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张宏昇教授团队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小曳院士团队在华北平原开展的霾污染天气大气边界层空间结构综合观测COATS实验,丰富了对边界层空间结构及其影响机理的认识,有关实验成果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年5期报道。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英文版近期发表了华北平原霾污染天气大气边界层空间结构综合观测COATS实验研究成果,该实验丰富了对霾污染期间边界层物理机制和边界层空间结构的认识。
2016~2020年, 北京大学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华北平原开展了霾污染天气大气边界层空间结构综合观测COATS实验。该实验空间构成“点-线-面”的实验布局,全面获取了冬夏季边界层气象和环境要素剖面及细颗粒物湍流输送资料。
COATS实验揭示了持续性重霾天气的典型热力结构和低空急流的清除机理;评估了不同季节边界层过程对污染物传输扩散的定量贡献;解析了边界层高度与地面污染物浓度关系的湍流输送本质,定义了“物质聚集层”并阐明了物质法确定边界层高度的适用性;研发了PM2.5浓度湍流通量测量系统,丰富了对地-气间细颗粒物湍流输送的认识。
COATS实验尤其在边界层空间结构异质性及其对污染物空间分布的影响方面取得了新发现,获取了华北平原霾污染天气的边界层三维结构图像(图1),阐明了太行山对边界层空间结构的调整是华北平原霾污染非均匀分布的重要原因, 指出山地诱发的垂直环流可以促进高架污染层的形成, 强调了大气内边界效应对污染物水平扩散具有约束作用(图2)。
图1 2019年冬季典型霾污染过程的边界层空间结构和细颗粒物浓度分布. (a) 细颗粒物浓度; (b) 温度; (c) 风速
图2 太行山前三种污染类型的大气内边界结构示意图. (a) 锋面类; (b) 风切变类; (c) 地形阻塞类
了解研究详情,请登录期刊官网阅读原文 [点击下方链接可阅读原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8 06: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