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英文版发表陈义汉院士文章

已有 3992 次阅读 2017-4-24 15:37 |个人分类:《中国科学》杂志社|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药物, 心律失常, 靶点

为集中反映中国科学院新当选院士的学术经历和主要学术成就《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英文版(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2016年起开设From CAS Members专栏(“新院士专栏”)自创立以来该专栏相继出版了2015年新当选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琪、中国海洋大学宋微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孝平和清华大学李蓬老师的文章。


专栏于2017年第4期发表同济大学陈义汉院士题为“Mechanistic and therapeutic perspectives for cardiac arrhythmias: beyond ion channels”的文章。传统认为,心律失常是离子通道疾病。长期以来,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靶向离子通道。这篇文章指出:靶向离子通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存在着弊端。这类药物临床有效率不高、副反应明显。更严重的是,循证医学已经证明,它们不但不会降低患者死亡率,相反还会增加死亡率。因此,亟待探索心律失常的关键发生机制和有效干预靶点并致力发掘改善预后的药物。作者认为,线粒体等细胞器、RyR2阻断剂、CaMKII抑制剂和细胞物流系统在心脏节律稳态调控和心律失常发生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它们可以成为潜在的心律失常药物干预靶点。


陈义汉院士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擅长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研究方向为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和干预,先后发现三类人类遗传性心房颤动(遗传性心房颤动Ⅲ型、Ⅳ型和Ⅶ型)和一类致命性心律失常——长QT综合征-13的致病基因。这些发现已经成为国内外遗传性心律失常诊疗的部分依据。其研究系统地揭示了心肌细胞内抗凋亡蛋白的胞内小体分选、缝隙连接蛋白的内质网输出、线粒体前体蛋白的线粒体导入、核孔RNA的选择性输出、胞内蛋白合成的转录后控制、胞内蛋白的运输轨道-微管系统与通道蛋白的膜定位等细胞物流环节的缺陷促成了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该系统可以作为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防治的潜在重要靶标。在国际上初步提出了心脏电-机械稳态的细胞物流调控理论假说。标志性成果发表在Science,Nat Commun,J Clin Invest,Circulation,Am J Hum Genet,Cell ResCirc Res 等刊物上,并被教科书、专著、诊疗指南和权威刊物广泛引用。

陈义汉院士1987年毕业于南通大学医学院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89年至1992年在南通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病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1996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病专业博士学位;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2008年至2016年任同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2016年起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心脏医学部主任;2016年11月起任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部主任。


点击链接可读陈义汉院士文章: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427-016-9005-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1050872.html

上一篇:热点再续丨深度解读当今生命科学领域明星技术——基因魔剪
下一篇:《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召开第十届第5次全体编委会
收藏 IP: 36.110.118.*| 热度|

1 郭娟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 2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