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红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hwang

博文

澳洲行之七:因为这张名片,我们忙里偷闲地参观墨尔本博物馆

已有 3986 次阅读 2011-8-19 14:24 |个人分类:海外见闻|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澳大利亚, 博物馆, 墨尔本, 出租汽车, 代金券

旅途花絮  
 
[科学网 王丹红 报道]
 
1. 出租汽车代金券
 
在出发的前两天,澳大利亚驻华使馆的官员让我到使馆领取出差津贴和一张出租汽车代金券,让我在从墨尔本机场到宾馆乘车时使用。
 
这种代金券的使用有特别要求:必须在每张金券上完整地填写每次行程的起点和终点地名、乘车时间、用数字和文字填写车费金额,在递交给出租汽车司机前签上自己的姓名。
 
“这样做很麻烦,为什么不可以直接用出租汽车票报帐呢?”出发前已经忙得昏头转向的我不仅问道,张虹说:“这是澳大利亚政府出差指定使用的代金券,它的使用实际上很方便,比如,你到墨尔本机场后,可以直接乘出租车到宾馆,使用这种券,不出找零钱,你会快适应的。”
 
当我从墨尔本机场乘上出租车时,我首先问司机可否使用这种券,司机立即高兴地说:“完全可以。这样很方便。”这时,我才感到对首次到一个陌生地方的人来说,至少不用担心有没有没本地的货币和零钱的问题,而且,如果车费超过平均水平,出租汽车司机就需要做出自己的解释。
 
到墨尔本后,我们的领队、澳大利亚外部交国际媒体中心的项目负责人沃克先生又给每个人六张出租汽车代金券,供自由时间旅行时使用。其间,我和来自泰国记者去墨尔本博物馆时用了一次。
 
真正让我领会到代金券意义的是4月25日回国那天,从悉尼的宾馆乘出租车到机场的经历。宾馆通知我,4月25日是澳大利亚的公共节日――澳新军团日,将成千上万的人将涌上市中心街道举行纪念游行,相关街道将关闭,所以,必须比预计时间提前一个小时出发机场。
 
当我在清晨7:00乘上出租车时,街道几乎空空荡荡。想到自己还没有细看悉尼城,就问出租车司机,这样开车需要多少到达机场?司机说:“最多20分钟。”我说:“我只要8:00时到达机场就可以,您能带我游览一下悉尼城吗?”司机说:“没问题。”
 
从我所住的宾馆到机场的平均费用是25澳元,但当天我用了65澳元,签字时司机要我注明“城市游览”,我立即写上。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代金券的意义:政府出资、使用者灵活使用、司机对行程全面负责。
 
我想起在北京采访时,一位研究员抱怨说,因担心安全问题,每次有国外教授来访,总是要请实验室的秘书或学生到机场迎接,成本很高。我想,如果有了这种代金券,问题不就应刃而解了吗?
 
2. 一声Hello
 
我是在墨尔本展览和会议中心举行的“墨尔本大使”鸡尾酒会上遇见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科学新闻编辑凯恩先生的。当时我端着酒杯希望找人聊聊,凯恩迎面走过来,一声Hello,我们就相识了,我告诉他:“我的英文不好,交流有些困难。”他说:“你的英文很棒,比我的中文好多了,我现在只能说一个中文词:‘谢谢’。”
 
我们开始兴致勃勃地谈论今天做科学新闻记者的问题,离别时,他问我明天是否参加第五届科学记者大会?我说要参加,他说:“我会送您一件礼物。”
 
第二天,在墨尔本君悦饭店的会议厅,我真的又遇见了凯恩,他立即从书包中取出一本2007年的年历说:“这是我自己制作的年历,一月一张,每张上面是我写的科学文章,旁边的配文漫画是我画的,全是讲历史上的科学故事,你好好读一读。”我问他:“您会画画?”他说:“当然,我经常会给自己编辑的文章配图。”说完,他又从书包里拿出一个素描本说:“这是墨尔本街道的素描,这是库克船长小屋的素描。”我问:“你去了库克船长的小屋吗?离这里远吗?”他说:“步行只需要10分钟,午餐后我可以带你去。”
 
我十分想参观库克船长的小屋。在读澳大利亚的历史时我知道,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是澳大利亚新大陆的发现者。1774年4月29日,库克船长乘坐“奋进”号进行金星观察,从新西兰测量后从澳大利亚东海岸的植物湾(悉尼郊外)登陆,宣布澳大利亚东海岸地区英国王室所有,1785年2月6日,英国政府将库克船长宣布的英国占有地命名为新南威尔士殖民地。1788年1月26日,首任总督率领舰队驶入杰克逊港,船上的780名流放犯和海军及家属约1200人踏上这片大陆,开始白人统治澳大利亚的时代。如今,在墨尔本市中心的菲茨罗伊花园,有一幢从库克船长老家――英国约克郡搬运过来的库克船长父母的住处――库克船长的小屋。
 
但由于时间安排十分紧张,自己又不熟悉墨尔本,正当不知该如何是好时,凯恩的出现让我觉得遇见了救星。他保证我们能在中午2:30前回到会议室。4月17日中午,我们用了近2个时间的参观了库克船长的小屋和美丽的菲茨罗伊花园。
 
