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tians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tiansheng

博文

砀山酥梨(36) 周宁文

已有 7298 次阅读 2011-1-26 10:49 |个人分类:淮河文化研究|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河南, 安徽, 砀山梨, 周宁, 永城

砀山酥梨

通常所说的砀山梨,即指砀山酥梨。

砀山酥梨系白梨和砂梨杂交品种,在特性上属白梨系统。主产安徽砀山,无论产量,还是栽培面积,均占到当地梨树种植的80%以上。砀山周围各县,如安徽萧县、河南永城、宁陵、夏邑等县亦有大量栽培,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砀山酥梨果实近圆形,具棱沟,顶端稍宽,绿黄色,贮后变黄白色。果皮薄,有蜡质光泽,果点小而密,果个大,单果重150~270克。果肉白色,肉质稍粗,但酥脆多汁爽口,味甜,有微香,品质上等。因其风味纯正,更兼皮薄多汁、弹指得破、入口即酥、落地无渣,所以自古即有“砀山梨,皮儿薄,落到地方找不着”的歌谣。砀山酥梨耐贮藏,可贮至来年35月。属中晚熟品种,一般8月下旬至9月上旬采摘。适应性广,在沙壤上栽培,品质最好,抗旱、抗寒,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优良品种。

    砀山酥梨历史悠久,在当地流传着很多有关酥梨的动人传说。

关于酥梨的来历,据说在很久以前,砀山有户姓苏的人家,平时好善积德。一天,一个乞丐昏倒在他的门前,这个农民赶紧把他扶进家里,灌了一点热水,那人就苏醒过来了。但拿什么给他吃呢?家里已经粒米不剩,于是就在自家树上摘了几个梨子,煮熟了喂他。原来这个人得了伤寒病,咳嗽不止,吃了梨子后,症状减轻了不少。乞丐在这家住了几天,把这家的梨子吃光了,他的伤寒病也奇迹般地治愈了,人也精神了许多。但这户农民却什么也没有了,往后该怎么生活呀?正在发愁之际,乞丐对苏老汉说:“恩人不要着急,待我出去一趟,明天回来,定会有好消息相告的。”第二天,乞丐果然回来了,手里拿着一根树枝,往苏老汉的梨树上一插,转眼间,梨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的果子,又大又好看,吃起来比原来的更加爽口。苏老汉正在惊异之中,乞丐却不见了踪影。后来大家都知道苏家的梨子特别好吃,纷纷索要苏家的梨树芽在自家树上嫁接。“苏梨”就这样繁衍开来。

后来传说那个要饭的是玉皇大帝派来考察民情的,见砀山人心地善良,民风淳朴,特从天上瑶池边的百果园内折了一枝仙梨枝,赏赐给这一方百姓。所以,砀山酥梨乃是天上仙梨降世,不但好吃,还能治病。

乾隆皇上听了这个故事,叹道:“人性善,天行道。”于是着仆从铺纸研墨,随后题写了“天赐一珍——砀山酥梨”几个大字,并把这幅字赐给了那位梨农。可惜梨农因题字上没有苏姓,不知珍惜,竟用它糊了窗户,后来被一秀才发现,已残缺不全。这事传到县太爷那里,随即选了几只上等的苏家梨进京面圣,请求皇上重写一幅,并要求将“酥”还原成“苏”字。太监当面斥责道:“君无二言,岂有再改之理。何其糊涂乃耳!”县太爷猛然醒悟:“酥”字把砀山梨的特性描绘尽至,恰当无比,方知乾隆用字深意。所以至今砀山酥梨仍有“天赐仙珍,御赐其名”

传说毕竟是传说,不足为凭,但确是劳动人民的美妙附会。实际情况是,经过劳动人民长时期的选育,酥梨的品质不断得到改善。

砀山酥梨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白皮酥、青皮酥、伏酥、金盖酥四大品系。白皮酥,顾名思义,果皮为白色,成熟较早;青皮酥树势强旺,果皮淡绿色,成熟较迟;伏酥的果实个头较大,成熟最早,不过雨水大时多裂果;金盖酥果皮淡金黄色,果梗四周有放射状的黄色锈斑,风味好,品质佳,是酥梨中最好的品系。

