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说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jiuqing

博文

向肖克利同志学习

已有 3873 次阅读 2015-8-5 14:59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科研, 科学精神, 半导体

 向肖克利同志学习

   

   如果你是一个科研团队的领导者,当你手下的研究人员做出了重大科研发明,而你并没有在场直接参与或者指导完成这个科研成就的具体实验,面对如此巨大的荣誉诱惑,你会怎么办呢?

在晶体管的发明中,首先是贝尔实验室半导体研究小组的两位科学家约翰·巴丁和沃尔特·布拉顿完成了第一个晶体管的实验。巴丁提供了固体界面理论上的思路,布拉顿则制作完成了整个实验观测。他们观测到,当电流信号施加给锗晶体的接触点时,输出功率与输入信号相比变大了。点接触晶体管的发明时间是1947年圣诞节的前夕。

作为贝尔实验室半导体研究小组的负责人,作为巴丁和布拉顿的直接上司,面对自己下属的点接触晶体管这样一个重大发明,威廉·肖克利在最初的兴奋之后,感到一丝沮丧。为什么呢?点接触晶体管诞生的时候,肖克利并没有在现场。虽然过去一直参与半导体研究的讨论,而这一次他没有亲自参与到实验的设计和观测中,自己很后悔与这个实验失之交臂肖克利平时十分强势,按照贝尔实验室的传统,再强势的负责人不能强制要求巴丁和布拉顿两人把荣誉分给一些给自己。如果这个重要发明的专利书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我这个领导人岂不是脸上无光?肖克利在懊恼之余,思考着自己的对策并付诸行动。

肖克利行动的第一步是开始寻找自己分享荣誉的证据,这有那么一点投机取巧的嫌疑1948年初,贝尔实验室开始申请美国专利。肖克利分析了点接触晶体管的理论基础,认为点接触晶体管的发明是源于自己很早就提出晶体管场效应理论,他建议将这个理论写入专利申请书之中,可是专利审查员否定了他的建议。结果是,1948年的专利授权书上没有肖克利的名字,巴丁和布拉顿发表1948年发表在《物理评论》上的论文也没有肖克利的名字。

  投机取巧的第一步没有奏效,肖克利迈出了坚实的第二步。肖克利作为一个优秀科学家的本色体现出来了,那就是自己亲自上场参与科学上的竞争。他放弃了圣诞节的休息时间,独自一人悄悄地研究起点接触晶体管的缺陷,推导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另外一种更加容易量化生产的晶体管-结型晶体管,并让手下的其他研究人员帮助他进行观测实验巴丁和布拉顿更是被排除在实验之,因为肖克利觉得首先是巴丁和布拉顿把自己排除在了他们的那个实验之外新的实验结果证明,肖克利的推导是正确的,结型二级晶体管正式诞生1950年巴克利得到了署名他一个人的发明专利如果说点接触晶体管电子产业从真空管时代转向晶体管时代开了一条小小的门缝,结型晶体管则打开了晶体管走向商业化的大门,也为未来的集成电路的发明打开了一条小小的门缝。

肖克利用自己的努力在晶体管发明中争得一席之地,现在的科学史才会这样介绍,肖克利同志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信息时代的先驱人物,因为晶体管发明与巴丁、布拉顿一起分享了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科研负责人面对下属的重大成就时,得用新成果去赢回荣誉。所有的科研负责人都应该向肖克利同志学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42-910775.html

上一篇:建议有出版社编辑出版分级科普读本
下一篇:五部门关于科技期刊的“意见”,从南京大学开始试点如何?
收藏 IP: 168.160.158.*| 热度|

5 武夷山 戴德昌 曹聪 杨正瓴 htl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6 05: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