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oudh

博文

探秘人类社会系统的逻辑结构

已有 3147 次阅读 2019-11-12 18:25 |个人分类:统一价值论|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分工, 社会管理

人类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每个社会元素(如经济、政治与文化)之间都有着十分严密的逻辑关系,它们各司其责,而且相互制约、相互推动。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并不清楚地知道它的真实结构,并不知道社会系统中各个元素所起的何种核心作用,并不知道各个元素之间存在何种形式的逻辑关系。显然,弄清社会系统的逻辑结构,有利于我们了解每一个社会元素的运行程序与运行规律,以便于进行有效的社会调控;有利于我们了解每一个社会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便于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和矛盾处理;有利于我们把握社会系统的总体趋势,以便于进行有效的宏观规划与整体布局。

人类社会系统的逻辑结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层次结构与对称结构。

20.jpg

一、社会系统的层次结构

人类社会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基于这么一个客观目的:人与人之间建立各种分工与协作的社会关系,可以有效地延伸、加强、拓展人的劳动能力从整体上讲,社会系统可分为三个基本层次:社会分工、社会管理与社会意识。

社会分工

人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分工?这是由于人与人的分工与合作,将使合作整体的作用力度得以合成而增强,将使合作整体的行为功能得以互补而扩展,将使合作整体的运动速度得以叠加而增长,将使合作整体的活动空间与时间范围得以合并而延伸,将使合作整体的感知能力和反应速度得以合成而放大,将使合作整体的劳动智慧得以集合而提高,这在客观目的上就完全等同于延伸和扩展了人的劳动器官(如手、脚、五官、身体、大脑)的劳动能力。

我们知道生产资料(或劳动工具)的根本目的在于延伸、拓展和加强人的劳动器官(包括手、脚、身体与大脑等)的劳动功能不难发现“分工与合作”与“生产资料(或劳动工具”的基本特性完全相同,因此“分工与合作”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工具。

社会分工与生产资料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01_01.png

(二)社会管理

社会分工是社会中各种社会主体(个人、集体或社会)之间所进行的分工与合作,各个社会主体在进行社会分工时往往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或眼前的利益角度和局部的利益角度,较少地站在整体的利益角度、长远的利益角度和高层次的利益角度,从而使社会分工活动具有较大的短期效应、局部效应和低层次效应。经过长期的社会分工实践活动,人们逐渐总结出一系列的社会规则,各种社会分工活动必须认真遵守这些社会规则,才能维护和发展这些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高层次利益,并妥善处理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

关于社会分工的规则主要包括资源利用的规则(如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劳动用工的规则(如禁止使用童工)、产品质量的规则(如规格、成份、品质等)、环境保护的规则(如禁止污染性排放)、私有财产的保护规则、人身安全的保护规则、弱势群体的保护规则、人际交往的规则、商品交换的规则等。

总之,为了确保社会分工的可持续性发展,使社会分工能够产生稳定性的、可靠的、持久的、最佳的价值率,就需要对社会分工的各种行为活动确立相应的社会规则,这就是社会管理。由此可得:

社会管理的价值本质社会管理就是关于社会分工的规则体系,其客观目的在于提高社会分工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社会分工与社会管理的逻辑关系如下图:02_01.png

(三)社会意识

社会管理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如领导、公务执行者等)所进行的对于社会分工的控制与协调,各个社会管理的主体在进行社会管理往往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或眼前的利益角度和局部的利益角度,较少地站在整体的利益角度、长远的利益角度和高层次的利益角度,从而使社会管理活动具有较大的短期效应、局部效应和低层次效应。经过长期的社会管理实践活动,人们逐渐总结出一系列的社会规则,各种社会管理活动必须认真遵守这些社会规则,才能维护和发展这些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高层次利益,并妥善处理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

关于社会管理的规则主要包括社会财富的分配规则(如平均主义)、社会权力的运行规则(如精英主义、民粹主义等)、人身自由权的控制规则(如自由主义)、公共利益的保护规则(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社会秩序的维护规则(如程序正义)、法律体系的运行规则(如平等主义、独立公正主义等)、终极价值判断规则(如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矛盾处理规则(如博爱主义、恐怖主义、民族歧视等)等。

总之,为了确保社会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使社会管理工能够产生稳定性的、可靠的、持久的、最佳的价值率,就需要对社会管理的各种行为活动确立相应的社会规则,这就是社会意识由此可得:

社会意识的价值本质:社会意识就是关于社会管理的规则体系,其客观目的在于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社会管理与社会意识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03_01.png 

(四)社会分工、社会管理与社会意识的逻辑关系

综上所述,社会分工、社会管理与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主要体现在:

