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chaod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chaodong

博文

西藏考察之“定沟”蜂巢 精选

已有 9469 次阅读 2018-7-17 21:42 |个人分类:野外考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定沟”蜂巢

   2018年西藏西南部夏季考察昆虫小组陈塘沟之行侧记

考察记录人:国科大2018年硕士研究生,陈婧婷 

2018711日,我们从定日县出发,准备前往聂拉木。途中,牛老师和小吴哥一直在和师姐讨论前一天我们挖到蜂巢的事情。前一天,在从定结县去往定日县的路上(牛老师称其为“定沟),我们在一处有大片斜茎黄耆的地方采集蜜蜂。该处的独栖蜜蜂特别多小吴哥出去盲扫一圈,就能端一“蜂巢”回来。

 2D444F40-22B1-45B1-9EB3-2BC5DD7F3D69.jpeg

扫网的成果

在我们处理标本的时候,张丹师姐说发现了一片蜂巢,要过去挖一挖。不过由于缺乏经验和工具,虽然我们采集了一些样本,但是也破坏了巢道结构,失去了一些重要信息。

于是,第二天离开“定沟”的路上,吉普车就变成了我们的移动会议室大家一直在讨论是否需要回去,再细致地挖掘并研究这些蜂巢。最后在跟朱老师商量之后,我们决定再走一百多公里,返回“定沟。当天下午,我们购买了一些工具,比如小铲子、小刷子以及水泥等。张丹师姐晚上回去仔细地阅读了相关文献,并和研究组Michael Orr博士交流了一下

第三天早晨,我们都怀着期待而又激动的心情前往“定沟。当天阳光很好,小吴哥在车上放着《好日子》、《开门红》等歌曲,希望能为我们带来好运气。牛老师也在与师姐反复讨论挖巢的细节,师姐也在多次复习笔记。

8DD10CE8-B65D-4366-B6F4-CDFC4C95F53E.jpeg

张丹师姐在复习笔记

到达目的地之后,我们立即去寻找蜂巢。蜂巢位于斜坡上,斜坡下有一大片斜茎黄耆。这里有大量的蜂在这里活动,周围都是“嗡嗡嗡”的声音。

C79EF8C3-7DF7-4C3B-AE62-931F22E54296.jpeg

蜂巢所在的斜坡

我们选定了3块样地,巢口数量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蜂巢“防水台”的高度不等,有的几乎没有,有的堆砌起来像个“小火山”。师姐查阅资料,得知“防水台”的高度与巢道的长度是有联系的。

13FD1173-E791-407C-AA0B-23E6C191AC8B.jpeg

蜂巢

13FD1173-E791-407C-AA0B-23E6C191AC8B.jpeg

巢口“防水台”

我们先测量了各个样地内蜂巢所占的面积、巢口直径以及“防水台高度。随后,小吴哥精心调配了一盆水泥汤,我们选择了几个蜂巢,希望将水泥灌进蜂巢能够勾勒出巢道的走向。由于巢口很小,如果水泥太稠,不容易灌进去。在多次尝试之后,小吴哥终于找到了最佳的浓稠度,基本上就是泥水了,少量多次,最后才成功灌满蜂巢。等水泥干后,我们再挖开看成果。

40536071-5763-40FE-97B6-42544728A1AF.jpeg

灌巢道的水泥

19F9C01D-004F-4236-9389-6ACD6E3A88A8.jpeg

技术活“灌水泥”

蜂巢所在的土地很硬,但挖出巢道的走向是很细致的工作。大家都趴在地上,一点一点地扣土。牛老师总结了挖巢的最佳姿势“撅着腚,哈着腰,眼睛盯着巢”。

517247AE-DEEF-4824-8F45-B6BA6BB86493.jpeg

挖巢道

由于一直在地上趴着,大家的衣服上都蒙上了一层土色,轻轻一拍就尘土飞扬。小吴哥膝盖有伤,在地上跪久了,站起来都很困难。最后,我们在损失了多个巢道之后,终于挖出了相对完整的巢道。

FBC82A21-1332-4D63-AEB4-ACC2A7464854.jpeg

挖巢进行时

29F76D17-A0CE-44C6-8860-38FEE94B7E94.jpeg

浑身是土

这一天是疲惫而又充实的一天。这次经历让我体会到在野外科研工作中,观察与机遇很重要:机遇都是留给有观察力的人们。我们这次能够发现蜂巢有专业经验的因素,也有运气的因素。同时,我们也要时刻做好准备,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在机会到来的时候,才不至于错过机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6560-1124557.html

上一篇:西藏考察之陈塘沟侧记
下一篇:Michael Orr博士的PIFI学者故事
收藏 IP: 117.136.67.*| 热度|

12 戎可 张珑 刘全生 李学宽 黄永义 苏德辰 胡良军 吕洪波 周浙昆 李璐 李学友 ljx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8: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