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科学系列学说精要14:安全科学原理
文/吴超
【说明:从科学需求的视角来划分,安全科学属于应用层次的科学。实践表明,应用科学的发展都需要形成其自己的学说,安全科学也一样。安全科学是一门大交叉综合科学,因而安全科学的学说不可避免地包含着各相关学科的知识痕迹。】
安全原理涵盖安全科学技术各分支的所有安全规律,安全原理可以包括安全科学层面的原理、安全技术层面的原理、安全工程层面的原理,内容可以非常宽泛。而安全科学原理通常是指具有相对普适性的安全规律,是多门安全科学分支所共享的安全原理,是安全科学的核心理论。安全科学原理是安全活动或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是基于经验或理论归纳得出的安全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安全科学原理是被安全实践和事实证明,反映安全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是人类安全活动的基本法则或方法论;安全科学原理为安全科学发展和安全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方向引导,对安全科技工作实践具有指导性,是一切安全活动必须遵循的规律及基本原则。
安全科学原理一般具有多个层次的功能和作用,既可用于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事故致因,又可用于概括事故灾难规律,既可用于指导预防事故灾难,又可用于确保人的安全健康等。安全科学原理是安全学科的理论支柱、是安全科学理论的核心、是安全科学创新的基因、是安全科学发展的灵魂、是事故预防与控制的钥匙、是构筑安全系统的指南。综上述,安全科学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安全科学原理从字面上也有多种理解:1)可理解为安全的科学原理和为了安全的科学层面的原理,或是研究安全科学层面的原理和非技术层面的安全原理;2)可以理解为做安全科学研究的原理,为了开展安全科学研究的原理等,这个层面的理解还高于安全科学,类似安全科学学的原理。由上可知,安全科学原理有多层次多方面的意义,也需要分别解释和界定。
按知识源发领域分,安全科学原理可分为“自安全科学原理”和“它安全科学原理”。在开展安全科学原理研究中,除了研究安全科学自身的本质属性和存在领域的科学与应用问题之外,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如何运用或改造吸纳别的专门学科的知识。前者研究获得的安全科学原理可称为“自安全科学原理(或称为第一层次安全原理)”,后者研究获得的安全科学原理可称为“它安全科学原理(或称为第二层次安全原理)”。如各种安全理念、理论安全模型、事故致因理论等,可归属为“自安全科学原理”;安全系统原理、安全经济学原理、安全行为科学原理等都是通过相关学科延伸出能够应用于安全的科学原理,可归属于“它安全科学原理”。自安全科学原理和它安全科学原理之间并没有决然不同的区别和明显的界限,“自”与“它”、和“第一层次”与“第二层次”,与安全科学原理在应用中的重要程度和实际价值没有直接关系。
按运用层次分,安全科学原理可以分为基础安全科学原理、应用基础安全科学原理和应用安全科学原理,或称为上中下游三类安全科学原理。基础安全科学原理具有普适性,内涵更具概括性和高度抽象性;应用基础安全科学原理没有像基础安全科学原理那么宽泛,但适用面也是比较宽的,适用于很多领域;应用安全科学原理非常具体和繁多,非常适宜解决具体的工程技术问题,但通用性比较差,而且更属于技术专业的范畴。
安全科学原理还可以有更多的分类方式。例如:1)按普适性程度分类,可分为通用性安全科学原理和专门性安全科学原理;2)按与安全的密切程度分类,可分为核心安全科学原理和非核心安全科学原理;3)以创建安全科学原理思路分类,可将安全科学原理划分为从安全现象中提炼和归纳的安全科学原理,由已有其它学科知识中提炼和归纳出的安全科学原理,通过科学实验等研究从未知世界中提炼和归纳的安全科学原理;4)按获取安全科学原理的研究方式分类:可分为正常状态获得的安全科学原理(从安全现象归纳得出的安全科学原理)和非安全状态获得的安全科学原理(从已有事故分析归纳获得的安全科学原理);5)按学科性质分类:可分为安全人因科学原理、安全自然科学原理、安全技术科学原理、安全社会科学原理、安全系统科学原理等;6)按系统尺度分类:可分为微尺度安全科学原理、中尺度安全科学原理、宏尺度安全科学原理等。
从学习的视角,如果能够系统学习安全科学各门学科分支当然很好。但如果没有足够时间或是非职业安全人士,要想学习安全科学理论,则可以从学习安全科学原理开始,这是最为省时的高效掌握安全科学核心理论的途径。对于学习过各门安全科学分支的人来说,能够系统深入学习安全科学原理,也可以使各门安全科学分支学科的原理触类旁通,也有利于安全科学原理的创新研究和运用于各门安全科学分支学科之中。
相关文献阅读:
吴超编著.安全科学原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
罗云主编. 安全学.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5.
隋鹏程,陈宝智,隋旭 编著. 安全原理[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8: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