |
SCOTLAND |
30 |
9.146 % |
27. |
FINLAND |
27 |
8.232 % |
28. |
NEW ZEALAND |
26 |
7.927 % |
29. |
PHILIPPINES |
20 |
6.098 % |
30. |
INDONESIA |
18 |
5.488 % |
31. |
PAKISTAN |
18 |
5.488 % |
32. |
POLAND |
18 |
5.488 % |
近十年微生物学学科SCI论文被引最多的论文为国际合作论文:
标题: Prevalence and clinical correlates of YMDD variants during lamivudin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 ||
作者: Lai, CL (Lai, CL); Dienstag, J (Dienstag, J); Schiff, E (Schiff, E); Leung, NWY (Leung, NWY); Atkins, M (Atkins, M); Hunt, C (Hunt, C); Brown, N (Brown, N); Woessner, M (Woessner, M); Boehme, R (Boehme, R); Condreay, L (Condreay, L) | ||
来源出版物: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卷: 36 期: 6 页: 687-696 DOI: 10.1086/368083 出版年: MAR 15 2003 | ||
被引频次: 353 | ||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