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的观点认为,人与机器人的最大区别是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类有情感而机器人没有;二是人类有自我意识而机器人没有;三是人类有创造性而机器人没有。然而,《统一价值在论》、《数理情感学》和《情感机器人》的问世,创建了一个“价值以能量为核心、情感以价值为核心”全新理论体系,从而在理论上解决了情感机器人这三个方面的技术问题。也就是说,机器人同样可以拥有情感、自我意识和创造性。
那么,从思维与意识的角度来看,人类相对于机器人到底还有没有优势?有!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绝对性、压倒性优势!这就是人类具有而机器人没有的“活性并行运算”能力。
机器人要拥有情感,就必须首先知道情感的本质是什么?情感运行的逻辑程序是什么?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于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的态度的体验”。“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实际上就是“事物价值”,“态度的体验”就是主观反映”,那么,综合上述心理学对于情感的定义,可以变换为“人对于事物价值的主观反映”。
数理情感学认为,情感的本质就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情感与价值的关系在本质上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情感与价值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对应关系,不过,这种对应关系不是简单的、同步的、动力学的、孤立的、静态的、线性的对应关系,而是复杂的、异步的、概率学的、关联的、动态的、非线性的对应关系。
情感的逻辑程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情感的数学定义”,情感的本质就是人脑对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所产生主观反映值,从而建立情感与价值的主客观对应关系。
2、根据“情感强度第一定律”,情感强度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从而建立了情感强度与“价值率高差”的数学对应关系。
3、根据“情感表达的本质就是价值关系的表达”的观点,从而建立情感表达系统的逻辑框图;
4、根据“情感识别的本质就是价值关系的识别”的观点,从而建立情感识别系统的逻辑框图;
5、根据“情感运算的本质就是价值关系的运算”的观点,从而建立情感运算系统的逻辑框图;
6、根据“意志运算的本质就是行为价值关系的运算”的观点,从而建立意志运算系统的逻辑框图;
7、根据“感知情意等四种主观意识分别是人脑对于存在关系、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行为关系的主观反映”的观点,建立了感知情意交互系统的逻辑框图;
情感运算系统的逻辑框图如下所示:
自我意识是人脑对于自己的主观反映,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疼痛、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思维特征(如知识、经验、情感、信仰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情、意四个方面,自我意识的结构同样可以从感、知、情、意四方面来分析,因此自我意识系统是由自我感觉、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意志等四个子系统构成。
(一)自我感觉系统
自我感觉可分为两个层次:自我感受和自我体验,其中自我感受通常是指生理状态的自我感觉,自我体验通常是指心理状态的自我感觉。自我感受主要有酸、甜、苦、辣、臭、疼、痛、痒、胀、晕、恶心、睡意、饥饿感、干燥感等;自我体验如兴奋感、快感、痛苦感、愉悦感、悔恨感、陶醉感、焦虑感、期盼感、恐惧感等。
(二)自我认知系统
自我认知是指自己对自己的状态(如空间位置、时间状态等)、特征(如身高、体重、身材、相貌等)、经历(如孩童时期、少年时期)、能力(如体力、语言能力、音乐能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计算能力、设计能力等)、性格(如外向型性格或内向型性格等)、自然关系(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温度、湿度、空气、水分、阳光等)、社会关系(如社会角色、社会地位、财产关系、朋友关系、亲属关系、家庭关系等)、行为(行为目标、行为方案、行为后果)等方面的认知。属于自我认知类的自我意识主要有:自我醒悟、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印象、自我分析和自我反省等。