感谢凯恩,他让我没有错过在墨尔本参观库克船长小屋的机会,而对于习惯用相机记录所见风景的我来说,凯恩是另一道风景,他用笔绘出了心了中的感动,恍如隔世。
 
3. 一张名片
 

图片说明:在墨尔本博物馆举行的中国长城展
 
我也是在4月15日晚的“墨尔本大使”酒会上遇见帕特里克·格林(J Patrick Greene)博士的,他是墨尔本大使俱乐部会员、维多利亚博物馆群首席执行官。因为最近刚在报社做了一期“博物馆聚焦”,我对博物馆的科普功能很有兴趣,就问了他一些问题。
 
格林说,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让博物馆的展出生动、形象,吸引观众能重复参观,让小学生也能产生兴趣。我的同伴、来自泰国科学记者Tippawan说:“泰国的博物馆非常陈旧、古板,自己都看不懂,别说让小学生看了。我很想到墨尔本的博物馆看看。” 格林给我们每人一张名片,他说:“国际科学记者大会的会址离墨尔本博物馆很近,如果你们去,出示这张名牌就可以免票,因为这属于博物馆的培训和教育项目之一。”
 
4月19中午用2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我和Tippawan去了墨尔本博物馆。走到博物馆门前,我吃惊地看到了中国长城展的大广告。走进大厅里,我拿着格林的名片对售票处的女士说:“我们是来自中国和泰国的科学记者,格林先生说出示这张名片我们就可以参加免票。”女士看了看名片说:“既然这样,你们就免票吧!”我问:“还可以参观中国的长城展吗?”女士说:“我给你们打个电话,就可以进去了。”
 
走进博物馆才知道这里是南半球最大的博物馆,博物馆有6大主题,展示澳大利亚社会、土著、民族文化、人类心灵与身体、科学、技术,以及环境等。围绕这个主题设立了森林展区,种植了维多利亚州的80多种100多株植物,有25种动物栖息其中,再现了森林原貌。2层还有澳大利亚的传奇名马法拉第的剥制标本。一层儿童博物馆是五颜六色的马赛克巨大建筑,我想,一定将孩子带到这里来玩。
 
中国长城展在地下一层的特别展馆展出。在异国他乡看到祖国的展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当天墨尔本博物馆的普通门票是8澳元,特别展馆的门票是20澳元,因为乘车时我们用的是外交部给的出租汽车代金券,所以,对我们两人来说,整个行程实际上是免费的。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这张名片,我们忙里偷闲地参观墨尔本博物馆。
 
4. 他乡遇故知
 

林赛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
 

 

英国BBC记者约翰大磁岛录制大海的声音
 

英国BBC记者约翰采访船长先生
 

要告别了,在船上合个影吧!
 
本次国际科学记者访问团的行程十分紧张,但仍有一天让大家放松。这就是4月22日,在汤斯维尔乘船游览大海。
 
领队沃里克先生在当天清晨宣布说:“今天租了一艘游轮,到磁岛游览大堡礁。大家好好地放松,不工作。”当我们登上Providence游轮时,才发现这可能是一个家族经营的游轮,三位身着相同制服的工作人员像是一家人。也许是看出了我们疑虑。老板娘林赛爽朗地对我们说:“这是我们的家族企业,船长是我先生,水手是我儿子,我是库克大学新闻系的讲师,今天是周末,所以到船上来帮忙了。”
 
老板娘是新闻系的讲师?这简直就是他乡遇故知!同时又让我十分好奇。我立即拿出采访本开始采访林赛。她说:“我曾经在《悉尼先驱晨报》做过12年的记者,1999年到澳洲东南方的塔斯马尼亚州的塔斯马尼亚大学创建新闻系,10岁那年,我随家人从苏格兰移民到塔斯马尼亚州,我在那里长大。2年前,因为热爱大海,我们搬到了磁岛。”“我的家是一个组合型的大家庭,我和先生10多年前结婚,他有两个孩子,我有三个孩子,突然间,我就成为5个孩子的母亲。我有一对双胞胎孩子,因为带他们很辛苦,所以我写了一本如何带双胞胎的书,我一共写了7本书。”
 
她哪里来的那么多精力?同时兼新闻系讲师、5个孩子的母亲和作家于一身?她笑着说:“因为我不睡觉啊。我现在还在攻读博士学位,再过几个月就要毕业了。”我问:“你为什么还在读博士?”她说:“因为没有博士学位就不可以带博士研究生,我还想带博士生。我正在库克大学新闻系创办一个国际新闻硕士项目,你可以来申请。”
 
林赛让儿子从船舱中拿出她2006年出版的一本书,扉页上写着:“献给我的丈夫-格兰特,他是我灵魂的伴侣,陪伴着我探索大海无尽的可能。”
 
来自英国BBC电台的记者约翰已经带着耳机访问船长格兰特了,他在给大海的录音。他说:“这里的海水和英国的海水不一样在,英国的海水很冻,海边人也很多,在英国我很少下海,可是这里的海水很温暖,很美,我非常喜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1886-477173.html

上一篇:往日再现: 科学记者澳洲行导言
下一篇:澳洲行之六:绝对不会后退的袋鼠是澳大利亚不断向前进的象征。
收藏 IP: 71.231.195.*| 热度|

2 王晓明 张玉秀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7: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