    金盖酥,除因果皮金黄得名,还有一则感人的故事:

很久以前,砀山良梨庄有个老汉,临死前将两棵大梨树留给两个儿子,并嘱咐说:“虽是两棵,但树梢搭界,树根交错,无法分得清了,千万别把它们分开。”

老人死后,弟兄俩互帮互助,日子过得顺顺当当。不久,兄娶嫂,弟结亲,各自成家,就把梨树分开了。

一天刮大风,树上的梨子落掉不少,大嫂勤快起得早,便将落下的梨拾成堆,弟媳树下的梨子,她也顺手拾好。弟媳吃过饭一看,总觉得自己家的一堆少,便怀疑嫂子做了手脚,记恨在心。

梨子成熟时,弟媳开始偷摘嫂子家的梨,嫂子察觉了,打算捉贼。一天,嫂子半夜起床躲到树下,结果与弟媳碰个正着。弟媳见事情败露,干脆来个死不认账,两人吵起来,把整个村子都惊醒了。嫂子的丈夫不分青红皂白,大骂自己媳妇挑拨兄弟关系,丢祖宗的脸。嫂子越想越气,为了证明自己清白,一头撞在了自家的梨树上。众人上去救时,已经来不及了,头上血流如注,把整个树干都染红了。

几天后,那棵树上的梨子,居然个个都在果梗附近出现了红色的血斑,连弟媳偷走的,也都出现了同样颜色。弟媳害怕了,赶紧用湿毛巾擦,谁知越擦越鲜亮。弟媳更害怕,既不敢卖,又不敢还给哥家,更不敢吃,只好用毛巾盖住。说起来也怪,只要用湿毛巾盖着,梨子上就没了红色斑点,一掀开毛巾,红点立即出现。

从此以后,弟媳天天忏悔祈祷,跪求嫂子原谅。只要有人去串门,她就说那是巾盖梨,是专门供奉嫂子的,不让别人乱摸。时间长了,人们敬重嫂子金子般的心,把毛巾的巾改成黄金的金,就成了金盖酥。

由于砀山酥梨久负盛名,加之适应性强,许多地方相继引进栽培。

砀山周围各县,近水楼台,首先大力推广,如丰县、沛县、萧县、永城、夏邑、民权、虞城、单县、铜山、开封、商丘、徐州、宿迁等地,酥梨种植均已粗具规模。有些地区还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如河南“宁陵谢花酥梨”、郑州“八月酥梨”、永城“高庄酥梨”,虽名称不同,但无论果实外观、风味、树的性状,与砀山酥梨均无明显区别,实属同物异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宁陵谢花酥梨也有“白皮酥”、“青皮酥”、“伏酥”和“金顶酥”几大品系,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砀山酥梨传播的印痕。

    其他地区,砀山酥梨也有广泛引栽。如1966年新疆农3师引进砀山酥梨,独特的自然条件,加上20多年的栽培,使果品具有酥脆可口、果肉细腻、耐贮藏等特点。1995年经自治区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新梨5号”。在一系列博览会上,该品种均获得了大奖。现在新疆南疆、石河子、喀什、吐鲁番等地种植面积已超过1.6万平方千米。

引栽的同时,许多地区还以砀山酥梨为母本,繁育了许多优良新品种。如山西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1972年从砀山良梨公社引进酥梨,与猪嘴梨杂交,获得成功。1985年通过专家鉴定正式命名为晋蜜梨。同年,即与新疆阿克苏酥梨携手获得“全国优质农产品”称号。1988年,又一举荣获山西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梨果个大,果心小,果实卵圆形,果皮绿黄色,果面光洁,外形美观。果肉白色,肉质细脆,汁多味甜,有微香。耐贮、抗旱。现已在山西、河北、陕西等省广泛栽培。