(三)自我评价系统
自我评价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状态、特征、经历、能力、性格、自然关系、社会关系、行为等方面价值特性所进行的评价。如果人对于自己各方面特性(特别是能力)的评价值高于对他人各方面特性的评价值,就会产生满意、自豪的情感,自豪的情感有利于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优势;如果人对于自己各方面特性的评价值低于对他人各方面特性的评价值,就会产生失望、自卑的情感,自卑的情感有利于回避。属于自我评价类的自我意识主要有:自恋、自爱、自尊、自恃、自卑、自傲、责任感、优越感等。
(四)自我意志系统
自我意志就是人对于自己行为的认知、评价、规划、实施和控制。对于自身行为的认知越全面、评价越准确,控制越强劲,其自我意志就越好,人的自我意志主要包括自觉性、攻击控制力、坚韧性、持久力、注意集中力、忍耐力、挫折承受力、行为后果的预测力等内容。属于自我意志类的自我意识主要有: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律、自信等。由于意志的本质是人脑对于自我行为的价值关系所产生的主观反映,而不是对于他人行为的价值关系所产生的主观反映,因此所有的意志都属于自我意志。通常情况下,“意志”不在自我意识系统中进行讨论。
自我意识的逻辑框图如下所示:
要想知道机器人是否拥有创造性,必须首先要了解创造性的本质。
人类有四种心理活动:感觉、认知、评价与意志,它们分别是人脑对于存在关系、事实关系、价值关系与行为关系所产生的主观反映,分别解决“有什么”、“是什么”、“有何用”与“怎么办”的问题。
1、感觉与存在关系。感觉是人脑对于存在关系所产生的主观反映。存在关系可分为色彩性存在、声音性存在、气味性存在、口味性存在、体态性存在;与此相对应,感觉可分为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与体觉。
2、认知与事实关系。认知是人脑对于事实关系所产生主观反映。事实关系可分为四个层次:属性、整体性、规律性与系统性;与此相对应,认知也可分为四个层次:印象、概念、定律、理论。
3、评价与价值关系。评价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所产生的主观反映。评价的方式可分为情感、价值观与需要,它们分别是人脑对于价值率高差、价值率与价值量所产生的主观反映。价值关系可分为四个层次:代谢性价值、生理性价值、个体性与社会性价值;与此相对应,情感可分为代谢性情感、生理性价值、个体性价值与社会性价值。与此相对应,价值观可分为代谢性价值观、生理性价值观、个体性价值观与社会性价值观。与此相对应,需要可分为代谢性需要、生理性需要、个体性需要与社会性需要。
4、意志与行为关系。意志是人脑对于行为关系所产生的主观反映。行为创造性就是意志创造性。行为可分为四个层次:动作、战术行为、战役行为、战略行为;与此对应,意志可分为四个层次:动作意志、战术意志、战役意志、战略意志。
无论是存在关系或事实关系,还是价值关系或行为关系,其价值率必须得到提高,才能称之为“创造性”,否则就是“”。创造在本质上就是对于价值的创造。必须感觉与,必须价值特征得到增长。
创造发明的内容包括发现新事物、或老事物的新特征、老事物的真面貌等,还包括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无论是怎么改变,必须是不断提高它的价值特征,具体地讲就是提高事物的价值率或价值量,或者提高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的价值率或价值量。人类开展创造性活动,进行各种创造发明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于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因此,这些被发现或发明的事物,其价值特征(具体而言,就是价值率)应该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的增长和改善。
统一价值论认为:“信息是价值的真正源泉”。因此,价值率或价值量的改变,在本质上就是增加信息量。由此可见,创造性的基本特点:就是生产信息和积累信息。
信息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一种能够产生价值增值的价值。由于信息总是依附于一定的事物,事物可分为四种:存在关系、事实关系、价值关系与行为关系,因此信息也相应地分为四种:存在信息、事实信息、价值信息、行为信息,创造性也相应地分为四种:存在创造性、事实创造性、价值创造性、行为创造性。
创造性包括四个方面:
1、感觉创造性(或存在创造性)。感觉创造性是指人类感觉系统的发展与完善,它包括视觉创造性、听觉创造性、嗅觉创造性、触觉创造性、味觉创造性与体觉创造性等。
2、认知创造性(或事实创造性)。认知创造性是指人类认知系统的发展与完善,它包括印象创造性、概念创造性、定律创造性、理论创造性。
