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森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汉森 Welcome to my blog!

博文

常书鸿与敦煌石窟

已有 5437 次阅读 2019-11-9 13:15 |个人分类:代代风流|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他因画妻子人体而成名,却因看敦煌石窟而致妻离去



▲人体油画(局部)。



▲人体油画(局部)。

 携妻留学法国,因画妻子的人体油画获大奖。

这对夫唱妇随的画家,自然有着红袖添香的浪漫和温存,也一度让人羡慕不已。他们就是留法的画坛伉俪常书鸿和陈芝秀。



▲常书鸿画妻子的人体油画(局部)。

一九二七年,常书鸿考取了留学法国的机会,带着妻子一起赴巴黎求学。经过五年的苦学,常书鸿从里昂国立美术学校毕业后,他又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成为著名油画大师、新古典主义画家、法兰西艺术院院士劳朗斯的门生。



▲常书鸿一家三口在巴黎。

这期间,常书鸿以妻子为模特画了很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作品是画妻子的人体油画(见图三),不仅在当时法国学院派最具权威的巴黎春季沙龙展上,获得了法国美术家学会的金质奖章,而且还被里昂国立美术馆收藏。从此,初出茅庐的常书鸿开始在法国画坛声名鹊起。

▲常书鸿画妻子的油画。

此后他的作品多次参加法国国家沙龙展,先后获金质奖章三枚、银质奖章二枚、荣誉奖一枚,并因此成为法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法国肖像画家协会会员。


▲常书鸿油画作品。

看了一本敦煌石窟图册,让他抛下妻女回国

常书鸿夫妻在众人眼里是令人羡慕的神仙眷侣,谁都觉得他们在艺术上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至少会在法国继续幸福地生活下去。但是,一本图册却改变了这一切。



一九三五年,常书鸿在塞纳河畔一个旧书摊上,看到了一部保罗•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这部图册中的这些照片,都是拍自中国有上千年历史的敦煌石窟。



▲保罗•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封面。



▲保罗•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

这部图册的作者伯希和,早年毕业于法国国立东方语言学校,是著名汉学家沙畹的高足,二十世纪初的汉学大师之一。一九零六年,伯希和在法国政府的支持下,到新疆喀什地区和库车托木舒克地区以及甘肃的敦煌石窟,进行为时大约两年的考古调查。在敦煌期间,拍摄了许多石窟内部塑像和壁画的照片,这部图册就是拍摄敦煌石窟的内容。







▲《敦煌石窟图录》中的莫高窟。



▲《敦煌石窟图录》中的莫高窟。

常书鸿后来了解到伯希和尽管是敦煌学的创始人,第一位对敦煌石窟做全面记录的学者,但他也和其他国外的强盗一样,在敦煌,伯希和通过与王道士多次会谈,最终以500两银子获得了6600卷精品,其中古藏文2700卷,非藏文卷子3900卷,还有二百多幅唐代绘画与幡幢、织物、木制品、木制活字印刷字模和其他法器。这批文物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和法国吉美博物馆。



▲吉美博物馆敦煌石窟壁画。

当时,常书鸿被图册的内容惊呆了,磅礴的气势,恢宏的笔触,奔放的画风,细腻的人物无不深深地吸引着他。第二天,常书鸿便来到了收藏敦煌壁画的吉美博物馆,他惊奇地发现这些从北魏到大唐时代的佛教艺术壁画、雕塑,尽管过去了上千年,但手法与技巧依旧是那么前卫和现代。与西方当时各流派的艺术相比,丝毫不逊色,甚至高于其上。最令他感到诧异的是,这些绘画比西方艺术早几百年。他由衷感叹,真正的艺术不就在古老的东方中国吗?



▲《敦煌石窟图录》中的图片。

为此,他陷入了深思,自己为何却舍近求远来到法国深造。其次,身为中国的艺术家,竟然都不知道敦煌位于何方。基于这两个原因,他决定回国去保护和研究敦煌壁画。后来,他在自传中写道:“奇迹,这真的是奇迹。我是一个倾倒在西洋文化,言必称希腊、罗马的人,如今真是惭愧,不知如何忏悔,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竟不知,我们中国这么有么大规模,这么系统的文化艺术!”



▲《敦煌石窟图录》中的图片。

因为伯希和的这本图册,常书鸿想回国研究敦煌石窟壁画艺术,陈芝秀对此坚决反对。因为当时他们在巴黎都已非常被看好,连巴黎近代美术馆也收藏了丈夫的油画,还成了巴黎美术协会的会员。这份殊荣是很多海外学子梦寐以求的。她不明白丈夫为什么要回到正处于军阀混战、血腥杀戮的国内去。



