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夏季青藏高原农牧昆虫考察工作
总结
第二次青藏高原农牧昆虫野外科学考察工作自2020年5月18日开始至2020年7月31日结束,历时75天,全程15600多公里。此次野外科学考察主要是对青藏高原农牧区昆虫资源进行调查,考察区域主要包括:林芝地区(波密县:易贡乡,墨脱县)、日喀则地区(白朗县、亚东县、定日县、吉隆镇)、阿里地区(普兰县、札达县、日土县、狮泉河镇、革吉县)、那曲地区(尼玛县)。
由于受疫情影响,本年度执行科考任务的队员为“蜜蜂类传粉昆虫”(2019QZKK05010605)和“膜翅目天敌昆虫”(2019QZKK05010604)子课题的参加人员:吴清涛(队长兼司机)、李宏亮、张丹(图1)。各考察点信息见表-1和表-2。
图1A、队员归来
图1B、队员和他们采集的部分标本
考察点汇总(表1)
地区 | 市/县 | 镇/村 | 时间(2020) | 采集标本(号) |
林芝地区 | 波密县 | 易贡乡 | 5.26-5.30 6.16-6.17 | 6900 |
林芝地区 | 墨脱县 | 背崩乡、格当乡 | 6.1-6.15 | 6880 |
日喀则地区 | 白朗县 | 洛江镇 | 6.20-6.22 | 3820 |
日喀则地区 | 亚东县 | 上下亚东 | 6.23-7.1 | 15280 |
日喀则地区 | 吉隆县 | 吉隆镇 | 7.3-7.14 | 27250 |
阿里地区 | 普兰县 | 普兰村、赤德村 | 7.15-7.19 | 8870 |
阿里地区 | 札达县 | -- | 7.20-7.22 | 3225 |
阿里地区 | 日土县 | 热玛村、日土村 | 7.23-7.24 | 1365 |
阿里地区 | 革吉县 | -- | 7.26 | 60 |
总计(号) | 73650 |
注:网扫和黄盘标本数量较多,无法精确到个位数,上述表中标本数目根据每瓶的大概数量保守估计。
此次科学考察的采集方式主要有:网扫、马来氏网、林冠马来氏网、黄盘、蓝片陷阱、枝剪等(见图2)。标本保存方式:针插干制标本、75%酒精浸泡、液氮保存等。
图2、采集工具图示
一、考察路线汇总:
2020年5月18日早上8点半,吴清涛和李宏亮二人驾车从动物所出发,于19日下午到达前往甘肃省会宁县与张丹汇合,20日早上7点从甘肃会宁出发前往拉萨。21日晚上到达沱沱河,期间三人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反。考察分队与研究所老师商量以后决定22日早上在沱沱河租车送李宏亮前往格尔木市,其他二人继续前往拉萨,22日晚上10点到达拉萨市,入住锦江之星北京西路店。
5月23日-25日在拉萨休整2日。在这期间,前往西藏自治区第二次青藏科考领导小组办公室见了尹君老师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办理相关手续;见了西藏高原生物所达娃老师、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旦智措;前往边防管理大厅办理边防证以及汽车修理等相关事宜。李宏亮老师休整后乘火车于25日下午到达拉萨与我们会合。
1. 2020年5月26-5月31日 林芝地区波密县易贡乡(图3)
图3、林芝地区波密县易贡乡采集
林芝地区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风景秀丽,很多地带被誉为“西藏江南”。林芝地区气候湿润,是热带、亚热带、以及寒带气候并存的气候带,是典型的热带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平均海拔3000m左右,是世界陆地垂直落差最大的地带。因此,林芝地区是我们此次科学考察的第一站。我们在林芝地区易贡乡共计工作5天(不包括转点的时间),详情如下:
1)2020年5月26日,从拉萨出发,下午到达通麦,短暂休整;
2)2020年5月27日,易贡茶厂附近,很多植物野花正值花期,黄盘收获很大;
3)2020年5月28日,易贡茶厂白玉沟附近安装马来氏网并采集;
4)2020年5月29日,易贡贡德村附近采集;
5)2020年5月30日,八盖乡安装马来氏网。
2. 2020年6月1-6月15日 林芝地区墨脱县(图4,图5)
图4、林芝地区墨脱县采集1
图5、林芝地区墨脱县采集
