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未来食品:引领食品产业发展方向

已有 4312 次阅读 2021-9-6 14:1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未来食品科学与技术》未来食品发展趋势和需求为核心,聚焦食品科技创新和未来食品体系,分别从食品组学、食品合成生物学、食品感知科学、食品精准营养、食品纳米技术、食品增材制造、食品工业机器人、食品安全区块链、未来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技术与策略九个方面入手,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未来食品领域的相关科学与先进技术,为推动我国未来食品高科技、高质量、全球化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本书可供未来食品领域的从业人员、科研工作者,以及食品、生物、医学、化学、材料、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参考使用。


640.webp.jpg



关于未来食品


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再到大规模种植畜牧与机械化生产,食品始终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与人类命运休戚相关。伴随着气候变化、人口增长、能源危机等带来的生存风险,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和物质需求的提高,全球食品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食品行业发展新常态催生出“安全、营养、方便、个性化”的产品新需求和“智能、节能、环保、可持续”的产业新追求。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的转变升级对食品科学技术和食品产业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未来食品将引领食品产业发展的方向。


未来食品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前沿交叉学科,以食品组学、食品合成生物学、食品感知科学、营养学、材料科学等为基石,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颠覆性生物技术、革命性新材料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为食物供给和质量、安全和营养、方便和美味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多学科与新技术的深度交叉融合、相辅相成,既是未来食品产业发展的标志和必要条件,又为该产业的迅速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未来食品的蓬勃发展对世界食品科学基础研究的深化、食品领域创新技术的开发、食品新兴业态的构创,以及全球食品产业结构优化和健康持续发展发挥着巨大的助推作用。


《未来食品科学与技术》以未来食品及其相关学科和高新技术为对象,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和产业动态,围绕前沿食品科学理论、先进食品制造科技、未来食品安全评控与风险防范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工业化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探讨。


图片

章节内容


全书共10章。第1章主要概述了未来食品当前面临的机遇挑战和产业发展动向;第2~4章分别介绍了食品组学、食品合成生物学、食品感知科学三大未来食品科学的发展历程、研究进展,以及在功能食品、细胞工厂、人造食品等领域的应用;第5章针对食品精准营养、结合组学等先进技术及企业实例,深入介绍了个性化精准营养的靶向设计、实现途径和制造技术;第6~9章从原理、方法、实际应用和发展方向等方面分别介绍了食品纳米技术、食品增材制造、食品工业机器人、食品安全区块链四类未来食品先进技术;第10章重点介绍了未来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技术与策略。


为了使广大读者更系统全面地了解未来食品相关知识,特组织国内未来食品领域的专家学者编写本书,旨在为洞悉未来食品发展脉络和前景提供参考,为各行各业了解未来食品技术前沿开辟视窗,为本领域的理论研究、学科融合、产业应用和创新发展架设桥梁。




作者简介

640.webp (1).jpg



陈坚,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人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科技委农林学部副主任、江南大学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主任。


图片


图片

刘元法,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食用植物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全国优秀粮油科技工作者。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合作课题等国家、部省级和企业课题12项,获部省级科技成果鉴定5项,201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4),2010、2012年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排名第4、第3),获中国粮油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部省级科技奖励6项。



READING
本书目录


第1章 未来食品发展背景
1.1 未来食品应对的挑战、

1.2 未来食品发展的机遇

1.3 未来食品发展趋势

1.4 未来畅想
第2章 食品组学
2.1 食品组学定义及发展

2.2 食品组学与系统生物学

2.3 食品组学与食品安全

2.4 食品组学与食品营养

2.5 食品组学与功能食品
第3章 食品合成生物学
3.1 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与应用

3.2 食品细胞工厂设计与构建

3.3 食品生物合成优化与控制

3.4 食品微生物群落的调控和优化

3.5 食品原料的生物制造3.6人造食品生物制造
第4章 食品感知科学
4.1 食物刺激及其感知的物质基础

4.2 食物刺激与情绪认知

4.3 消费者认知驱动下的未来食品设计
第5章 食品精准营养
5.1 食品精准营养概述

5.2 食品精准营养的实现途径

5.3 营养靶向设计,食品精准制造

5.4 食品精准营养制造技术

5.5 我国精准营养的发展愿景
第6章 食品纳米技术
6.1 食品纳米技术的范畴与特征

6.2 食品纳米加工制造技术

6.3 食品纳米包装材料

6.4 食品纳米表征方法

6.5 食品纳米技术的未来方向
第7章 食品增材制造(3D打印)
7.1 增材制造理念与食品3D打印概论

7.2 食品3D打印基本原理及主要方法

7.3 食品3D打印过程及其模拟与优化

7.4 食品3D打印前处理和后处理

7.5 食品3D打印用于未来食品制造的优势、前景和展望
第8章 食品工业机器人
8.1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

8.2 食品工业机器人的类型与结构

8.3 食品工业机器人的感知与控制

8.4 食品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与发展
第9章 食品安全区块链
9.1 区块链技术概述

9.2 食品安全区块链的应用

9.3 食品安全区块链的挑战
第10章 未来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技术与策略
10.1 未来食品风险防范技术研究目的与内容

10.2 未来食品风险识别

10.3 未来食品风险感知

10.4 未来食品风险防范策略
索引



相关阅读


新一代发酵工程技术:发展现状、任务与挑战

从“白酒文化”看中国传统酿造食品行业技术与装备发展战略

十余年执着耕耘 | 卢立新:食品包装传质传热与保质

绿色技术:功能营养品微生物制造

茶叶深加工,开创茶业新局面

抗冻多肽研究与应用

您有一份靠谱的血糖调控营养膳食指南,请查收


封面来源:pexels



640.webp (7).jpg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1303075.html

上一篇:科学出版社 《海洋机器人前沿译丛》 译者招募启事
下一篇:为什么纳米颗粒能够改变癌症免疫治疗的游戏规则?|Bioactive Materials
收藏 IP: 124.17.26.*|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1: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