▲《敦煌石窟图录》中的图片。

但常书鸿的心早已飞向了古老的敦煌石窟,妻子的劝解他一句也没有听进去。因为在他眼里,功名利禄不过过眼烟云,敦煌石窟的艺术才是他最关心的事情。


一九三六年,常书鸿把离毕业还有一年的妻子和5岁的女儿扔在法国,自己一个人经苏联辗转回到国内。一九三七年,陈秀芝母女刚回国,就发生了卢沟桥事变。常书鸿一心想去敦煌,展开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筹备组建工作,任筹委会副主任。



▲常书鸿一家三口。

敦煌艺术研究所一成立,常书鸿就立即前往。在满目苍凉、残垣断壁的寺院中,建立起了“敦煌艺术研究所”,展开了对壁画、彩塑等敦煌艺术的初级保护。



▲当年的莫高窟。

然而常书鸿面临的情况越来越糟,不但承诺给研究所的经费久久难以兑现,而且在两年后还被撤销了研究所的建制,致使大部分人员离开了莫高窟。作为所长的常书鸿,压力越来越大,脾气越来越坏,与妻子吵架也越来越厉害。



▲常书鸿在临摹壁画。

常书鸿和陈芝秀渐渐被生活折磨成了一对怨家,婚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一九四五年四月,陈芝秀称自己有妇科病,向丈夫提出去兰州检查身体,却以从此离开了常书鸿,扔下了女儿和才两岁的儿子。



▲常书鸿油画。

守护敦煌莫高窟五十年

妻子出走后,悲痛欲绝的常书鸿没有就此沉沦,他将全部心血注入敦煌艺术研究。苦心人天不负,常书鸿的坚持终于换来了傅斯年、张民权、郭沫若等人的支持。一九四六年,常书鸿又再次开展了他的敦煌研究之旅。两年后,常书鸿带着敦煌500多幅临本壁画在南京和上海举办展览,获得了巨大成功。



▲常书鸿一九五零年在敦煌莫高窟庙会速写。

几年后,常书鸿与来到敦煌工作的青年画家李承仙女士结婚。一九四九年以后,常书鸿对敦煌艺术的研究和保护事迹被广泛宣传,在许多宣传报道和报告文学中,常书鸿被描写成“敦煌艺术的守护神”。



▲常书鸿与李承仙。

常书鸿蹲守敦煌莫高窟五十年,在艰苦的生活中,经历了妻离子散的种种不幸和打击,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但他仍然义无反顾,为保护莫高窟默默地奉献着。在他辛勤工作的五十年中,组织大家修复壁画,搜集整理流散文物,撰写了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临摹了大量的壁画精品,并多次举办大型展览,出版画册,向更多的人介绍敦煌艺术,为保护和研究莫高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常书鸿油画《兰州水车》。

有人说常书鸿在绘画上原本可以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而因为守护敦煌莫高窟,大量的作品不是临摹壁画,就是画壁画,大大限制了他的艺术创作。确实如此,除了临摹壁画,常书鸿创作的油画作品几乎都与敦煌莫高窟有关。



▲常书鸿笔下的飞天。

比如无论是画风景的《莫高窟下寺外滑冰》《绿荫小潭》《古汉桥前》,还是画人物的《敦煌农民》《哈萨克妇女》《新疆维吾尔姑娘》等作品,都是这敦煌的味道。



▲常书鸿《绿荫小潭》。

就连画花鸟果蔬,比如《鱼》《丁香花》《万紫千红》《野鸡》等,也离不开敦煌这里的风土人情。



▲常书鸿油画《鱼》。

就算如此,题材的局限照样无法掩盖常书鸿的艺术造诣。他先后担任兰州艺术学院院长,甘肃省文联主席和省美协主席。一九七二年的油画《梅花喜欢漫天雪》《牡丹》后被浙江大学收藏。一九八四的油画静物《大丽花和葡萄》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获荣誉奖。一九九零赴日本国举办画展,被授予创价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一九九二年赴日本访问期间,作《千年潮水万年石》《冲绳之树》等作品,获富士美术馆最高荣誉奖和名誉馆长。



▲常书鸿油画《敦煌春天》。

在常书鸿的艺术创作中,最有名的两件作品也是画敦煌的。一是他生前创作的最后一幅大型油画《敦煌春天》,纵高1.91米,横宽3.72米。这幅作品代表了当时常书鸿和第二任妻子李承仙对敦煌的一种向往,画面与以往不同,这次是站在敦煌莫高窟的整体视角,来远看整个敦煌莫高窟的场景。画面中丰富的色彩,尤其是红柳花,洋溢着春天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



▲常书鸿油画《敦煌春天》(局部)。

这是这幅画最初流落到日本,后来国人把它购回,在北京保利二零一五春季拍卖会上,以460万元成交。



▲常书鸿油画《敦煌春天》(局部)。

另一件作品,就是常书鸿一九九一年创作的四扇屏风《飞天舞乐》,在北京朵云轩二零零七春拍中,以1089万的天价成交。



▲常书鸿作品《飞天舞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414-1205465.html

上一篇:16岁澳籍华人天才少年遗作震撼世界
下一篇:为何会有大肚腩?
收藏 IP: 206.248.13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