墨脱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喜马拉雅东段与岗日嘎布山脉的南坡,是雅鲁藏布江进入印度阿萨姆平原前流经中国境内的最后一个县。雅鲁藏布大峡谷主体段在该县境内,属喜马拉雅山东侧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最温和、雨量最充沛、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引自百度百百科)。墨脱也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素有“采集天堂”之称。甚至,很多业内人都说没有来过墨脱就等于没有到过西藏。
在墨脱工作的半个月,切身感受到墨脱的“热情”。在墨脱的日子,没有最难,只有更难。基本上每天都会下雨,每天早上11点左右到3点之间,雨会选择性停两个小时。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时间。太阳出来的时候,闷热和潮湿,让人觉得呼吸都困难;同时还有墨脱的蚊子和“一点红”(蚋)。我们每天都是全副武装的出发,只有两个眼睛露在外面,但是也抵不住吸血虫子的无孔不入。我们在墨脱县共计工作15天,主要工作的地方如下:
1)2020年6月1日,我们早上9点半左右从宾馆出发,下午3点半左右到达墨脱县,入住雪域行宾馆;
2)2020年6月3-4日,墨脱新村,这边主要大面积种植水稻,沿着稻田边有两条土路,开花植物不是很多,同时露水太大,给我们的扫网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黄盘的收集效果也不是很好,双翅类的物种居多。
3)2020年6月5日,墨脱县背崩乡,办理过解放大桥所需相关手续;
4)2020年6月6日,由于下雨原因,在墨脱新村附近采集;
5)2020年6月7日,墨脱县德兴乡茶场附近工作;
6)2020年6月8日,墨脱县德兴乡;
7)2020年6月9日,墨脱县背崩乡格林村;
8)2020年6月10日,墨脱县格当乡,位于县东北部,距离县城72公里。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境内垂直气候明显,平均海拔1900m;
9)2020年6月11日,下了一天的雨,去达娃老师在墨脱县的实验基地,帮忙收拾基地;
10) 2020年6月12日,在墨脱县大礼堂准备并开展科普讲座;
11) 2020年6月13日,墨脱县德兴乡德果村;
12) 2020年6月14日,墨脱县被崩乡解放大桥附近、亚让村;
13) 2020年6月15日,墨脱县德兴乡德果村。
3. 2020年6月16-6月17日 林芝地区易贡乡、八一镇
6月16日早上9点从墨脱县出发前往通麦,下午4点左右到达通麦,入住三哥宾馆。一路上都在下雨,两次经过嘎隆拉山口,但是因为天气原因都没有一睹其真容。
1)2020年6月17日,前往易贡乡查看马来氏网的情况,并取回之前帮我们收的标本。下午1点出发6点到达八一镇,晚上入住西藏农牧学院附近合途宾馆。见到西藏农牧学院潘朝晖教授,并受邀检视其采集的膜翅目类标本。
4. 2020年6月18-19日 拉萨
6月18日早上9点我们从林芝出发前往拉萨,下午2点半左右顺利到达拉萨,入住如家酒店罗布林卡店。这两天都在拉萨休整,修车,灌液氮,买一些生活必需品,为后续的工作做准备。
5. 2020年6月20-22日 日喀则地区白朗县(图6)
图6、日喀则地区白朗县采集
6月20日早上出发前往日喀则市白朗县。白朗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平均海拔4200m,典型的高山河谷地势低地貌,高原温带季风半干旱气候。白朗县是西藏发展较好的农业区,种植的主要作物有油菜、小麦、青稞等。同时白朗县也是西藏自治区粮食主产县、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区,享有“西藏粮仓”和“高原果蔬之乡”的美誉。在这个地方主要的采集方式是网扫和黄盘。我们在白朗县共计工作3天,主要地点如下:
1)2020年6月20日,下午4点到达白朗县,入住年河精品酒店。办理好入住以后出去找工作的点。车开出去到了田间的时候发现青稞刚出苗,油菜花也没有开花。去年我们感觉来的时间有点晚,想着今年的时候早点来。我记得去年我们在这里采集的时候朱老师说,要是锦鸡儿都开花,可能会有大量的传粉昆虫为它们授粉。今年我们在锦鸡儿的花期来的。但是,今天的采集,并没有在锦鸡儿上发现大量的蜜蜂,有一种蛾类数量比较多。
