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矿床学研究若干重要进展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栏

已有 4236 次阅读 2019-12-24 16:44 |个人分类:《中国科学》论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编者按:新中国的矿床学研究经历了原始资料积累、成因观点纷争、成矿理论孕育、学科创新发展等历程, 每个阶段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建威教授等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矿床学研究的特点和主要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简要分析了中国矿床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重要研究方向。该项成果发表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上。


中国的矿床学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以前,尽管从事矿床研究的队伍规模较小,研究条件落后,但已在某些领域取得若干重要成就。例如,翁文灏先生早在1920年就提出了“成矿带”的概念,谢家荣先生1936年探讨了中国矿床的成矿时代和成矿区域。这些开创性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矿床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岁月如梭,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的矿床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支撑了找矿重大发现,为满足国家工业和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一  不同时期矿床学研究的特点与成果


新中国成立之初至20世纪7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矿床学研究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重点关注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分类,虽然研究手段较为单一,但学术思想活跃,提出了一些在当时有重要影响的矿床成因观点和理论假说,建立了若干矿床模式和成矿系列。

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末:这一时期中国的矿床学研究实现了从以往重点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向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的综合分析转变,从以往以单个矿床的解剖为主向成矿系统和区域成矿学的综合分析转变。将各种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及板块构造理论与矿床学研究相结合,促进了对成矿作用过程和成矿机制的理解。

21世纪初至现在:这一时期是中国矿床学与世界矿床学全面接轨并实现成矿理论系统创新的时期。各种实验分析技术在矿床学上的应用和多学科交叉研究,揭示了各种重大地质事件与大规模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实现了成矿理论的系统创新,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力。


二  重要矿床类型的研究进展


中国已发现各类矿产达173种,形成于各种矿床类型,既有一百多年前就已被认识的矿床类型(如与花岗岩有关的钨矿),也有最近十几年才新厘定的矿床类型(如铁氧化物-铜-金矿床)。文章概述了当前矿床学中最重要的16种矿床类型的代表性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中国矿床学家创立的大冶式铁矿、铜陵狮子山式铜矿、宁芜玢岩型铁矿、大塘坡式锰矿、赣南石英脉型钨矿、康滇成矿带IOCG矿床的成矿模式。

基于对若干重要矿床类型和成矿带的长期研究,中国矿床学在成矿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相继建立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分散元素成矿理论、成矿系列与成矿系统理论等,显著提升了中国矿床学的研究水平,并有效指导了找矿重大突破。

12-172.png

玢岩铁矿理想模式图

1, 三叠系青龙群石灰岩; 2, 三叠系黄马青组砂页岩; 3, 三叠系象山群组砂岩; 4, 白垩系龙王山、大王山组火山岩; 5, 辉石闪长岩-辉石闪长玢岩; 6, 蚀变分带界线; 7, 浸染状磁铁矿; 8, 角砾岩化带及角砾状矿石; 9, 块状矿石; 10, 镜铁矿或磁铁矿脉; 11, 层状铁矿; 12, 黄铁矿化. 蚀变分带: I,下部蚀变带; II, 中部蚀变带; III, 上部浅色蚀变带


三  重大地质事件的成矿效应


过去20年,中国矿床学飞速发展并与世界矿床学接轨,高度重视跨学科交叉研究,强调地球演化过程中各种重大地质事件对大规模成矿作用和大型-超大型矿床及成矿带的控制,尤其是在“地幔柱与岩浆矿床”、“板块俯冲和造山与华南低温矿床”、“陆陆碰撞与斑岩铜矿”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原创性成果。


四  矿床学研究方法日新月异


矿床的形成与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复杂的地质作用有关,如何破解地球内部成矿的奥秘?先进的分析测试方法和实验模拟装置是揭开矿床形成之谜的金钥匙。文中详述了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研究、成矿年代学、矿田构造、成矿实验等研究方法对推动中国矿床学发展所起的作用,强调过去70年里中国矿床学的很多重要进展都得益于各种最新实验分析方法的应用。


五  未来矿床学的研究方向


70年风雨兼程,中国的矿床学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继往开来,新一代矿床学家如何在“深地”、“深海”、“深空”和“地球系统”科学思想引领下,破解矿床学难题,使中国的矿床学研究产生更大的国际影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作者认为,未来矿床学应侧重深部成矿作用规律、关键金属元素富集机理、非常规矿产资源、重大地质事件与成矿、超大型矿床等方面研究,重点加强矿床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矿床学研究方法,做出有世界影响的原创性成果,逐渐引领世界矿床学的发展,服务于矿产资源国家重大需求。

(王永彬改写)



文章信息:[点击下方链接]

李建威, 赵新福, 邓晓东, 谭俊, 胡浩, 张东阳, 李占轲, 李欢, 荣辉, 杨梅珍, 曹康, 靳晓野, 隋吉祥, 俎波, 昌佳, 吴亚飞, 文广, 赵少瑞. 2019.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矿床学研究若干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49(11): 1720-1771


wlogo1.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1211313.html

上一篇:富勒烯:从基础到应用
下一篇:一幅交叉科学研究的全景图
收藏 IP: 124.17.2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8: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