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技术是20 世纪发展起来的最重要的分析技术之一,其原理可以追溯到1906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Joseph John Thomson 的工作,他发现了电荷在气体中的运动现象,并于1910 年获得了第一张质谱图。其后,1922 年Francis William Aston 因采用质谱技术发现了同位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8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两位发明离子阱质谱技术的科学家,Wolfgang Paul 和Hans Georg Dehmelt。2002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则是颁给了发明电喷雾电离技术的John Bennet Fenn 和发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技术的田中耕一。此外,Ernest Orlando Lawrence 因为发明回旋加速器而获得了1939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人们利用测量离子的回旋共振频率发明了世界上最高分辨率的FT-ICR 质谱。还有,从191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成果“热辐射规律”、194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成果“分子束”到1986 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成果“交叉分子束”,以及1996 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成果“发现碳60”,均与质谱密切相关。今天,质谱既可用于分析无机元素,包括同位素,又可用于分析有机小分子,还可用于分析生物大分子,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药物研发和精准药疗、食品安全和石油化工等领域发挥着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质谱的分析能力越来越强大,在方方面面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一种功能强大的分析仪器——质谱仪
质谱仪(Mass Spectrometer)是一种分析质量(Mass)的仪器,可进而鉴定分子结构及定量分析。纵观其发展历程,质谱的发展速度近似于指数曲线,近年来越来越快速地成长,已成为当今分析化学功能强大的设备。
质谱仪的基本原理与构造
顾名思义,质谱仪是测定物质质量的仪器,基本原理为将分析样品(气、液、固相)电离(Ionization)为带电离子(Ion),带电离子在电场或磁场的作用下可以在空间或时间上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