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岛探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李建立 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博文

重访蛇岛 (转吴英博文)

已有 4970 次阅读 2009-5-6 15:11 |个人分类:科普集錦|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转眼间离开蛇岛35年了,偶遇蛇类专家李建立先生后,故地重游的念头与日俱增。五一节期间在李先生的帮助与带领下,终于成行。
  今年5月2日下午,蛇岛保护区李建立先生来电,告知瑞典朋友到了,因时间有限,明天天气还可以,决定明天登岛。消息来得突然,我心情有些激动,晚上本想早点入睡,却辗转反侧难以如愿,为保持体力,以备次日登岛,只好借助药物助眠。
  第二天一大早,在朋友的帮助下,我急急地赶往李先生指定处。李先生又亲自驾车,带着瑞典夫妇和我赶往艾子口码头。据李先生介绍,艾子口离蛇岛约4海里(7公里),若风向风力合适20多分钟即可到达目的地,这是离蛇岛最近的港口。开往港口的路挺长,有一段正在修路,路面狭窄又坑坑洼洼,很不好走,李先生干干净净的车很快披上了一层泥土。到了码头,我们乘坐游艇踏上了奔赴蛇岛的航程。
  与渔船相比,游艇条件非常之好,免除了我们在甲板上被日晒、风吹、海浪打湿衣服之苦。
  当时海面有六级风,风向也不太有利,所以游艇上下左右颠来簸去。开始我们都坐在前面,欣赏着海浪和海鸥,随着越来越明显的涌和浪,我们三人感觉有些不舒服都向船尾移去。
  30多分钟的时间过去了,抬头望去,蛇岛出现了模模糊糊的轮廓,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别离已久又期待多时的蛇岛终于又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兴奋不已,想拍照,可有些站立不稳,最主要是船长和舵手都在前面工作,李先生说等回来时从船尾照吧。
  开始靠岸了,岛上值班员阎宝(06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植物专业),应声跑来,接住缆绳熟练地固定好。小狗笨笨(6年岛龄)和它的小伙伴摇头摆尾,俨然以一副岛上“小主人”的姿态欢迎着我们。
  蛇岛真的变了,可谓今非昔比啊。
  原本除了航标灯外,无任何人工设施。那时上岛,登陆艇到了浅滩或礁石处后,找可固定缆绳的地方就得一段时间,若是渔船抢滩,还有很大的危险性;岛上居住无所,只能靠临时打起的简易帐篷;照明无电,只能靠汽灯、手电筒或蜡烛;小半导体时断时续、时高时低;我们在岛上与几百米远的军舰联系,只能靠海军战士的旗语,而与岛外的联系只能靠军舰上的通讯设备;岛上本无路,到各个沟或山峰,只能靠钻灌木丛和乔木丛,弯腰走路要随时提防脚下草丛里的蛇和头顶树枝上的蛇,要手脚并用,又不敢轻易去抓树枝借力。
  如今,我粗略地数了数,仅较大的变化就有十余处:
  不同时期建造的大小码头,可供不同吨位的船只停泊;
  一座三层小楼依礁石而建,楼内宿舍、接待室、餐厅、厨房、仓库等一应俱全;
  柴油发电机,不仅使蛇岛的夜晚不再黑暗,还使电视机、DVD机、冰箱、排油烟机、充电器等派上了用场;手机可随时与岛外保持联系,且声音清晰;
  燃气灶、液化气罐,让岛上值班人员有开水喝,一日三餐能吃上热热乎乎的饭菜;
  石板(一袋袋水泥、沙子等靠船运抵此处,再打成每块一米多宽)和木板铺起的台阶,远远望去,像五条彩练,蜿蜒起伏,通往各个沟,好似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上岛即省力又省时还安全,到达主峰比过去节省一半还多的时间;
  岛上有气象预报装置;每隔一段距离,还有消防设施。