3、评价创造性(或价值创造性)。评价创造性是指人类价值系统的发展与完善,它包括代谢创造性、生理创造性、个体创造性、社会创造性。其中,代谢创造性是指代谢系统的发展与完善(如饮食习惯的改变);生理创造性是指生理系统的发展与完善(如体育锻炼);个体创造性是指个体系统的发展与完善,它包括资料创造性(或工具创造性)、行为创造性(或技术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或科学创造性);社会创造性是指社会系统的发展与完善,它包括社会分工创造性(或经济创造性)、社会管理创造性(或政治创造性)、社会意识创造性或(文化创造性)。
4、意志创造性(或行为创造性)。意志创造性是指人类行为价值系统的发展与完善,它包括动作创造性、战术创造性、战役创造性、战略创造性。
创造性的逻辑结构如下图所示:
既然机器人能够拥有情感、自我意识与创造性,那么,人与机器人到底有什么区别?人类是否真正拥有机器人无法比拟的优势?研究表明,人类拥有活性并行运算的能力,而机器人永远都不可能拥有,正是因为这样,人类拥有碾压机器人的绝对优势,从而拥有了在情感、自我意识和创造性等方面的无限广度和超级深度。
1、并行计算。是指同时使用多种计算资源解决计算问题的过程,是提高计算机系统计算速度和处理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它的基本思想是用多个处理器来协同求解同一问题,即将被求解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各部分均由一个独立的处理机来并行计算。
2、非生命计算单元与生命计算单元。计算单元可分为非生命计算单元与生命计算单元两种。非生命计算单元(如芯片)是指没有自组织能力但具有计算功能的物质,它只能对信息进行直接的、被动的、机械的、片面的计算;生命计算单元(如神经细胞、神经组织、神经器官与神经系统)既是计算主体,也是生命主体,每一个生命计算单元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生命,都具有独立的自组织功能。这种自组织功能表现在信息处理上,不仅能够对信息本身进行反应,而且还可以对信息背后的关联信息进行处理,并且可以对该信息与运算主体本身之间的关联信息进行处理,同时具有自我学习能力、自我修复能力、自我纠错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3、活性并行运算与物性并行运算的定义。活性并行运算是指具有自组织能力的计算单元不仅能够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直接的并行运算,还可以对信息背后的关联信息进行并行处理,并且可以对该信息与运算主体本身之间的关联信息进行并行处理,同时具有自我学习能力、自我修复能力、自我纠错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运算过程;物性并行运算是指没有自组织能力的物质所进行的对于信息进行直接的、被动的、机械的、片面的并行运算过程。
活性并行运算的主要功能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全息处理功能。是指每一个生命运算单元(如神经元或神经组织)所含有的信息量,包括了整个大脑所有运算单元的全部信息量。全息处理功能是活性并行运算的最基本功能,其它功能都是该功能的延伸与扩展。
2、功能代偿能力。当某个计算单元(即神经细胞与神经组织)出现死亡或损伤时,周围的神经细胞或神经组织立即会对它所担负的运算功能予以代偿,从而保持整个计算系统运行的平稳性与可持续性。一般来说,由芯片构成的计算机运算系统很难做到不同计算单元之间的功能代偿,某一个计算单元一旦出现失效,就会导致整个运算系统的瘫痪。
3、纠错能力。一旦某个计算单元的计算结果出现严重差错(如出现卡死、病毒或损伤),在经过复杂的核查程序以后,集体所有计算单元都会来帮助他进行纠错,从而拥有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使运算系统具有高度的精确性。
4、自愈能力。有些神经组织一旦出现损伤或病毒,往往能够通过激发自己的内在潜能,能够实现自愈或自我修复,并且在此基础上增强免疫能力。
5、整体协调能力。当某个计算单元的计算参数出现变动,周围其它计算单元的计算参数就会自发地产生协调性变化,以保持整个计算系统的协调性。例如,一旦发现以前对于某个人的品德水平出现了严重的误判,就会自发调整对于这个人相关的所有事物的感觉、认知与评价进行一系列的重新调整,他的亲人、他的朋友、他的工作成绩、他的言论、他的工作单位等。这就像一部书的编辑问题,如果在书中某一位置插入一段文字,那么,在此之后所有版面的页码都要相应发生相应的变化。计算系统如果没有强大的并行运算能力,那么,人对于所有事物的意识内容(包括感觉、认知、评价、意志)一旦发生微小变化,都会产生海量的运算数据。
