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chaod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chaodong

博文

第二届中国昆虫学会传粉昆虫学术研讨会总结 精选

已有 4377 次阅读 2017-6-13 07:1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传粉昆虫, 学术研讨, 会议总结

第二届中国昆虫学会传粉昆虫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由中国昆虫学会传粉昆虫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昆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北京生态学学会协办的第二届传粉昆虫学术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顺利召开。

本次论坛邀请了德国Georg-August-UniversityTeja Tscharntke教授、University of FreiburgAlexandra Klein教授以及Michael Staab博士、澳大利亚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Raphael Didham教授和美国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的黄智勇副教授就农业生态系统中蜜蜂管理、全球传粉系统评估以及传粉生态学、传粉昆虫监测网络和蜜蜂在实际运输等相关内容做学术报告。同时也邀请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赵中华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陈小勇教授分别做了农作物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进展和传粉小蜂与其寄主进化历史的报告。此外,还有来自17家科研院校的20位学者在进化生物学、分类学、生态学以及实际生产应用等方面围绕传粉昆虫进行了学术交流报告。

本次论坛的日程安排紧凑,期间包括学术交流、培训和研讨以及部分课题组和到访国外专家交流。来自全国35家科研单位7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学术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朱朝东研究员、德国Georg-August-UniversityTeja Tscharntke教授和美国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的黄智勇副教授共同组织,提倡报告人使用英语,以利于传粉昆虫研究和国际学术圈接轨。

在学术报告之后,参会代表还就以下几点进行了深入讨论:

1)学科咨询:建议设立中国昆虫学会传粉专业委员会科学咨询小组,邀请Teja Tscharntke教授出任科学咨询小组主席,便于国际智力的引入、科学规程制定等相关事宜的组织和安排。

2)学科规划:我国传粉昆虫学的学科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科学规划、设计,需要加强多领域、多机构以及学者之间的紧密合作与交流。建议结合昆虫学学科发展报告、国家IPBES报告等相关国内外工作,推动学科发展规划;建议加强学科交叉,强化概念、理论和方法方面的创新。

3)基础研究:作为国际热门的学科方向(或研究领域)之一,传粉昆虫的研究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行国内智力资源的整合来大力推动中国传粉昆虫学科的发展,并探究基于我国国情如何做开展并推动相关传粉昆虫的研究。摸清我国野生传粉昆虫的物种资源并建立数据库是时下迫切解决的问题。

4)应用研究:传粉昆虫的研究在面对实际生产应用方面需要加快研讨并提出标准和规范流程。此外,传粉昆虫研究不同于其他基础研究,它与实际农业生产者密切相关,因此在做相关传粉研究的基础上,还需要要考虑到农业生产者的需求。建议结合中国农业部和科技部相关科研项目,在粮油、果蔬、药材中,选择部分作物,开展传粉昆虫委员会相关科研成果的主要示范作物;结合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在我国土地利用的状态下,建议提供有关传粉昆虫种群保护或者管理的科学规划。

5)人才培养:青年传粉昆虫学者的培养,传粉课程的开展以及相关教材的编撰等方面的匮乏也是制约我国青年传粉昆虫研究学者的扩展和我国传粉昆虫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6)科普宣传:同时还需要我们持续向政府和公众广泛宣传相关传粉生物学的知识,并让人们认识传粉昆虫的重要性。建议结合中国科普教育的形势,建立工作小组,吸收有志于从事传粉昆虫科普教育的青年才俊。

7)学术交流:青年研究人培养加强英语交流非常重要。中国昆虫学会传粉昆虫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北京生态学会将进一步倡导青年学者和学生在定期学术交流中通过英语和外籍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并学习一些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一点感受:和第一届只有当时到访的Raphael Didham教授的情形相比,本届会议邀请了三位来自德国的学者。美国的Cheryl Heinz副教授和中国农科院蜜蜂所的两位国外研究生也前来参会。国际学者和研究生参会,大大提高了会议过程中英文交流的程度。特别是年青学者,可能开始做报告的时候还有些紧张,但后续回答问题口语都非常流畅,表达清晰易懂。

在会间休息和专门安排的研讨过程中,Teja特别提到在学术交流过程中英语的重要性。他的大部分德国同事都比较热爱并喜欢用母语交流。在他的实验室,国际学生比较多,流动性也比较大。因此,实验室工作语言英文为主,德语为辅;而在学术讨论过程中,则只能用英文。尽管由于历史的原因,他的英语主要靠研读文献,Teja教授和国际本学科领域的学者有非常深入的交流、合作。中国学生文字表达相对较好,但口头交流缺乏自信,需要创造一定的语境,加强培训。

目前我研究组有在职的Douglas Chesters副研究员,并有即将到访的Michael Orr博士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从2016年开始,在中国科学院PIFI项目资助下,每年均有1-2名国外正教授到访2个月。期待罗阿蓉博士和曹焕喜同学访学归来后,能够定期组织Journal Club等学术活动,提高组内学生英文交流自信心和水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6560-1060439.html

上一篇:Schedule for the 2nd Pollinator Insects Forum
下一篇:第十五届“中国昆虫学会分类与区系学术会议”(二轮通知)
收藏 IP: 159.226.67.*|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8: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