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时我选择了文科,当时没有什么缜密的考虑,只是因为老师劝我学习文科,我就答应了。算起来,我学习文科的时间有八年,是一个地道的“老文科生”了,不过直到近几年才体会到文科生精神之要义。
按照我接触很多文科同学的经验,其中只有很少的人很自觉地理解了文科精神,和懂得如何去学好文科。大多数的文科同学要么是对自己学科不感兴趣,专心在别的行当上,早早地为出去工作做准备;要么是对学科不自信,比如学历史学、社会学或者哲学等“冷门”的基础学科,以为对以后就业没用,而终日忧心忡忡,找不到出路;要么是对学科有很大信心,不过在努力的同时,使力没有使到关键的地方,不得门道的结果是功力增长缓慢,弄到最后很自卑,以为自己不适合。
一、认识文科
现代学科分工,把文科作为一大类,虽然没有规定文科同学需要具备特别的素养,但是现实是,文科同学会感受到一些与理工科的不同,其首要在于,理工科只需具备必要的人文修养,而文科必须具备专业的素养。基于人类世界的独特性,人类必须有一部分人,来专门认识、研究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人本身、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回答如下三个问题:人是什么?他者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自然对于人意味是什么?即凡是涉及到“人”的地方,并不是理工科能够回答的,因此人类不能缺乏文科。
文科的处境是糟糕的。文科生“有用还是没用”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界的先生们。在实践中,凡事指标化,凡工作业绩以能不能帮助学生找一个工作为衡量,这样的功利主义自然会传染到新到的文科同学们,使他们还在刚入大学时就为出校门就业做迫切准备,整个就是一副急功近利的心态,又怎么能学好文科?
在这个职业社会中,学习文科的同学也必然最后要求得一份职业,以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可是我要说的是“不仅仅如此”。除了利用文科来求职业(我们往往可以一举两得,当利用文科这一名称而不论文科之实时,我们往往一无所获!),我们还可以在文科上寻找更多的东西,例如事业。事业是超出职业范畴的人类领域,把职业当作事业的人是远远不为私利而工作的人:我们人类创造出文科的系统知识,也不是仅仅为了一己的生存,甚至也不是文科经典作家们为了一时的智慧之愉悦,而是为了人类能够仍然看到祖先们在思考的东西和留存历史的智慧,让人类的大脑能够更加敏锐,知古鉴今。
文科生要明白文科独特的认识任务和对人类世界的重要性,我在这里提出“文科精神”来总括我的体会的要义。“文科精神”不是泛义的人文精神,而是比人文精神更深刻、更系统的一种精神,它只有通过系统的求知、思考和实践才能够具备,而且在我看来,文科生必须以此武装起来,才能无愧于一个“文科大学生”的称号。
二、文科之精神
文科精神就是文科给予人类的独特贡献,这种贡献包括全社会一般的人文精神,是社会最基础的基础,否则人何以成为人?这文科精神,是人经过长年累月的学习才能体会到的。这里我把文科精神概括为三点:反思精神、独立思考和高尚人格,这三点都是从文科生个体出发的,也是我认为在文科学习中可以有意识培养的。
1、反思精神。“认识到自己无知”,古希腊哲学家的这句话提醒我们人要有反思精神,要反省回头,认识自己在干些什么,这实际上是一种求知的态度,也是求知的缘由。人类天生就是无知的,但因为恰恰知道自己无知,才是有智慧的。
这一点对于学习文科也最为重要,这也是学习的开始:第一,文科生学习的大多数是历史上给我们留下来人的东西,我们在了解了一点教科书知识之后,就必须知道,这些知识是多么肤浅,结论是不重要的,重要是是他们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保持谦逊的态度是一切文科学习的开始,偌大的图书馆,装备了大量的经典,其中就告诉了我们人类曾经思考的东西,这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将一直有待于在具体的处境中继续思考;第二,文科生学习的不会是太有条理的东西,自然科学的专业界限明朗,而且最新的东西往往就能包含旧传统,他们能扬弃旧的东西,而文科却远远不能,恰恰是最经典的命题往往最值得我们深思;第三,文科生认识的这个人类世界,是比自然世界更为复杂的对象,因而它无时无刻不在开启新的世界,在反思精神的指引下剔除幻相,趋近真知。
专业的反思精神,是文科生学习必须要达到的目标,而这需要系统的学习、训练,当然这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图书馆里,阅读经典的作品,做书斋式的思考操练,练就敏锐的思考能力,另一种是在现实生活中,积累经验,不过我认为这两个不可或缺,因为文本的训练和经验检视的训练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当然在大学里,我们强调的是通过阅读经典练就敏锐的思考能力。
2、独立思考。按照第一点的说法,专业的反思精神需要思考能力,独立思考的目的是获取对现象的独特认识,而不是人云亦云,盲从迷信。康德在《什么是启蒙?》中说,人要大胆使用他的理性,按照理性的命令来指导自己思考,而不是依从权威。
独立思考以求思想,做一个思想者,或者做半个思想者,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所缺乏的。现时代是一个缺乏思想的时代,仿佛每一个人都在这个世界无足轻重,而由于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的生存、荣誉和权力而忙碌,大脑普遍蜕化了。知识分子普遍缺乏良心,成了一个自私的“思考者”了。他们越来越不去关心超越一己之私的问题,反而普遍地宣扬一种个人主义的自私自利的人生观。其实我们现时代不缺乏思考的对象和思考的工具,正是知识分子丢失了这个良心,才导致普遍的心灵疲软,我们不知道走向何方。作为一名文科生,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掌握技能,而是掌握思考能力,有了思考能力,我们就有能力应付所有的事情,而不是受制于权威的教条。这也恐怕是几乎所有人愿意得到自由而不愿意被束缚的原因,虽然事实就是 “劳心者治人,而劳力者治于人”。学文科的同学,要理解蔡元培当年对北大的寄语:自由的思考,独立的精神,这是文科生活的灵魂。
3、高尚的人格。文科的精神中,还有一点就是人格的高尚,只有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养成了高尚的人格,我们才能充当民族的大脑、人类的思想者。如果说前两者是专业训练的直接表现,那么第三点就是专业训练间接的表现,这是文科生的灵性,更是文科生的情怀。
文科生尤其需要高尚之人格,我想这也是学科分工给文科生的特别要求。高尚人格之形成,需要歌德所说的,“与高尚的人对话”,要把图书馆当作与高尚的人对话的地方,而且形成一场阅读经典著作的风气。来到华中大这样一所学校,我想我们要有一点点超越精神,而不是把高尚全部留给别人。这种高尚人格的培养,需要自觉地将古今中外高尚的人的精神内化。纯粹的人,需要暂时不论外界风吹雨打,而忠实于内心为自己定下的承诺,这当然又需要坚定的意志,又需要在长期的艰苦阅读训练中养成。
(作者:夏柱智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