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你了解多少 精选

已有 23538 次阅读 2014-12-24 08:58 |个人分类:出版动态|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中国营养学会, DRIs, 2013版, 膳食营养

推广应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促进食物生产科学发展,改善我国大众营养状况。

卢良恕,2013.12.5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脚步的加快,社会经济也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也是人民营养和生活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及时监测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变化,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保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人口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我国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较为普遍,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一部分相对落后的农村和山区,妇女、儿童、老年人营养缺乏的问题仍然比较常见,尤其表现在优质蛋白和微量营养素的边缘缺乏方面。城市居民一些微量元素摄入也明显不足,例如维生素A,人群中有71%的摄入不足的风险存在,钙的平均摄入量为412.8毫克,仅达到推荐摄入量的52%,孕妇、学龄前儿童的贫血率依然较高。而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病对我国居民造成的威胁愈发严重。卫生部文件(2012)表明,影响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目前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占到了总人口的20% 以上。每年我国有600 万~700万人死于慢性病。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三项慢性病死亡人数就已占到了中国目前因病死亡人数的63.40%。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构成已上升至85%。其中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近十年增加了11%。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增加了24.5%,60岁以上城市的老人有一半为高血压患者,儿童高血压患者也达12.4%,呈低龄化趋势。WHO预计,到2020年,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将占到全球死亡人数的3/4,其中在发展中国家,71%的死亡人数与缺血性心脏病有关,75%的死亡人数与脑卒中有关,70%则与糖尿病有关。因此,WHO呼吁各国应该采取必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减少慢性病所造成的危害。

此外,对于特殊人群来说,如婴儿、儿童、老年、妊娠、哺乳等,随着生命进程中的生理改变,个体对摄入营养素产生危害作用的敏感性也会发生变化。所以,这类人群也应该有其特殊的营养摄入标准。

中国营养学会结合上述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特别是在近十年国内外营养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科学共识的基础上,以中国居民为膳食调查对象,特组织80余位营养学专家,修订公布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2013版)

2013版《DRIs》介绍了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类、常量营养素(钙、磷、钾、钠、镁、氯、硫)、微量元素(铁、碘、锌、硒、铜、氟、铬、锰、钼)、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等的性质、功能以及相关各项摄入量的指标、富含的食物。并首次提出营养素摄入预防慢病的概念和相关指标,首次提出“植物非营养素对人体作用”。

所谓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为了保证人体合理摄入营养素而设定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一组参考值,即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每一种食物都和这四个数字有关。2013版《DRIs》还增加了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AMDR)、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建议摄入量(PI-NCDI)、特定建议值(SPL)三个指标。

我国过去的推荐营养素参考量大多只关注两头,一是预防缺乏相关营养素,以免影响生理功能、生长发育功能、免疫力等;二是预防过量,因为过量摄入某种食物可能产生毒副作用。2013版《DRIs》更关注“中间段”,让更多的人在出现慢病前进行预防。比如多摄入钾、少摄入钠,将有利于预防高血压;中国居民目前脂肪摄入平均量超过40克/天,大大超标,其实,轻体力劳动者每天摄入脂肪最好在25克左右,重体力劳动者也只需要30克/天。

2013版《DRIs》另一个亮点是加入了“植物非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部分,这是其他国家推荐营养素参考量中尚未有的“新品种”。由于中国人膳食结构中,蔬菜的量和品种都远超国外,以往对蔬菜的研究仅限其中40多种营养素,如淀粉、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对人体的作用。但其实,蔬菜中含有的纤维素、类黄酮、多酚、鞣酸等非营养素远不止几百种。这些物质对人体生理也有很重要的调节作用。所以,2013版《DRIs》中加入了非营养素作用,并提出了其特定建议值(SPL),这不仅有利于国人对照服用,而且还能让保健品企业生产时获得科学的依据。

DRIs不仅对于专业人员评价和计划个体和群体的膳食营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许多领域都得到应用。

