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录人: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陈国爱
队 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陈婧婷
时 间:9月9日
天 气:晴
今天是在A样地采集的第六天,也是最后在A样地采毛毛虫的最后一天。今天还是一样五点多就起床了,洗漱完早上六点准时出发。在镇上买好早餐午餐,在山脚下准备好装备就开始爬山去样地了。
连续几天的登山采集,每天都是破晓就上山,采集工作一直到下午才结束。师父们和我们一起同甘共苦,有他们的帮助我们才能顺利的进行采集工作。下山的时候,我还特地写了一首词送给师兄师姐和两位师父们。虽然工作辛苦,但苦中作乐也缓解疲倦的一种方式。
《如梦令·新岗山采虫记》
破晓已登山路,裤脚沾满霜露。
日出到午后,五人三虫一布。
一步一步,探秘山林深处。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是照常进行,我们今天还抓到一只帅气的锹甲,还捡到白鹇的羽毛。到了下午,A样地的采集工作才算顺利结束了,我们回到台站把所有的样品进行整理和归置,还把所有的毛毛虫都拍照记录,工作量还是非常巨大的。 A样地的最后一天,收获非常不错。
叩甲
锹甲
总结在A样地六天的采集工作,我自己也是收获颇深。一直认为,作为一个科研人员,不能只是在办公室做室内的科研活动——虽然这对于一个科研人员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研究自然科学的科技工作者来说更应该深入自然,从自然中发现灵感并付出实践,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会来发现自然生灵之间的共存互作的关系,这样才能了解我们所探求的领域。我在这些日子里,与师兄师姐们一起摇树工作,一起思考记录。虽然作为新人我做得还不好,思考的东西也还非常的浅薄,但是结合文献和前人的经验,我也慢慢地学会更好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努力在方法和思路上创新。
在来新岗山之前,朱老师就一直说新岗山是一个非常好的科研基地。相关文献介绍得也很详细,但是其中到底好在哪儿?是梯度的设计还是树种的安排?是管理的持续还是地点的选定?是数据的长期积累还是容纳新思路的实施?如果没有实地考察探索,我们自然是很难了解其中的优势。我虽然也还未了解多少,但实地采样之后也慢慢了解到: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实践就不可能发现山林间这些有趣的互作关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0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