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外行看疫情(日记44)——常阳患者与伤寒玛丽

已有 8773 次阅读 2020-4-27 11:54 |个人分类:专论—应急管理|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今天是4月25日,星期六。

天气:晴转多云,北风3、4级(阵风6、7级)转2级,12-22°,空气质量:良


  今天有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消息说,“武汉现有确诊病例已降至47人,其中30多人长期核酸不转阴,为常阳患者。所谓‘常阳患者’,指的是符合出院标准,如没有呼吸道症状,CT影像明显吸收以后,持续阳性时间比较长。常阳患者只是核酸一直不转阴,但已无需治疗。”

  常阳作为一个对于公众不熟悉但是对于医护人员还算多见的一个词,在大众媒体开始出现了。其实,乙肝会有常阳的情况。比如,小孩对乙肝免疫较轻,没有表现出症状,说明这类人的正常细胞容易与病毒共存,形成慢乙肝感染。

  大夫们认为,常阳患者理论上有传染性。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病毒载量越少,传染性越小。不过,谨慎起见,常阳患者能隔离还是尽量隔离着。

  目前关于新冠肺炎的常阳患者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方面,比如为何这批人不需要继续治疗,等待一段时间后是否最终还是会转阴,以及这一群体的规模是否很大,如何回归正常生活,还需要继续观察。新冠肺炎真的给现代医学带来了很多的新问题啊。

  这样的常阳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传染病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伤寒玛丽(Mary Mallon,1869年9月23日——1938年11月11日)。

  玛丽•梅伦是爱尔兰到美国的第一代移民,她就是一个带菌但自己不发病的伤寒传染者,终其一生中直接传播了52例伤寒,其中7例死亡,间接被传染者不计其数。1932年她由于中风瘫痪,六年后死亡,不过死因也依然不是伤寒,而是肺炎(应该不是新冠的,也许是老冠的)。验尸后发现她的胆囊中仍然有许多活体伤寒杆菌,真是一生不懈地和伤寒杆菌共存,成为伤寒杆菌最好的宿主。她的遗骸最后在布朗克斯的圣雷蒙墓园(Saint Raymond's Cemetery)火化。

  发现玛丽是伤寒杆菌携带者还有一段曲折,1906年夏天,纽约人华伦带家人消夏时雇佣了玛丽做厨师。8月底,一个女儿最先感染了伤寒。接着,夫人和两个女佣、园丁和另一个女儿相继感染。他们消夏的房子住了11个人,就有6个人患病。明显是有传染的可能,他就随后邀请了一位处理伤寒疫情经验的大专家索柏(Soper)博士,后者详细调查了厨师玛丽近7年的工作经历,发现她更换过的7个工作地点中每一个都曾暴发过伤寒病。但是想得到玛丽唾液和粪便样本的大夫并没有轻易如愿,玛丽认为把自己说成带菌者是个侮辱,所以拿起一把大杈子就把医生拒之门外。即便后来索柏试图通过地方卫生官员说服玛丽也依然没能如愿,直接被骂出门去。

  最后,在5名警察的帮助下,卫生系统的人才终于将她抬进救护车送进医院进行检验。结果发现玛丽的胆囊充满了活性伤寒杆菌,但她本人还是不相信医院的结论。并于2年后向美国卫生部门提起申诉。公众不明所以,在一些带节奏的媒体文章影响下认为卫生部门侵犯了玛丽的人权。

  1910年2月,当地卫生部门与玛丽达成和解,解除对她的隔离,条件是玛丽同意不再做厨师。政府还专门向她提供了一份洗衣服的职业。五年后,纽约一家妇产医院再度暴发了伤寒病,造成2人死亡,25人被感染。玛丽再度被发现,尽管她已经改名为“布朗夫人”。

  此时,公众对玛丽的感情完全反过来了。而玛丽也老老实实地回到了小岛上继续隔离。医生使用了伤寒病的所有药物,但始终没有清除掉玛丽体内的病菌。此外,倔强的玛丽也渐渐了解了一些传染病的知识,转而积极配合医院的工作,甚至成了医院实验室的义工。

  后来,“伤寒玛丽”被作为很多俚语中的特定说法,比如经常改变工作的人也被称为“伤寒玛丽”,一般性罹患传染病的人也被称为“伤寒玛丽”。甚至这个说法还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的隐喻,不那么主流且可能宣扬有害于正确三观的大众文化会被视为是"带菌的文化"。这个被隔离在北方兄弟岛上长达27年的带菌但健康的女人,有时候也被人看做是种族歧视的牺牲品。总之,有此事后来衍生出来的多方面意义就不是一个优秀的爱尔兰女厨师所能理解和控制的了。

  不过,新冠肺炎的常阳患者倒不会是伤寒玛丽的再现,但是,无疑,这个群体需要我们用格外谨慎的态度和人道的态度去面对。相信随着对于COVID-19了解的加深,会解决这一类患者的未来身份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1230396.html

上一篇:张国荣十首金曲简评及三个问题
下一篇:《欧洲吸血鬼》一书读后
收藏 IP: 59.109.218.*| 热度|

11 武夷山 郑永军 杨正瓴 段含明 刘钢 夏炎 刘苏峡 张忆文 周忠浩 魏焱明 尉剑俊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