1.在制定营养政策中的应用

制定营养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居民的营养需求,使各类人群尽可能达到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保持人体健康状态。因此,制定营养政策时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中国居民DRIs》。我国国务院先后于1990年、2000年和2004年制定发布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对中国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和消费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这些纲要的起草都是根据《中国居民DRIs》中有关数据,结合我国居民目前食物消费的模式,推算出粮食、肉类、乳品、蔬菜等各种食物的需求量,以便指导食物生产和加工的合理发展。

2.在制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应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以食物为基础制定的文件,其中包括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平衡膳食宝塔”。该宝塔将五类食物分别置于其中的五层内,而且为每类食物列出了推荐的摄入量。这些食物的摄入量,是根据DRIs推荐的营养素摄入量换算而来。因此可以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就是《中国居民DRIs》在食物消费领域的体现。

3.在制定食品营养标准中的应用

许多国家食品标准涉及人体每日需要摄入的营养素,例如《婴儿配方食品》、《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等。这些标准要求各种营养素的含量既要符合人体的营养需求,又不能超过可耐受最高摄入量,在制定中均以《中国居民DRIs》作为科学依据。

4.在临床营养中的应用

DRIs的适用对象主要是健康的个体及以健康人为主构成的人群。另外,也适用于那些患有轻度高血压、脂质异常、高血糖等疾病,但还能正常生活,没有必要实施特定的膳食限制或膳食治疗的病人。其中AMDR,PI和SPL对于某些疾病危险人群的膳食指导尤为重要。

5.在研发和评审营养食品中的应用

近年我国食品企业在对其产品的营养性能赋予越来越多的关注,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素需要已经成为食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过程中的重要目标,因此2013版《中国居民DRIs》也成为食品企业的研发依据,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对食品研发生产等活动进行审批的依据。

所以,我觉得应该重视这次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公布。为了更好宣传贯彻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建议相关媒体(报纸、杂志、电台、电视专栏)在一段时期内应该积极宣传推广这项标准:

1.北京电视台开辟专栏(“养生堂”等),邀请营养专家解读各个营养素的指标及并推荐介绍对应的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中国营养学会会组织相关专家(作者)积极配合。

2.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出版宣传小册子,进社区免费发放,出版费用可以由北京市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资助,或找相关企业资助(如纽崔莱、三元)。

3.在社区进行“宣传推广周”活动(可结合系列慢病宣传日进行)。营养专家进社区,提高居民整体健康素质,增加民众的幸福感,共建和谐社区(可作为建设和谐社区主题活动之一)。

3.社区可设立营养知识橱窗,宣传膳食标准和富含食物的选择。

4.建立营养健康知识普及网站,还可以通过微信、短信平台,使营养知识碎片化,使民众易学、易记。

5.中小学生教材中增加相关知识普及内容,做到健康从娃娃抓起。

6.超市、餐饮等食品消费场所张贴宣传画,既宣传知识,又从科学饮食角度倡导“光盘”减少“宴席”。

本文作者:沈力匀,科学出版社基础与服务分社社长,民进中央出版与传媒工作委员会委员,民进北京市出版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特约检察员,民进中科院基层委员会副主委。

文中图表来自于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2013版)一书。本书是由中国营养学会组织近百位营养学专家编写而成,汇集了近十年国内外营养学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科学共识,是用于指导中国居民合理摄入膳食营养素,预防营养缺乏和过量,减少慢性病发生危险的一本专著。其内容包括DRIs 的概念、制定方法及其应用;并系统介绍了能量、宏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性质、功能以及推荐摄入量,同时还充实了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的研究资料,增加了有关植物化合物的性质、生物学作用等内容。

敬请关注科学出版社,搜索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或“科学出版社”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853374.html

上一篇:蒲慕明:科学交流、竞争与合作
下一篇:《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出版“非线性科学”专辑
收藏 IP: 221.123.188.*| 热度|

6 强涛 刘四旦 文克玲 zjzhaokeqin biofans peosi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8: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