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AI新时代呼唤提升高校资源利用率和改变人才培养结构 精选

已有 5412 次阅读 2024-1-9 10:41 |个人分类:科研杂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AI新时代呼唤提升高校资源利用率和改变人才培养结构

高校校园是我比较喜欢游逛的地方。特别是当每年寒暑假时,一个人慢慢走在校园之中,置身于幽静、绿色、宽敞、悦目、少人、少车的环境之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和沐浴着灿烂的阳光,这时顿觉头脑清醒了许多,心情也愉悦起来。我很是享受这种免费场所,但在享受的同时偶尔也在静思着另一个问题,就是高校资源的利用率问题。

近十年来,中国大学的寒暑假时间好像越来越长了,特别是刚过去的疫情数年中,有的高校放假时间加起来多达三四个月,平均估计也有两三个月,约为一年时间的25%。这么长的时间,教室空着、会堂空着、操场空着,很多实验室也关着,大量的仪器设备也闲着,图书馆部分楼层阅览室也关着,大部分数字资源阅读和下载量锐减,绝大部分宿舍也空着,大部分食堂也关着,等等。总的说来,寒暑假期间大学资源的利用率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

当然,古往今来,教师和学生放寒暑假是必需的和无非议的事。在现有的管理机制之下,学校的软硬设施空着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种境况只有在高校才能存在,要是在工厂、企业、公司、政府等,一年之中停止运营四分一的时间,绝对是不可思议的事。

高校的基本功能主要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其实,中国大学的资源与整体人口相比而言,还是非常稀缺的,特别是高水平的大学资源更是如此。如果让许多资源闲着,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高校的硬资源、软资源和文化环境等如果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社会效益还是很大的。

说到这,读者就会问怎么充分利用闲置资源的问题,是不是可以恢复到过去某些年代高校大搞副业的情况?例如,在高校自主权比较大的年代和大学评比排名不盛行的年代,高校可以开展各种继续教育、短期培训、函授学历教育、学术会议等,这些都是充分利用高校资源的有效方式。但过去多年实践表明,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也会挤占高校原有正常的业务和资源,也会影响正常时间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有些教师甚至丢了主业,将大部分精力放到副业之上,甚至还滋生了一些腐败行为。其实,过去高校挖掘闲置资源和辅助办学的一些做法也不完全是不可取的,比如继续教育在全世界就一直存在和需要的,只是看如何开展和管理。当大学为了集中精力争一流干大事时,才不得不把许多副业砍掉了。

在科技发展非常迅速的今天,特别近年类似ChatGPTAI新技术的出现,AI等科技未来将会取代很多人的职业,因而这些被取代职业的人群就急需接受职业转型、职业更新、继续教育、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培训,未来这部分人群的比例会很大的。高校理所当然需要承担起这方面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其实这也是AI新时代到来,给高校提升资源利用率和面向社会市场的一个契机。

从高校正规生源的趋势看,近二十多年来,中国高校的数量和校园面积急剧扩大,校园资产和各种软硬资源也快速增加,与此同时人才培养能力和招生规模也同步提升。但从人口出生率态势看,中国的人口结构开始出现老年化,未来上大学的人群规模比例也会逐渐减小。如上所述,近十年来AI科技突飞猛进,未来将会取代很多职业,即未来有许多人会面临失业、需要转业和寻找新的工作,继续教育的人群比例会越来越大。

上述这些问题将决定了未来中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对象结构和模式需要有一定的改变,如各层次人才培养比例的变化等。很显然,这种变化仅靠高校一方是很难推动和做好的,这需要国家与全社会的协同和推进。例如,为了不影响高校原有的正常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国家和地方政府是否可以允许社会成立一些与高校协作的教育组织机构,师资和学员独立招聘,充分对接高校的闲置资源和非正常教学科研时间段,对社会职业转型人群开展半公益半自费的继续教育培训等。当然这类举措肯定需要有国家政府及教育管理机构出台一些相应的引导、补贴、认定、考评等政策,并和高校等多方统筹协助,通过实践摸索出一套可行的管理模式,证明有效了才能推广。

对高校闲置资源充分利用的措施和方法开展探索研究,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改变未来高校人才培养结构的实践方式和尝试,也是迎合AI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变化的一种改革!也是一举多得的重要举措。

一种改革或新事物总是有优点和缺点的。能够充分利用高校的闲置资源和空闲时间段,弥补多类型多层次人才培养的不足,更大的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等,这些都是有益的;而缺点是这类改革也会给宁静纯洁的高校带来了更多的管理问题和社会问题等,这也是可以估计得到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417194.html

上一篇:用2023年12个月中拍的12组照片迎接2024年到来并祝福网友!
下一篇:合集:安全科学专题视频讲座30讲(吴超)
收藏 IP: 110.52.211.*| 热度|

10 郑永军 许培扬 王安良 崔锦华 徐芳 汪运山 田静 郑强 周忠浩 王成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