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森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汉森 Welcome to my blog!

博文

邵燕祥《岁月深处》选读

已有 3116 次阅读 2020-8-5 20:56 |个人分类:书林漫步|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诗人邵燕祥先生8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邵燕祥出生于1933年,1948年北平中法大学肄业。邵燕祥1949至1957年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1958年被划为“右派”分子,1979年改正后至1984年任《诗刊》编辑,1980年成为笔会(PEN)北京中心会员,中国作协第三届理事,第四、五届主席团委员,第六、七届全委会名誉委员。

 

邵燕祥于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诗文集70余种。他的诗集《在远方》、《迟开的花》分获第一、二届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杂文集《忧乐百篇》、《邵燕祥随笔》分获第一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一届鲁迅文学奖。


 

 

北京八面槽天主教堂 

 

八面槽即现在王府井大街中间一段。
 
八面槽,是个十字路口。往西是东华门大街,紫禁城的东华门遥遥在望;往东是金鱼胡同;往南,正经是王府井大街;往北,一直走到灯市口,往日就叫八面槽,过灯市口再往北,那一段从前叫王府大街。
 
早先,金鱼胡同西口里面,东安市场、吉祥戏院、东来顺饭庄都是有名的。西口往北把角处有一家“宝华春”,老牌的鸡鸭店,预订下,可以派伙计送鸡送鸭送鸡什鸭什。
 
几十年来,无数次从这里走过,顺心的时候,倒霉的时候,好天气,坏天气,合上眼能看见马路两边不同门面不同招牌,听到人声车声喇叭声,再往前还有人力车、自行车的铃声;也能梳理出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自己的喜怒哀乐,没向人说过,也没人知道的,虽然不是什么隐私。
 
但有一个沉重的记忆,永远和八面槽这个地名一起,压下了车水马龙,市声人语,那是一个拆除了五十多年却还留下浓重阴影的:黑色炸弹。
 
当然只是模型。日本占领的后期,一个黑色的炸弹,一丈多高,傻大黑粗地矗立在八面槽十字路口的街心转盘当中,尾翼翘然,见棱角,而炸弹头朝下,仿佛一触到地面,立刻就会轰然巨响,弹片与泥土瓦片纷飞,大火熊熊,浓烟滚滚,使繁华闹市陷入惊叫、哭喊,最终转为灭绝一切的寂静。
 
这就是日本军国主义对沦陷区中国人的恐吓和威慑,以炸弹,以暴力,以死亡。
 
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然而半个多世纪来,我读到不少写老北京的文字,却没读到有关的记载。
 
今天,八面槽的名字已经从市区图上抹去。城开不夜,南北贯通的王府井步行商业街上琳琅满目,一片升平。
 
我愿以二十世纪灾难中幸存者的身份提醒世人:二十世纪中叶,这里曾经高高树起一颗黑色的炸弹,这就是日本法西斯“建设东亚新秩序”的模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414-1245139.html

上一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连环画欣赏
下一篇:新冠病毒可感染神经细胞且可自行复制
收藏 IP: 45.72.15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