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是发表在nature上的一篇letter:NAADP mobilizes calcium from acidic organelles through two-pore channel.
结论是:TPC2是表达在endosome 和Lysome上的双孔Ca++通道蛋白,NAADP是其受体,能与它结合,激活释放少量的Ca++,释放的Ca++再激发ER上的InsP3R和RYR使更多的Ca++释放。
乍一看,试验从分子到整体,从体外到体内,逻辑性强,数据特异,得出这样的结论也合情合理,令人信服。
可是,就在最近Cell上发表的一篇:TPC Proteins Are Phosphoinositide-Activated Sodium-Selective Ion Channels in Endosomes and Lysosomes。却能把上面的结论甩的粉碎。他说1)TPCs Are Not Activated by NAADP 2)TPC Currents Are Absent in Pancreatic b Cell Lines that Exhibit NAADP-Induced Lysosomal Ca2+Release 3)TPC1 and TPC2 Are Not Required for NAADP- or Glucose-Induced Ca2+ Responses in Pancreatic Islets 4)TPC Proteins Are Phosphoinositide-Activated Sodium-Selective Ion Channels
这篇文章的特点是使用一种更加先进的技术,该技术可以直接记录细胞器上的电流,所以对于揭示定位在细胞器上的TPC2通道会显得更加合理。当然,该文章对于,为什么NAADP能够促使包浆内Ca++的释放,没有给出实验性的解释,只是假说是通过第二信使或者是TPC2介导的Na+流或PH 的改变而间接导致的。
为什么发表在Nature上的文章,居然会得出这样一个与真实相差甚远的结论呢?仔细分析觉得有两点1)仅仅通过NAADP和TPC2的体外结合试验,推定NAADP就是TPC2的受体,有失严谨2)通过包浆内Ca++浓度的变化而不是锚定在细胞器上直接去测TPC2导致的电流,推导TPC2通透Ca++,过于仓促。
技术上的局限性,和事物本质的深邃性,都让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充满着巨大的偶然性。事物背后隐藏的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这种偶然性往往会导致对同一件事物有多种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结论,常常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就像哲学界的意识形态的研究,有许多种配有充分论据的学派,各各抒己见,从不屈从。因为各种局限性,让我不禁觉得,目前生命科学的研究还不够科学,但我相信随着技术的革新和理论的发展,对生命科学的探索会更加严谨,分歧也会更少,得出的结论也会更加接近真实。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4: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