2)2020年6月21日,洛江镇恰嘎村,这边主要是农耕区,种植的作物主要是青稞和油菜。青稞刚出苗,油菜花还没有开,满山遍野开的最多的是锦鸡儿,但是采集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3)2020年6月22日:洛江镇觉如村(3900m)。觉如村附近有一片很大的湿地,最后一天的采集工作主要在这片湿地周围,沿着河谷采集。
6. 2020年6月23日-7月1日 日喀则地区亚东县(图7)
图7、日喀则地区亚东县采集
亚东县位于西藏南部边境,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断,属于喜马拉雅山高山地貌,与印度及不丹接壤。这里平均海拔3500米,北部宽高,南部窄低。亚东南部总体地貌为一山沟——亚东沟。在亚东,我们共放置3个马来氏网、2个蓝片陷阱,8次黄盘。在亚东工作的共计8天(不含转点时间),基本上每天都在下雨,我们开始变成了等太阳的人。早上出去找好地方,如果运气比较好,中间雨停的时候可以工作一会。在亚东县共计工作8天(不包括转点的时间),主要工作地点如下:
1)2020年6月23日,早上8点半左右从白朗县出发,下去2点到达亚东县城;
2)2020年6月24日,找地方放置马来氏网和蓝片陷阱;
3)2020年6月25日,一整天的大雨,没有出去工作;
4)2020年6月26日,亚东县康布乡;
5)2020年6月27日,亚东县康布乡;
6)2020年6月28日,亚东县乃堆拉口岸以及则里拉方向;
7)2020年6月29日,亚东县则里拉方向;
8)2020年6月30日,亚东县上亚东乡;
9)2020年7月1日,普针拉口岸。
7. 2020年7月2日-3日 亚东转点吉隆
7月2日早上8点从亚东县城出发,前往吉隆镇,晚上住定日县,7月3日下午6点到达吉隆县吉隆镇。沿途收了我们之前放置的两个马来氏网和两个蓝片陷阱。从亚东出来到康布乡,岗巴县,再到定结县,最后到定日县,沿途采集两次:
1)2020年7月2日,日喀则地区定日县杂村附近采集;
2)2020年7月3日,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长所乡古城堡附近采集。
8. 2020年7月4-14日 日喀则地区吉隆镇(图8,图9)
图8、日喀则地区吉隆县采集
图9、日喀则地区吉隆县采集
吉隆镇南面和西南与尼泊尔相邻,属于半干旱高原河谷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2600m。吉隆镇目前是中国和尼泊尔主要的通商口岸。这一点从往年停在镇在里面的尼泊尔货车就可以很明显的反映出来。今年由于受疫情的影响,我们去的时候口岸还没有开放。从吉隆县城到吉隆镇,海拔从4600m开始直线下降到2300m。随着海拔的变化,植被类型垂直变化非常明显。
在吉隆,我们根据海拔变化,共安装5个马来氏网(海拔从3400m到2300m),1个林冠马来氏网,2个蓝片陷阱。在吉隆共计工作11天,不包括路上转点的时间,在吉隆主要考察的点有:
1)2020年7月4日,吉隆镇,主要找点放置马来氏网和蓝片陷阱;
2)2020年7月5日,吉隆镇热玛村;
3)2020年7月6日,吉隆县G216 3433km处& 吉普村& 热玛村;
4)2020年7月7日,吉隆镇扎粗村;
5)2020年7月8日,吉隆镇公益林自然保护区& G216 3487km处& 吉隆镇电站附近
6)2020年7月9日,吉隆镇吉普村;
7)2020年7月10日,吉隆镇吉普村;
8)2020年7月11日,吉隆镇冲色村;
9)2020年7月12日,吉隆镇池塘附近;
10)2020年7月13日,吉隆镇乃村。
11)2020年7月14日,收回我们之前放置的马来氏网以及蓝片陷阱等,并整理这些天采集的样本。
9. 2020年7月15日-16日 日喀则地区吉隆镇转点阿里地区普兰县
2020年7月15日,早上8点半从吉隆镇出发,前往阿里地区普兰县,晚上住帕羊镇。2020年7月16日下午3点左右到达阿里地区普兰县。普兰县隶属于阿里地区,是中国、印度及尼泊尔三国的交界之处。这里地处马甲藏布流域,有典型的山地灌丛草原景观,是一个半农牧县,是阿里地区的粮油生产大县。相比于前几年,普兰的变化比较大,在进城的路两边都种上了杨树。在这片干得感觉要起火的净土上让树茁壮成长真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2020年7月16日,阿里地区普兰县G564 18km 处采集。