1、社会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分工。社会管理是关于社会分工的规则体系,其目的在于提高社会分工的效率性和可持续性,并为社会分工的加速发展提供内在的动力,因此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社会分工。

2、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管理。社会意识是关于社会管理的规则体系,其目的在于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性和可持续性,并为社会管理的加速发展提供内在的动力,因此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社会管理。由于社会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分工,那么,社会意识也是一种更为特殊、更高层次的社会分工。

3、社会分工、社会管理与社会意识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社会管理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社会分工以社会管理为导向;社会意识以社会管理为基础,社会管理以社会意识为导向;社会分工、社会管理及社会意识三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社会分工、社会管理与社会意识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04_01.png 

二、社会系统的对称结构

社会系统可分为社会分工、社会管理与社会意识三个基本的社会层次,其中每一个社会层次都含有一个对称结构:规范化结构与非规范化结构。

(一)社会分工的对称结构

人类的社会分工非常复杂,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价值系统的不同,社会分工可分为生产性社会分工与消费性社会分工;根据主体类型的不同,社会分工可分为个体间分工与集体间分工;根据男女性别的不同,可分为男女间分工、男男间的分工、女女间分工;根据阶级地位的不同,社会分工可分为统治分工与被统治分工;根据生产层次的不同,社会分工可分为行业分工、部门分工与岗位分工;根据价值流动方式的不同,社会分工可分为社会合成(即价值并联式)、社会代理(即价值串联式)、社会交换(即价值对流式)。

人们在实施社会分工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其价值的效率性,往往要进行一系列的“规范化”处理如内容的明确化、形式的标准化、数量的规模化、技术的专业化、主体的清晰化、过程的程序化、度量的精确化等。社会分工经过规范化处理以后,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分工。由此,提出“经济”的概念。

经济的本质经济就是规范化的社会分工。

之所以要对社会分工进行“规范化”处理,主要是基于如下目的:内容的明确化有利于减少彼此的误会,形式的标准化有利于加强彼此的配合,数量的规模化有利于发挥规模化效益,技术的专业化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精细化水平,主体的清晰化有利于降低风险性,过程的程序化有利于过程的监控与反馈,度量的精确化有利于过程的微观调控

经济与社会分工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05_01.png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分工都能够进行规范化处理,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发生随机性、形式多样性、运动多变性、内容模糊性、主体混合性、时间短暂性、价值零碎性、功能具体性、条件特殊性等特点的社会分工,如果进行规范化处理,将会大大提高其价值成本,反而降低其价值效率。由此,提出“民俗”的概念。

民俗的本质民俗就是规范化的社会分工。

民俗与社会分工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06_01.png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的人数越来越增长,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范围越来越广泛。一般来说,人类的社会分工通常会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同时扩张:经济不断发展和民俗不断发达。而且,许多的民俗方式,将会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条件的不断成熟,逐渐由非规范化走向规范化,从而逐渐转化为经济方式;相反,许多的经济方式由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条件的不断转移,逐渐由规范化走向非规范化,从而逐渐转化为民俗方式。由此可见,经济与民俗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同发展。注意,这里的“民俗”概念有着特定的内涵,而不同于平常意义的“民俗”内涵,它主要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

经济与民俗两种社会分工的对称方式,共同构成了社会分工的对称结构,如下图:

07_01.png 

(二)社会管理的对称结构

人类的社会管理非常复杂,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价值系统的不同,社会管理可分为生产性管理与消费性管理;根据主体类型的不同,社会管理可分为个体性管理与组织性管理;根据生产层次的不同,社会管理可分为行业管理、部门管理与岗位管理;根据管理对象的不同,社会管理可分为人事管理、财产管理和物资管理;根据管理阶段的不同,社会管理可分为许可管理(即资格管理)、过程管理(即程序管理)和结果管理(即评价管理)。

人们在实施社会管理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其价值的效率性,往往对社会管理进行一系列的“规范化”处理如管理内容的清晰化、管理过程的程式化、管理手段的标准化、管理技术的专业化、管理主体的权威化、管理指标的精确化等。社会管理经过规范化处理以后,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管理。由此,提出“政治”的概念。

政治的本质政治就是规范化的社会管理

之所以要对社会管理进行“规范化”处理,主要是因为规范化的社会管理往往具有科学而合理的管理程序、公开而透明的管理内容、清晰明确的管理主体与被管理主体、稳定而持久的管理方式,从而使社会管理具有更高的管理效益、更低的管理成本、更大的管理规模,更广泛的管理范围、更持久而稳定的管理力度,更高的可预测性。

