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 间: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13 :30
地 点:中科院基础科学园区思源楼511会议室
参加人:陈安、李季梅、张昊宇、王光辉、武艳南、郑晓洋、王皓、李龙涛
整理人:赵燕
会议由陈安博士主持。
首先,李龙涛同学报告了“国际应急管理机制”。主要围绕国际应急管理机制、国际危机管理、国外风险管理及其特点等展开进行了论述,强调文化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阐述了不同国家风险管理模式的差异(如:美国以本国利益为核心;欧洲倡导地区与全球一体化;国际上则崇尚互助互利平等协作)。
在团队提出的现代应急机制的基础上补充了国际应急机制。之后,列举了非典、印度洋海啸灾害的求援过程国际应急机制的作用。最后,提出自己关于机制的构想:1)建立国际级应急中心;2)建立具备管理能力的应急队伍;3)充足的资金及技术保证;4)获得地区大国和应急参与国的部分主权让渡。
按照惯例,陈博士请每位同学分别评述。
王皓同学提出了一些疑问:1)应急各国参与是不是把所有各国的应急管理人员集中起来就可以了?2)主权让渡是什么意思?
张昊宇认为报告过分强调风险管理,其实应急管理与风险管理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另外,过于强调事件发生的应急;还有就是机制中的逻辑关系可以根据过程进行调整。
李季梅认为更应选择一点集中深入研究,每个机制设计前都应该确定好一个明确的目标。国际合作应急机制的适用范围需要加以说明。可以从人财物关系入手,先有主体再对关系进行讨论,对于案例的分析可以再具体些。
武艳南认为:研究思路不象论文思路,而更象思考过程。可以从国际合作现状分析、国际合作的类型、本土应急的重要性、国际合作博弈等方面研究。
陈博士最后总结到:在研究问题时,学者分析应关注表象背后的实质问题,应努力阐述鲜为人知的新东西。首先对机制进行设计,前后的构想、特点应一一对应,提出解决方案或存在的问题。避免过于文科化的思维模式。可以从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等角度建立几种机制模式并加以分析评述。
之后,商定了下次讨论班的时间及内容:12月30日下午请迟菲、郑晓洋、李季梅和武艳南为新加入团队的四位新同学普及现代应急管理知识。
临近年末,会后陈安博士组织全体成员前往KTV欢度新年。
本次会议:迟博士要进行年终总结,王光辉有活动,陈士青考试,未能参加。
会议在15:30左右结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2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