10. 2020年7月17-7月19日,阿里地区普兰县(图10)
图10、阿里地区普兰县采集
我们此次在普兰县共计工作3天,主要工作地方为农牧交错带。青稞和油菜是主要的粮食作物。这个时候油菜花开的正盛,田埂间野花主要为斜茎黄芪,我们用到的采集方法主要为黄盘和网扫。我们在普兰县共计工作3天,主要工作点如下:
1)2020年7月17日,普兰县普兰村;
2)2020年7月18日,普兰县印度口岸公路8km处& 普兰县赤德村;
3)2020年7月19日,普兰县赤德村。
11. 2020年7月20-7月22日 阿里地区札达县(图11)
图11、阿里地区札达县采集
2020年7月20日早上8点半,从普兰县出发前往阿里地区札达县,下午5点到达札达县,入住先施宾馆。札达县地处西藏西部,象泉河流域,北部、西部、南部与印度为界。该地区属于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冬寒夏凉,空气稀薄,干燥多风,平均海拔4000m以上。我们在札达县共计工作3天,主要的工作地点是:
1)2020年7月20日,阿里地区札达县G565 108-109 km处,放置黄盘并扫网;
2)2020年7月21日,阿里地区札达县水源地附近;
3)2020年7月22日,阿里地区札达县古格王朝附近&扎不让村;
12. 2020年7月23日-24日 阿里地区日土县
2020年7月23日早上9点从札达县出发,前往阿里地区日土县。日土县地貌类型属高原湖盆区,喀喇昆仑崇山峻岭和岗底斯山支脉横穿全境,平均海拔4300米,高寒缺氧,气候干旱。日土县属于半农半牧县。我们在日土共计工作2天,主要工作的地点有:
1)2020年7月23日,日土县热玛乡;
2)2020年7月24日,日土县日土村。
13. 2020年7月25日 阿里地区狮泉河镇(图12)
图12、阿里地区日土-狮泉河采集
2020年7月25日早上8点半从日土县城出发,前往狮泉河镇,中午12点到达。
14. 2020年7月26日-7月31日 基本结束今年的科考工作,返回北京。
2020年7月26日,我们从阿里地区狮泉河出发,沿G317,G109回京,历时6天,于2020年7月31日中午到达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至此结束为期75天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任务,顺利返京。期间沿途采集2次,分别是:
1)2020年7月26日,阿里地区革吉县G317 3048km处;
2)2020年7月28日,青海省格尔木市无极龙凤宫附近。
二、科考成果:
1.采集标本
本次科学考察共计采集昆虫标本73650余号,其中蜜蜂类干制标本3400余号、条形码标本700余号、CT标本1200余号、蚧壳虫标本10050余号。
图13、标本展示
2.科普工作
2.1 科普讲座
2020年6月12日下午,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办公室以及墨脱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墨脱县大礼堂开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科普讲座,博士研究生张丹作题为“如果没有传粉昆虫世界将会怎样”科普报告,分别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官网(http://www.step.ac.cn/info/14341)、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官网(http://sti.xizang.gov.cn/kjfw/qzkk/202006/t20200616_157636.html)以及墨脱县微信公众号(网信墨脱)等媒体报道。
图14、科普讲座报道
2.2.科普文章
2020年5月于西藏人文地理发表题为“传粉昆虫”的科普文章一篇(张丹,吴清涛,达娃. 2020. 传粉昆虫. 西藏人文地理, 2020(5): 8-9.)