政治与社会管理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08_01.png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管理都能够进行规范化处理,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发生随机性、形式多样性、运动多变性、内容模糊性、主体混合性、时间短暂性、价值零碎性、功能具体性、条件特殊性等特点的社会管理,如果进行规范化处理,将会大大提高其价值成本,反而降低其价值效率。由此,提出“民约”(即“乡规民约”的含义)的概念。

民约的本质民约就是规范化的社会管理

民约与社会管理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09_01.png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管理的人数越来越增长,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范围越来越广泛。一般来说,人类的社会管理通常会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同时扩张:政治不断发展和民约不断发达。而且,许多的民约方式,将会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条件的不断成熟,逐渐由非规范化走向规范化,从而逐渐转化为政治方式;相反,许多的政治方式由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条件的不断转移,逐渐由规范化走向非规范化,从而逐渐转化为民约方式。由此可见,政治与民约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同发展。

政治与民约两种社会管理的对称方式,共同构成了社会管理的对称结构,如下图:

10_01.png 

(三)社会意识的对称结构

人类的社会意识非常复杂,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价值系统的不同,社会意识可分为生产性意识与消费性意识;根据主体类型的不同,社会意识可分为个体性意识与组织性意识;根据生产层次的不同,社会意识可分为行业意识、部门意识与岗位意识;根据管理对象的不同,社会意识可分为人才意识、财富意识和物资意识;根据管理阶段的不同,社会意识可分为许可意识(即资格意识)、过程意识(即程序意识)和结果意识(即评价意识)。

人们在实施社会意识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其价值的效率性,往往对社会意识进行一系列的“规范化”处理,主要包括:程序化、形象化、抽象化、特征化、典型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等方式。社会意识经过规范化处理以后,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由此,提出“文化”的概念。

文化的本质:文化就是规范化的社会意识。

从规范化的具体内容来看,社会意识的这种“规范化”主要包括:一是规范化的表述方式(如语言、文字、图像、雕塑、音乐、舞蹈、建筑等文学艺术形式),二是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如生活习俗、工艺品与食品制作流程、社交礼仪等),三是规范化的逻辑结构(如宗教与科学),四是规范化的判断标准(如审美判断标准、善恶判断标准与真假判断标准)。之所以要对社会意识进行“规范化”处理,就是为了使社会意识更加清晰明确,从而更加易于识别,易于理解,易于使用,易于判断,易于传播,易于继承,易于规模化发展,易于深入人心,从而提高社会意识的价值效率

文化与社会意识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11_01.png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社会意识都能够进行规范化处理,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发生随机性、形式多样性、运动多变性、内容模糊性、主体混合性、时间短暂性、价值零碎性、功能具体性、条件特殊性等特点的社会意识,如果进行规范化处理,将会大大提高其价值成本,反而降低其价值效率。由此,提出“民风”的概念。

民风的本质民风就是规范化的社会意识

民风与社会意识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12_01.png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意识的人数越来越增长,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范围越来越广泛。一般来说,人类的社会意识通常会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同时扩张:文化不断发展和民风不断发达。而且,许多的民风方式,将会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条件的不断成熟,逐渐由非规范化走向规范化,从而逐渐转化为文化方式;相反,许多的文化方式由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条件的不断转移,逐渐由规范化走向非规范化,从而逐渐转化为民风方式。由此可见,文化与民风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同发展。

文化与民风两种社会意识的对称方式,共同构成了社会意识的对称结构,如下图:

13_01.png 

(四)社会分工、社会管理与社会意识的对称结构

综上所述,社会系统的逻辑结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层次结构与对称结构。其中,层次结构可分为社会分工、社会管理与社会意识三个层次;每一个社会层次都有各自的对称元素,社会分工的对称元素是经济与民俗,社会管理的对称元素是政治与民约,社会意识的对称元素是文化与民风。

社会系统的对称结构如下图:

14_01.png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知

1经济是规范化的社会分工政治是规范化社会管理,文化是规范化社会意识

2民俗规范化的社会分工,民约规范化社会管理,民风规范化社会意识

3、由于社会管理是关于社会分工的规则体系,社会意识是关于社会管理的规则体系,因此当经济是社会分工的主流部分时,社会管理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关于经济的规则体系;当政治是社会管理的主流部分时,政治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关于经济的规则体系;当文化是社会意识的主流部分时,文化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关于政治的规则体系,还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关于经济的规则之规则体系。

社会系统的逻辑结构如下图:

19_01.png 

参考资料:

1、统一价值论,仇德辉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8

2、数理情感学,仇德辉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8

3、情感机器人,仇德辉著,台海出版社,201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68-1205905.html

上一篇:探秘人类个体系统的逻辑结构
下一篇:能量的本质探秘
收藏 IP: 220.248.17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