    除了晋蜜梨,砀山梨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近亲——秦酥。秦酥系陕西省果树研究所选育的晚熟梨优良品种。母本砀山酥梨,父本黄县长把梨。1957年杂交,1978年正式定名。该梨果个大,平均单重286克,果实近圆柱形,下部稍宽,外形较美观,极似砀山酥梨。果皮绿黄色,果面平滑,有蜡质光泽。果心小,果肉白色,肉质细嫩松脆,石细胞极少,汁多味甜,品质上等。抗旱,极耐贮,至翌年5月风味丝毫不减。现已被陕西省列为推广品种,河北、河南、辽宁、北京、新疆、湖北、湖南、山东、四川、云南、浙江等省均有引进栽培。

     由于砀山酥梨性喜沙壤土和冷凉气候,所以陕西渭北、山西晋中和新疆南部等地引载的砀山酥梨近亲,品质较原产地反而更加优良。以秦酥为例,既继承了砀山酥梨的优点,又有果肉更加细嫩、更耐贮藏的突出特点。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引载都能青出于蓝胜于蓝,比如,在宁夏地区栽培的砀山酥梨,虽口味浓、品质优,但果心有变大的趋势。

更有甚者,一些地方盲目引种,又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滥施化肥农药、滥用催产催熟技术,导致砀山酥梨含糖量和营养成分明显下降,甚至出现果核大、肉质粗糙的现象,这些“垃圾果”流入市场,不仅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损害了砀山酥梨的声誉。

尽管砀山酥梨以各种方式远嫁他乡,但毫无疑问,砀山是其娘家与大本营。砀山被称为中国梨都,70万亩果园分布在砀城四周,几乎占全县耕地面积的五分之四,其中绝大部分栽培的是砀山酥梨。步入新世纪以来,砀山县委、县政府先后制订了“4111”和“3211”计划,

4111”计划:于2001年制订,即根据砀山生态资源优势,三年内稳定砀山酥梨面积40万亩,发展新品种10万亩,保留优质苹果10万亩,发展优质杂果10万亩;“3211”计划于2004年制订,即保留优质砀山酥梨30万亩,通过高接换头等形势发展优质新品种及加工品种20万亩,发展优质黄桃等杂果10万亩。更使砀山酥梨形成了“两线三片”的发展格局。

两线指的是黄河故道两岸和陇海铁路、310国道两侧,三片指的是黄河故道果树生产区、良梨果树生产区和陇海铁路沿线果树生产区。

 

 

安徽梨树栽培面积位居全国第十二位,但产量居全国第三,如计算单产则安徽排名第一。37400公顷,合计56.1万亩梨树栽培面积,其中大半为砀山酥梨安徽梨树主要有两大地方品种:砀山酥梨和徽州雪梨。不过,徽州雪梨栽培较少,而砀山酥梨仅砀山就有30万亩以上,加上安徽其他的地区引种,所以56.1万亩梨树中大半是砀山酥梨。由此可见砀山酥梨的高产。

顺便指出,丰产的砀山酥梨带给果农的不仅是喜悦,也有一些意料不到的烦恼。由于大面积的种植,近年来砀山酥梨出现了结构性过剩的局面,随之而来的是销售的困境和价格的急剧下跌。20世纪90年代中期,砀山酥梨的产地批发价为每千克3.2元,县农委主任杨鹏程回忆说:“在1995年和1996年,外地来拉梨的车辆排成长龙,不愁卖不掉!”由于砀山梨的红火,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江苏、陕西、山西、山东、河南、陕西、新疆、云南等省区相继引种。到2004年,除砀山本地有50万亩连片种植的砀山酥梨外,全国各地引种面积就达近500万亩,这一面积几乎占到全国梨树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加之砀山酥梨丰产的特性,其产量更是占到全国梨产量的48%。产量的激增让砀山酥梨大量涌进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使价格一跌再跌,2003年和2004年,优质梨的产地批发价也只有0.6元每千克。

收入的下降,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一些果农甚至将梨树连根拔起,改种其他粮食作物,即使继续种植,他们也不愿对果园再做过多的投入,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了酥梨的品质,造成了价格的再度下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如何摆脱困境?一些专家也纷纷建言献策,但要从根本方面解决问题,不外乎加强政府引导,控制砀山酥梨种植规模,加强果园管理,发展优质的新品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90922-407984.html

上一篇:砀山梨的品种和特点(35) 周宁文
下一篇:砀山黄梨 (37) 周宁 文
收藏 IP: 220.178.150.*|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1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