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次现代应急管理课程班经过这段时间的筹备,已经确定了两整天的讲授内容和授课老师。
在四大板块中,本次着力打造次日全天的核心板块——应急管理研究方法。应急管理的研究当然一直在使用既有的各类管理学乃至工学和力学的研究方法,但是应急状态和日常状态本就不一样、所以需要有特定时空人条件下的研究方法。
(一)应急现象研究与管理效应分析
我们认为,首先要有对应急状态下现象的准确描述,在应急时,人(群体)的心理和行为模式都与平时有显著差异,环境变化、事件发展也迥异于非应急情景。需要有一套独特的基于现象的规律总结和提炼。
陈璐博士一直以来的研究即以管理效应为核心,尤其侧重应急效应,她且对于双漏斗效应、争功-诿过效应、弃保效应、段子效应等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并提出了如何总结现象级应急效应的具体流程和方法。相信在她课程的启发下,大家也能提出自己的“应急效应”。我们把应急效应研究以Emergency Effect来概括。去年且专门出版了一本《管理效应理论与实践》的专著来集中展示团队在该问题上的成果。
(二)突发事件机理分析方法
这一内容是团队十几年来一直在不断完善和提升的研究重点。最初出版于2009年的首部著作《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就对多层次多阶段的机理分析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并在多类突发事件中实现了机理分析方法的应用,也是为不少应急管理同行所知的一个方法,并被引用很多。
学者们深知,研究任何一个对象,对其内在机理的探索都是绕不过去的内容,但是要寻找到规律性的逻辑并不容易。我们团队基于十五年前的这套方法进而推进到了“十多”的机理生成方法,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突发事件的最本质问题的努力。
韩玮博士一直从事应急信息情报的研究,很好地掌握了机理分析方法,将给大家呈现一节高度概括和系统性的课程。
(三)综合风险分析与应急评价模型
对于风险、突发事件、承灾体(物、环境、人)的研究就异彩纷呈了,因为灾难事件众多,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历史上对它的研究汗牛充栋。我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是最为看重,分配的研究人员最多。
和其他学者侧重一种灾难的综合分析不同,我们依然致力于面对所有的风险、灾难和突发事件提出共性的方法、模型,并进行广泛应用。比如我们提出的万有风险模型就是普适性的一般性模型。本次课程班的老师之一李季梅博士/副研究员在十年前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就致力于我们独创的“事中评价”模型和应用研究,现在这一概念已经深入人心。陈垟羊博士从灾难事件“时空人”的三维属性出发,建立了自然灾害和人群聚集事件的统一分析框架模型,并在水灾、疏散等具体问题上进行了很好的应用。张首昊、丁上于、杜罟三位博士生则在运筹学模型、风险物理模型及其应用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科学出版社2020年发行的《综合风险分析方法与应急评价》集成了我们近些年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四)应急机制设计与失效分析方法
应急管理落脚于管理本身,所以必须有人的设计因素在里面。机制设计理论既前几年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在学术界为更多人广泛认可。我们认为管理机制和经济机制依然有一定的差异,比如强制性。因此管理机制的设计也有所不同,应急机制更有其特殊性,需要进行从基础到架构到应用的单独研究。在此设想之下,我们提出了六目标三部七元组的管理机制设计方法框架,并将其充分应用于应急机制设计中,对于应急的十大机制——预警与启动、指挥与协调、监督与奖惩、评价与问责、终止与补偿进行了一一设计。成果集中于《管理机制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19)一书中,该书是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的成果
应急机制随着时间空间环境的变化,会有不同程度的失效问题,怎样提前预知到失效的结果,并进行再设计,就是管理机制失效领域的大问题。李玟玟最近致力于这一主题的研究,并具体考虑到中国城市应对疫情时管理机制失效的问题,将在课程班上和大家共享成果。
7月10日(课程班第二天)下午则主要侧重面向智库的应急研究,冯佳昊、刘国佳和陈樱花副教授将在这一主题上进行讲授。
我则带领弟子们在郑州水灾(陈雅楠)、社会安全舆情应对(张若晨)、新冠肺炎治疗(郑文欣)、山东金矿矿难(黄卓逸)的案例分析上对应急管理研究方法EMAM的应用进行详尽的介绍,以方便听众了解跨越具体风险和应急的具体而形微的真东西。更多案例可见我们撰写并在不同出版社出版的的《现代应急管理应用与实践》《应急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等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