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昨天科学网的几篇博文,有几个感想:
一,同行评议在申请大学教职的时候起的作用并不太大,因为有可能评审人中的小同行太少。
也所以,评审者就会以不同的标准来进行打分。有的还是会数文章数量(当然会兼顾质量),标准可能会各有选择,有的认为30篇可以当副教授,50篇可以当教授,如此等等;有的则会看最近的科研项目,是否手里有1-2个什么什么级别的项目,说明在科研前线上。
当然在数学等一些基础性学科中,存在着用几篇论文就解决一个学科基本问题的情况,如此,一篇顶很多篇的情况还是有的,不过有些实验学科,做一次好实验产生的数据可能就够写好几年论文的。
二,同行评议在项目申请中所起的作用有时也很有限。
对于很多评审过项目申请书的人来说,往往是时间短任务重,能从前到后完整地浏览完你的项目申请就不容易啦,也所以,很多评阅结果甚至就如评阅高考作文一般,谁的书法好,分数就会稍微高点。俺们总是觉得,能写出来的东西一定不是什么创新性多强的东西,要目标合理,还要技术路线恰当,这哪里是什么科学探索,简直就是顺藤摸瓜,扳倒树摸老鸹。
三,同行评议在评审期刊论文中的价值并不如想象中的大。
也是因为大家更愿意把时间放在自己写论文上,而不是给别人挑毛病,结果,就有可能重要的问题没有看出来,反而是一些边边角角的问题说来说去。我自己的论文投出去,不久拿到评审意见后,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一定会让我苦笑的意见出来。
四,那么,在怎样的情况下,同行评议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呢?
1,老朋友。双方非常了解,不时联系一下,聊天通报各自的进展,不过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老朋友最近出了很多论文说明他很优秀,三年都没怎么出论文了还是很优秀。
2,合作者。对于对方的人品啥的都了解,知道在做事情。而且对方的东西要成为自己工作的基础,那就更应该清楚了。
3,批判者。批判者往往需要拿出证据来说明别人很差,也所以要对对方的进展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否则批判起来容易南辕北辙,被人笑话。所以批评者的意见有时候是最重要的。
4,闲适并确有兴趣的研究者。有时间看别人的论文或申请,并有兴趣从整体内容和细节上进行审视,甚至可以暂时放下很多别的事情专做评审这一件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414912.html
上一篇:
武则天的“幽默”下一篇:
促使全民科研,还是鼓励精英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