  岛上变化最大的,当属蛇了。数量由七十年代的近万条,增至两万余条。有了保护区,蛇们的生活悠然自得,无忧无虑:为了让蛇们一年四季都有淡水喝,在低洼处的岩石上硬是被打出一口十米深的水井,平时把地下水和雨水积存起来,天旱时值班人员从井里提水,再将水盆摆满全岛;还有防老鼠对蛇的侵害、防火、防人类打扰等等措施,凡是能想到的,他们都做到了。
  我们一行人在李建立先生的引领下,从二沟拾阶而上。李先生真不愧是“老蛇岛”了,他边走边讲,无论谈蛇、谈鸟、谈草木,都如数家珍,无论岛内岛外、国内国外,无论过去、现在,凡是与蛇、鸟、植物有关的,他都有问必答,好似无所不知,真是令人赞佩!
  我们不断地拍着树上的蛇、地上的蛇。走木板台阶时,踩踏木板惊动了地上的蛇,它们竖起蛇尾巴,急剧摇晃,以表警示,而后缓慢地向草丛深处爬去。
  瑞典朋友是“两爬”动物痴迷的爱好者,他此次不远万里,专程为旅顺蛇岛而来,为蝮蛇而来,他不停地拍照,开心的样子简直就像一个大男孩,据他夫人介绍,他们家里养了竹叶青等20几种蛇,又养了很多鼠,用来喂蛇。这位朋友说,如果他离蛇岛近一些,他会做志愿者,参与此项工作。
  我也有同感:七十年代上岛时,我曾想,若有淡水、有半导体相陪(不能与世隔绝呀),我愿意留在岛上,因为我喜欢岛上的一切,而且与生物界打交道,远比与人类打交道简单的多;现在我若再年轻10岁,也想参与此行列。
  我们边走边拍照边交谈,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我们回到了小餐厅,围坐在小饭桌前,饭菜很丰盛:有姜师傅炖的刚打上来的新鲜鱼和几种凉拌菜;我带的德州扒鸡、酱驴肉、酱牛肉等;有瑞典夫妇带的腰果、花生米等等,每人或多或少地喝了点白酒,以示庆贺。
  我们边吃边聊着。船长唯恐天气有变,在下面催促我们抓紧时间。我们只好意犹未尽地做回转准备。此次登岛与以往相比时间紧迫,我心中不免有些遗憾:六条沟,只走了一条;没见多少小鸟;没到曾赶过海参、海胆、海螺以及盘波螺的海边;最主要的是,上岛时已是10点半多,蛇们大多钻到草丛底下凉快去了,所以见得不算多。留些遗憾给下次,也是一件好事。
  在码头上拍完照片后,我们上船了,像来时一样,值班员阎宝,小狗笨笨及它的伙伴,“列队”欢送我们,并望着我们渐渐远行。
  回到旅顺市区后,李先生又带我们驱车赶往旅顺蛇博物馆,此馆是李先生一手设计和组建的,馆内融汇了世界各地的两爬动物,真让我们大饱眼福,尤其是李先生创意并亲自制作的蛇脊骨标准,令我们眼界大开,简直就是一幅精美的工艺品,太美了!
  此次登岛,感触颇多,而其中最让人感动的则是李建立先生等人的工作态度。李先生和他的同事们那种敬业、那种忘我、那种执着,使人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虽说岛上生活条件较前有了大大改善,但艰险困苦,他们都经历过:
  孤身一人在蛇岛值班,有过因气候恶劣船无法按时去岛,而“弹尽粮绝”饥渴难耐之时;有过因长时间无人交流,而面对大海“喊几嗓子”,以保持语言功能之时;有过与蛇共居一室或同眠一床之时;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被蛇咬伤之时。。。。。。
  李先生及他的同事们,为了蛇岛、为了蝮蛇,历尽千万般辛苦。他们清楚,既然选择了蛇岛,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选择了牺牲,这就是我们可敬的科技工作者,这就是生态保护领域最可爱的人!

吴英老师与瑞典朋友一起给蛇拍照

吴英博客:http://wuyingdalian.blog.tianya.cn/?idWriter=0&Key=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480-230264.html

上一篇:蛇岛蝮蛇已当选辽宁“生物名片"
下一篇:灰鲸蒙难记
收藏 IP: .*| 热度|

1 刘玉平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6: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