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亓箐晶整理】
1月24日上午九点,在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园区思源楼1205会议室举行了“管理科学研究经验谈”的系列讲座。四位主讲人分别是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前所长徐伟宣教授、鹤发童颜的李之杰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蔡晨主编、德高望重的计雷研究员。第一次参加管理科学方面的讲座就有幸聆听四位大师级学者的报告,实在是很难得的机会。到会场的时候,由于凳子不够,后面已经有学生站着了。“应急管理研究组”的陈安博士、李铭禄与亓菁晶一起聆听了该次讲座。
徐伟宣教授的演讲主题是“从管理实践中发现和提炼管理科学研究的问题”。他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由张玲玲博士总结的国内外管理科学研究热点。
国内的前十个热点研究主题分别是:知识管理、风险管理、运筹与管理、信息技术与管理、预测技术与管理、管理对策理论与模型、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管理科学思想与管理理论等。
国际的前十个热点研究主题则分别是:运筹与管理、信息技术与管理、管理对策理论与模型、决策理论与技术、供应链管理、知识管理、工业工程、管理系统工程等。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国内外研究热点的异同,比如供应链管理、工业工程在国外已有很好的发展,但在我国还没有成为热点,这对我们下一步研究方向的调整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正如徐教授所强调的,并不是照搬国外的经验就能对我们有所帮助,中国有自己具体的国情和体制,必须结合中国实际进行我们的研究活动。
徐教授把近年来中国管理学界确立的管理科学的发展目标——“上天”“入地”——进行了分析。“上天”是指要作出大的成果,论文等要发表在顶尖期刊上;“入地”是指要结合实践。随后,徐教授同在座的前辈一起回忆了一下中国科学院管理科学的发展历史,从最初华罗庚先生领导的团队到现在的规模,并列举了国内在管理科学领域做得不错的研究团队。听了之后我感到:道路坎坷,前景光明,任重道远。
李之杰研究员的演讲主题是“信息系统(MIS/DSS)开发中的体会”。李教授是一个满头白发、精神矍铄的老者,戴着相对较大的眼镜,非常谦虚。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始,向晚辈们讲述了几十年研究工作的心得。主要有一下三点:
1,学科方向与应用领域
2,学识与能力
3,个人与团队
李教授说自己曾经涉猎过很多方向,但现在觉得频繁的分向的变化和更换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好处,还是应该抓住一两个行业问题做深做硬。而每个人在研究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但不能因此而轻言放弃。个人离开了团队不能成为个人,团队离开个人也不能成为团队,团队中每个个体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为团队的发展做出贡献。
李教授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意识中觉得真正的学者就应该如此,不计较名利得失,沉浸在研究中,并为取得的每一点成果而兴奋。
蔡晨教授的演讲主题是“对统筹法的思考”。他首先提到了华罗庚教授在这方面的贡献,然后介绍了一些比较浅显的专业知识。
其中统筹法的概念化模型包括了四个假设:系统可分性假设、有序性假设、可测性假设、可改善假设。
而操作型的方法论则有一下几个重要部分组成:确定工作单元、检查工作单元关系、识别系统运行的瓶颈、提升系统运行的水平。
他又特地举了华教授说的沏茶的例子:烧开水需要15分钟,洗杯子需要3分钟,那么瓶颈就是烧开水而不是洗杯子,即使能把洗杯子的时间缩短到10秒,对沏茶整个过程来说仍然需要15分钟,没有得到改善。
然后他提到管理与技术集成的新理念是追求变化。风险管理包括决策风险、设计风险、过程风险、市场风险。应急管理包括监测、监督、授权。流程管理包括流程重构、供应链/价值链优化。产品创新管理包括TIRZ(发明创造)和知识管理。
关于系统的方法论是:理数据,建系统,策发展(这也是华罗庚教授当年教导自己学生的九字真言)。
最后,蔡教授指出,解决复杂问题要寻找简单方法。由于我的知识有限,专业知识听了个大概,就觉得沏茶的例子很有意思,深入浅出。
计雷教授的演讲主题是“弄斧必到班门”。计教授跟随华罗庚教授20余年,他说弄斧必到班门是华教授以前常说的话。应用研究的目的是实践,唯一的标准就是看实践效果的好坏。而在各个应用的领域都有干了多年,经验丰富的专家能手,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用到这些领域,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要到班门去弄斧。
在下面的时间里,他主要讲了自己当年的一个故事。那时候山西大同附近某地的优质煤大量积压,运不出去,且煤还会出现自燃的现象,而北京市则正因为缺煤而面临暖气供应不足的问题。华罗庚先生的研究团队就被请去研究解决方案,开始的时候接待人员对他们非常冷淡,因为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研究过这个问题,但是没有给出很好的解决办法。根据计雷先生随后做的实地考察,他们发现在将车厢送到指定地点时有采用挂钩式还是溜钩式的选择混乱,造成效率不高,向调度员提出这个问题后,调度员让当时还是年轻人的计雷先生亲自上阵,结果证明比有多年经验的调度员效果还好。
这次班门弄斧为他们赢得了当地煤炭调度人员的信任,待遇明显提高。进一步考察发现,还存在一个运煤的瓶颈问题,一到规定的下班时间,司机们都急着回家,但交班之前还有装煤装水等等一系列程序,于是在一些集中交叉的地点就排起了长队。当年的计教授他们着手拿出一个详尽的调度方案,什么时间哪趟车在哪个地点交接,环环相扣,避免了长时间的排队。投入试验发现效果相当好,一步步完善后,运煤效率最后达到了原来的两倍还多。这次的班门弄斧为他们应得了相当大的尊敬,以及一张全国通用的软卧车票。在计教授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们时不时地笑出声来,故事结束之时,我们也对“班门必弄斧”的含义有了清楚的理解。
最后,魏一鸣研究员简单谈了一些自己听完四位教授演讲的体会,受益匪浅,对今后的研究工作也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更多地了解了华罗庚教授的故事。今天的“管理科学经验谈”讲座是08年一个良好的开端,即使对于专业不是管理科学的人来说,也值得一听,希望这个系列讲座能越办越好,让更多的人受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02: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