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寻芳草——周浙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浙昆

博文

版纳印象1983

已有 5267 次阅读 2019-4-3 11:39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西双版纳, 热带雨林 傣族

IMG_8663.jpg

 罗梭江边的哨哆哩


版纳印象1983

 

    1978年著名作家徐迟的两部报告文学,深深的影响着一代中国人,唤起人们追求科学的梦想。这两部报告文学一部叫《哥德巴赫猜想》是写数学家陈景润的;另一部叫做《生命之树常绿》是写植物学家蔡希陶的。记得当时还有一部电影叫做《绿海天涯》是写植物学家“南林”为考察热带植物资源只身前往西双版纳,考察历经艰险最终发现了望天树,从而证实我国热带雨林的存在。当时的闻名遐迩的电影明星王心刚扮演的“南林”也有蔡希陶的影子。这些文学作品,让我对西双版纳充满了向往。那时候“西双版纳”这几个字就是神秘的象征,去版纳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1982年我考入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导师将我的论文定为《云南开远小龙潭中新世植物群》。1983年初,我到开远小龙潭煤矿采集化石,经过一个月的野外工作,完成了硕士论文的野外工作,慕名去了西双版纳。

在三十六年前四月的一个早晨,我乘上了开往西双版纳的长途汽车。汽车出昆明不久就扎进密密匝匝的密林中,沿着曲曲山路缓缓而行。云南百分之九十五的国土面积是山区,到处是崇山峻岭,而崇山之间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山间盆地,这些大大小小的山间盆地,聚集着大大小小的乡村或城镇。每天早晨汽车离开城镇,便一头砸进出密林之中,在密林中爬坡过坎,当盆地、农田和村庄再次映入眼帘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一天的旅行即将结束。那时车不快,路不好,一百公里的路程要走上3个多小时,而一天也走也就能走200多公里的路程,这样花了四天半的时间才到达景洪。从景洪又乘车了半天的车终于来位于边陲小镇的勐伦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IMG_7170.JPG

1966年建成的通往植物园的吊桥

被罗梭江三面环抱的植物园形似葫芦,其所在地又被称为葫芦岛。三面环江的葫芦岛靠吊桥与勐伦镇相连,据说吊桥是建在茶马古道的古渡口旧址。我1983年走过的吊桥是1966年建成的,之前是靠小船摆渡。有职工在雨季不顾江水浪急,强行过江而不幸遇难。科学院闻此事后,拨专款修建了此桥。

那时的植物园完全被寨子、农田和热带雨林所包围。从吊桥进入植物园后,仿佛进入到一个世外桃源。记得在招待所附近有一棵硕大榕树,密密麻麻盘根错节的气生根从树干生出,扎入地下,已经分不清那是根那是干,树冠遮天蔽日绵延数亩,远远看去,简直就是一片森林。这就是传说中的独树成林。树木如斯,就有了灵性。几年之后,当我再去植物园的时候,这棵巨树已经不复存在了。那是在1986年,那个时候也是植物园历史上一段灰暗的时期,我走过的那座吊桥也在那个年间被此地罕见的大风卷走了。如果你没有见过这棵榕树,走过那个吊桥,你真不能算植物园的元老。

巍峨的热带雨林、独树成林、老茎生花、绞杀榕、木质藤本、空中花园和大板根等热带植物的典型特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未见过的奇花异卉让人引流连忘返。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画面也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

一天下午我正在植物园观察植物的时候,一队的傣族少女,身着色彩艳丽的筒裙,担着竹篓,婀娜多姿,款款走来。她们不是在做秀,只是从家里走向田间地头。此时,除我之外无人欢呼,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有一个叫“城子”傣族寨子和植物园隔江相望。四月正值旱季,江水浅而清澈,江面波光粼粼,偶有石块露出,我卷起裤脚向江心走去,借着江中的石块和浅滩,竟然徒步过了江,来到对岸的傣族寨子。寨子中的竹楼或映衬在竹林中,或与香蕉树相伴。我好奇地在寨子中四处张望,看到竹楼上,有一位老蜜桃(傣语对老太太的称谓)在竹楼上纺线,于是我踏上了竹楼的台阶。老蜜桃给我说话,还给我倒了一杯茶。尽管我听不懂她的语言,但是从心里感受得到她的友善。

从傣寨出来,准备返回植物园的时候,已是下午时分。江边聚了不少哨哆哩(傣语对大姑娘的称谓)和猫哆哩(傣语对小伙子),看样子是要准备下河洗去劳作的汗水。哨哆哩和猫哆哩们自然分散在相隔不远江边的上下两段。这见猫哆哩们,飞快地脱光衣服,捂住关键部位,三步并做两步冲向江中便沐浴嬉戏起来。而哨哆哩们则慢慢解开盘起的头发,不急不躁地在江边洗起头来。洗好的长发的哨哆哩,又将长发盘在头上,身着筒裙缓缓向江心走去。她们一边走,一边把筒裙往上卷,当江水末过她们肩部的时候,筒裙被盘到了头上,这时稍哆哩们自由地在江中沐浴嬉戏。

此时,我被所看到情景惊呆了,迈不开脚步,又担心被人叱责,我毕竟是看人家洗澡。然而,这个时候并没有人理会我,我被当作了空气。于是我就放心大胆地留在江边,等着看稍哆哩们如何上岸。这见沐浴完毕的哨哆哩,缓缓走向岸边,头上的筒裙随着变浅的江水被依次放下,当她们走江岸的时候,筒裙又完整地着在了身上。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当哨哆哩和猫哆哩们逐渐散去后,我按下砰砰乱跳的小心脏,渡江返回了植物园。

光阴似箭,人是物非。植物园建起了许多的专类园,变得更漂亮了,而周边多了些的橡胶树,少了些雨林。哨哆哩们不再来江边沐浴了,肩担竹篓,身着筒裙的傣家少女,也难寻踪影。三十多年前的那一幕却永久地存于我心,挥之不去。



IMG_3943.jpg

榕树植物的气生根


老茎开花(结果)

IMG_2389.JPG

绞杀榕

 热带雨林

    大板根和木质藤本


哨哆哩和吊桥的照片借用于同事的微信朋友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727-1171231.html

上一篇:藏北最后的棕榈树
下一篇:五月的苍山
收藏 IP: 210.72.88.*| 热度|

9 郑永军 尤明庆 杨正瓴 苏德辰 李雄 张晓良 何俊 魏焱明 戎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