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业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syokemos

博文

和谐社会的不和谐:混乱的中国大陆作者英文署名(SCI论文) 精选

已有 37458 次阅读 2011-6-16 08:33 |个人分类:论文写作|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Chinese, English, Names, Versions, Authors’

这个话题,算不上新鲜,在科学网的博文和丁香园的论文版上均有相关讨论,但是,我还是觉得似乎有必要再冷饭热炒,再次讨论这个话题,也希望网友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该话题,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两位作者曾发表了一篇论文专门讨论了这个话题,该文2002年发表在Science Editor(点击参见附件原文: English Versions of Chinese Authors’ Names.pdf)。该文的原文标题为:“English Versions of Chinese Authors’ Names in Biomedical Journals: Observ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看了这篇文章后,觉得还有一些上述帖子中没有谈到的内容,不敢独享,特写出来,与大家共享。该文系统的总结了中国大陆作者发表在中外生物医学期刊的署名方式(甚至是同一期刊也不同的署名方式),其方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不少博文此前已经有过类似讨论,不再赘言,个人认为新的内容总结如下:

1. 作者建议中国作者署名时姓应该全部大写,名字如果是双名,每个名的首字母大写并且用短划线连接,但是姓则可在名前,也可在名后,事实上,这两位作者发表这篇文章是,就是将姓写在前的,即:SUN Xiao-LingZHOU Jing。我个人比较同意他们的建议,但是在国外SCI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中国作者将姓放在名前的并不多见。另外根据我自己的观察,在欧美的中国作者署名时,基本不采用这种方式。比如一个叫黄麻子的发了一篇SCI文章,一般署名为:“Mazi Huang”, 而非“Ma-Zi Huang”或者 “Ma-Zi HUANG”, 为了证实我的判断,我查了一些现任HHMI Investigator(都是生物医学领域内顶级牛人,全美总共现任人数是336人,王晓东和施一公都曾经是或者被批准)的十余名来自中国大陆的美国华裔学者的署名方式,这其中,七人是双名,他们的署名方式全部采用“Mazi Huang"。倒是来自MIT另外一位华裔采用双名短划线连接方式,“Li-Huei Tsai” ,但是从其名字来看,显然不是来自中国大陆。所以这世界还真有点乱。
.关于复姓:比如,如果欧阳锋或者慕容复,如果他们弃武从文搞科研,怎么署名呢? 上述作者,建议采用复姓全部大写,且用短划线连接,即:Feng OU-YANGFu MU-RONG但是这样,我估计也有个意想不到的问题,会让欧美的作者以Feng OU-YANGFu MU-RONG是已经结了婚的女士,因为,在欧美有些国家,女人结了婚后,不少人会将自己的姓和丈夫的姓用短划线连接起来,比如OU-YANG,别人就可能会以为是一位姓OUYANG的男人结婚的女士。

3关于少数民族署名方式:上述所述主要是指汉族的署名方式,对于其他民族,尤其是维族和藏族又当如何呢?对于维族的姓名,上述作者,同样建议将姓全大写,比如 Munrire MUDESSIR (不知当如何翻译!?),而对于藏族名字,由于大多数藏族人并没有姓,所以作者建议直接写,且用短划线连接,比如多吉才让,则为“Duo-Ji-Cai-Rang”但是采用这种方式时,计算机做索引时,估计要晕菜了,不知该如何是好。好在整个西藏由于历史等原因,发表的SCI论文为数极少,所以目前这个尚不是多大的问题。在Web of Science上可以查到的以西藏为作者单位(含合作),所有的文章(含SCI和SSCI)总共不到700篇,且大多数文章的作者名字看上去是汉族。

4.结论或现状:在中国大陆的作者大多数可能采用Ma-Zi HuangMa-Zi HUANG,而已经在国外的则似乎以采用Mazi Huang方式为主,但是无论采用那种方式,应该保持一致,不能今天发一篇文章用这种方式,明天整一篇又用另外一种。根据Dr. Day (1)的建议,绝对不要采用Ma Zi Huang的方式,因为这会导致一些问题,因为计算机做索引时,搞不清其姓是”Huang”还是”Zi Huang”, 因为这种双姓,除了我们国家的复姓外,在有些国家也挺普遍,尤其是英格兰和拉美国家。事实上,来自我国台湾的同行们署名采用的基本都是Ma-Zi Huang,绝对没有没有中国大陆的作者署名那么混乱(仅黄麻子的署名就至少有十几种方式),而来自香港的作者署名也挺混乱,比中国大陆强不了多少。但是由于香港的科研人员相对较少,并且国际化程度高,来自其它国家(比如欧洲)的香港作者自然就没有上述问题,所以,对于香港而言,署名的问题还不是多大的问题。

我自己的结论Ma-Zi Huang这个署名方式似乎是最好的方式,在Web of Science上肯定被收录为Huang MZ,而如果署名“Mazi Huang, Web of Science上收录后,对于有些期刊,收录为Huang MZ,对于有些期刊则可能收录为Huang M,当然如果是生物医学论文,由于Pubmed(生物医学领域最著名也是最重要的数据库)支持全名检索,哪种方式,区别不太大,但是由于Web of Science目前不支持全名检索,用Ma-Zi Huang的优势是明显的。另外采用这一方式后,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是: 至少在论文署名这一点上, 海峡两岸率先实现了“统一”。

敢问各位博文和网友:您想“统一”吗?!

参考文献:

1 Day RA and Gastel B (eds.): How to write and publish a scientific paper. Greenwood Press, Westport, Connecticut; London, 2006.

(王守业草于2011年1月,修改于2011/6/15,原文曾贴于丁香园。本文被科学网电子杂志2011年第 211所收录。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3591-455816.html

上一篇:世界的、中国的SCI论文被撤稿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下一篇:谁是中国最早的博士?
收藏 IP: 108.5.74.*| 热度|

65 刘用生 许培扬 文双春 曹聪 牛文鑫 李宁 吕喆 金小伟 张亮生 朱晓刚 翟远征 王衍伟 牛登科 任胜利 侯成亚 孔晓飞 李福洋 杨正瓴 赵星 赵凤光 袁军法 谢鑫 马磊 刘光波 罗浩 徐俊 何振峰 许洪光 马丽滨 曹志平 竺奇慧 彭友松 徐营 黄艳新 刘淼 张芳 杨凯恩 史晓雷 王启云 蔡津津 李阿根 肖振亚 吴锦宇 赵福国 檀波 丁甜 柏舟 苏德辰 陈金华 郭维 汤奔阳 李欣海 李本先 蒋迅 vigorous linxianzu frake flyear celldgj neilchau liangfeng gw1314 sunxiaofei qznuliws yuyuswh

发表评论 评论 (7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