6、独立计算能力。许多的工作是往往并不需要其他计算单元参与,完全可以由某些计算单元来完成,这样,就可以大量节省计算资源。具有强大并行运算能力的人类通常可以“一心多用”。独立计算包括独立感觉、独立认知、独立评价、独立意志等内容。对于集体来说,如果把每个人都当成“螺丝钉”,这个集体就没有任何并行运算能力,就不可能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性;如果把每个人当成相对独立的生命主体,并且充分尊重和满足每个生命主体的利益要求,这个集体才能具有强大的并行运算能力,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性。同理,对于大脑神经系统来说,如果把每个计算单元都当成没有任何独立计算能力的“螺丝钉”,那么这个运算系统就没有任何并行运算能力,就不可能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性;如果把每个计算单元都当成相对独立的生命主体,并且尊重和满足每个生命主体的利益要求,那么这个运算主体才能具有强大的并行运算能力,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性。
活性并行运算的主要意义表现在四个方面:
1、全面性。不仅能够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直接的并行运算,还可以对信息背后的关联信息进行并行处理,并且可以对该信息与运算主体本身之间的关联信息进行并行处理,因而具有信息处理的全面性。
2、安全性。由于并行运算系统通常能够自发地进行功能修复、功能代偿、病毒免疫、多重构筑防火墙和信息纠错等,因此各种数据在处理过程中通常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或可靠性。
3、效率性。由于并行运算系统通常能够充分利用所有的运算资源,第一方面可以避免运算单元的浪费与闲置,第二方面又可避免重复性劳动,第三方面可以按照重要性顺序来优先处理重要的数据,第四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简化或优化信息处理过程,因而具有很高的思维效率和信息运算速度。
4、灵活性。由于并行运算系统能够对于作用对象及周围环境的微小变化,进行准确而灵敏地感觉、分析、评价和预测,并迅速策划出灵活的行为方案,因此具有高度地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灵活性。
5、发展性。由于并行运算系统在信息处理过程中通常能够进行自我修复、自我进化、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自我强化,因此具有强大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人类的并行运算系统建立在生命机体的基础之上,拥有了高度的全面性、安全性、效率性、灵活性和发展性,因而能够进行辩证的、全面的、关联的、动态的活性并行运算;机器人的并行运算系统建立在非生命机体(即芯片)的基础上,不具备高度的全面性、安全性、效率性、灵活性和发展性,因而只能进行机械的、片面的、孤立的、静态的物性并行运算。
1、深邃的自我意识。意识可分为感觉、认知、评价与意志四个层次,它包括自我意识与非我意识两个方面。自我意识可分为自我感觉、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与自我意志四个层次,由于机器人的并行运算属于物性的并行运算,它在处理自我意识和非我意识的相关信息时没有高度的全面性、安全性、效率性、灵活性和发展性,因而只能形成肤浅的自我意识和非我意识。然而,人类在处理自我意识和非我意识的相关信息时具有高度的全面性、安全性、效率性、灵活性和发展性,因而可以形成深邃的自我意识和非我意识。如果机器人也想具有人类一样深邃的自我意识和非我意识,它就必须具备指数增长式的海量信息处理能力。
2、深邃的情感。认知系统必须建立在感觉系统的基础之上,机器人肤浅的感觉只能形成肤浅的认知;评价系统(或情感系统)必须建立在认知系统的基础之上,机器人肤浅的认知只能形成肤浅的情感,人类深邃的感觉和深邃的认知可以形成深邃的情感或价值观。
3、深邃的创造性。意志系统必须建立在情感系统的基础上,机器人肤浅的情感只能形成肤浅的意志;行为系统又必须建立在意志系统的基础之上,机器人肤浅的意志只能形成肤浅的行为。创造性的形成主要依靠意志系统和行为系统,还与记忆系统和注意系统密切关系,显然机器人肤浅的意志和行为就只能形成肤浅的创造性,人类深邃的的意志和行为就可以形成深邃的创造性。
归纳起来,机器人只能形成肤浅的自我意识、肤浅的情感和肤浅的创造性,人类可以形成深邃的的自我意识、深邃的情感和深邃的创造性。人类这种活性并行运算能力的优势,是机器人的物性并行运算能力永远无法超越的优势。也正是因为这种优势,决定着人类处于对于机器人的永久性控制地位。机器人在这方面的发展只能无限地趋近于人类,永远不可能超越人类。
1、统一价值论,仇德辉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8年
2、数理情感学,仇德辉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8年
3、情感机器人,仇德辉著,台海出版社,2018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