图15、科普文章展示
3.科考记录
3.1科考照片
此次科考,蜜粉类传粉昆虫小队拍摄照片530张,详情如下:
照片类型 | 数量(张) |
工作照 | 150 |
虫体生态照 | 200 |
环境生态照 | 180 |
总计 | 530 |
3.2视频
此次野外科学考察共计拍摄视频3个。
3.4科考日志
此次科学考察共计完成66余篇科学考察日志,并在科学网连载,链接如下: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6560-1245553.html 。
三、建议:
1. 根据今年的经验,相比于去年,早一个多月的时间进入藏区。这个时间是林芝地区的雨季,同时在很多的高海拔地区由于温度和气候等原因,出来活动的昆虫还不是很多。因此后续进藏工作的时间还需要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不断学习和改进标本的采集和保存方法,以便更好的完成此次的科学考察。
3. 加强我们与各区县林业局以及下属基层单位的合作与交流,以便更好的了解当地农牧区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最迫切和真实的需求,更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 在和地方政府合作的时候,可以多开展一些科普宣传,尤其是给孩子们,拓展他们的视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涉及范围相当宽广,每年有很多科考队伍进藏,涉及方方面面。如果每个队伍能抽出半天的时间给孩子们讲讲,那将有助于这里孩子的成长。
写在最后:
在开始写工作日志的第一天,我写了一个写在开始,是我听说即将参加超长时间的高原工作的时候,对自己的鞭策和鼓励,更是对自己的加油打气。我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到最后,不负老师的期许在高原上工作。
而这次的高原科学考察工作,是我这四年来参加的时间最长的一次,同时也是人数最少的一次,全程只有三个人(其他人因为北京疫情无法参加)。最后顺利回到北京,虽然中间的过程比较艰辛,完成为期75天的高原工作。坚持下来,并顺利完成,这也是我这次经历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自己在高原上最艰苦最难受的时候,什么都能坚持下去
感谢我们的每一位队员,感谢坚持到最后的队员,在及其严酷的环境中完成了此次采集任务。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墨脱县的格当乡:一天之中见到了4条蛇,还有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喝饱偷偷溜走的蚂蟥以及无孔不入的“小咬”和蚊子。感觉青藏高原工作,每一天都在刷新我的认知。
致谢:
首先感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乔格侠研究员给我们所有队员提供这次科学考察的机会;感谢青藏高原第二次科学考察办公室(北京、西藏)的工作人员给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感谢自治区科技局、林芝地区科学技术局、日喀则地区科学技术局、阿里地区科学技术局、墨脱县人民政府、札达县科学技术局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吉隆口岸海关工作人员李龙老师的无私帮助;最后感谢所有参加此次科学考察的队员的努力和付出,让此次科学考察圆满结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2: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