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头祭祀见闻实录
时间:4月3日20点
地点:海滨北四路与海三路交叉口
夜色笼罩,在橘黄色的路灯下,路两旁的4台焚烧炉,喷吐着熊熊火焰�。祭祀的人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好多是开着车来的,把车停在不远处,几个人下来,提着大塑料袋,抱着厚厚一摞冥币,弯着腰,或蹲在地上,不断的往炉子里续纸,口中念念有词。祭祀的人们络绎不绝,自然而然的排起了队。
着黄马甲的女管理员,手持捡拾垃圾的长夹,随时把用完的塑料袋子放进垃圾桶。她身旁有一个盛了水的大塑料桶,是用来防火的。
十几年前,我就在网络上给爸妈建立了纪念馆,可以随时给二老扫墓。清明节小长假这几天,几乎天天上去看看,陪二老聊聊天,说说话,点蜡烛,上供品,送鲜花,燃香,送金银元宝,这一次还送了两台轿车。看着父母的遗容,说着家长里短的话,心里感到很充实。我想,街头祭祀烧纸的人们,应该同是一个心理吧。
我一边看,一边不由自主的与女管理员聊起来。听她一口好听的京腔,“您是北京人吗?”“对呀,我是平谷的。”她告诉我,其父母1955年来北戴河,1957年她在这儿出生,也是地道的老北戴河人啦。聊天中得知,她在饮食公司工作,退休后干起了环卫工,临时的,干一天60块钱,一个月2000多块钱。“一个月全勤也就1800,你咋那么多呢?”她笑笑,“我是组长,一个小负责人,多干就多得呗”。“你真厉害,能干!”
“那个小伙烧了半个时辰了,每次续纸都是一摞一摞的啊”。“人家那是套餐,给亲人送房子,有房就得有车吧?房子里得有家具吧,得有被褥,锅碗瓢盆也得换新吧,现在这名堂多了去了。”“那个先生咋先在北面炉子烧,现在又到南面炉子烧呢,一炉不就解决问题了吗?”“这你就不知道了,那是给两家送钱,不能混淆,分不清楚会闹意见的”。“这讲究还真不少”。“可不是嘛。你看那一大家子十几口人,把上一个炉烧的纸屑灰烬全部扒拉干净后,再点燃自家的纸,也是图一个心静,自家的不能和别人家的混在一起。”
“今天来祭祀的是不是人最多呀。”“对呀!你给人家送钱还不得提前呐。明天就清明节了,明天你再送人家买东西还来得及吗?”
“这烧纸的人里面,咋看不到小孩子呢,这个也需要耳濡目染辈辈传啊”?“这你又不懂了,未成年的孩子不能参加,是因为他们能看到成年人看不到的东西。我女儿3岁的时候她爷爷走了,有一天吃饭时突然说,我爷爷来了。我赶紧接过话头,爷爷来了,赶快进屋吃饭。过一会儿女儿又说,爷爷走了。”“是吗?我小时候跟大人去上坟,磕头烧香摆贡品,还放鞭炮,上完坟回来路上就把贡品吃掉了。”“那是两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夜间来烧纸的,都得是成年人,身板硬朗的。病的弱的的小的不能来。“”这讲究也太多了”,我叹道。“可不是咋的,这就是文化。清明节烧纸,你不让烧行吗?绝对不行!在我们中国,这个习俗消灭不了。”
“报纸上说啦,今年秦皇岛全域摆放了焚烧炉。””那太好了!焚烧炉烧纸,可以有效防止失火。今年在焚烧炉烧纸的比去年更多了,文明祭祀的效果越来越好。”“那你们几点收工啊?”“什么时候队长来收桶,我们什么时候下班,一般情况下晚上九点半吧”。
晚上9:40了,一辆客货两用车开过来,下来一位年轻女孩儿,直接过来和她说几句话,然后把大塑料桶收拾一番放到车上就走了。“这个年轻女孩儿是谁呀?“是我的领导,队长,姓危,危险的危,别看年岁不大,管好多个组呢,她一来,我就可以收工啦”。
这位女管理员再一次清理了垃圾,摘下手套,走到她的电动车前,发动车子,朝我摆摆手,“ 你也该回家啦,再见!”
看着她轻快地骑着电动车离去,一天的上班就此画上一个句号。辛苦啦!每一个兢兢业业顶岗上班的环卫工。
夜色中,橘黄色的灯光,显得更加温馨温婉,焚烧炉里的灰烬,承载着人们对逝去亲人的缅怀,在天堂的亲人们,家人在惦记着你们!祝福你们,也祝福我们,祝福我们大家永远安好,祝福我们这个世界永远安好!
2017.4.5 8:5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7: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