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来源: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4/246229.shtm
人民日报:论文崇拜该休矣 |
|
前不久,笔者采访了一位有名的育种专家。这位培育出好几个玉米新品种、每年为国家增产粮食数千万公斤的长者,连副研究员都不是。“这都是学术论文崇拜闹的。”他苦笑着说,“现在评职称都要看你发表了多少论文,我一年到头在地里忙活,一天下来累得见床就想躺下,哪有精力去写论文?”
类似的情形,在我国科技界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硕士、博士毕业,大学老师评职称,科研人员申请课题,临床医生评先进,企业报科技奖项,科研项目结题鉴定,两院院士评选,都要看你发了多少论文。如果发的论文数量达不到要求,门儿都没有。更有一些高校院所,对在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的,动辄奖励几万元,甚至是十几万元。
难怪许多业内人士惊呼:论文数量已经像GDP增幅那样,成为我国科技评价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指标了!
愈演愈烈的论文崇拜,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的科学研究和自主创新——
科研目标严重扭曲。基础性研究的目的,原本是为了揭示自然界的奥秘、获取原始的重大发现,而这往往需要长期的积累,十年方能磨一剑;应用类的开发,是为了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技术难题。但为了完成论文指标,搞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要么跟踪容易出成果的所谓热点,致使永远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要么在研究未成熟的时候就忙于写论文,甚至是一项成果拆成几篇发,造就了大量垃圾论文;搞应用开发的科技人员不是着眼于成果如何转化应用,而是考虑怎么才能多发论文,导致成堆的成果根本无法转化,科技、经济两张皮的现象日益突出。
科研资源大量浪费。种豆得豆,种瓜得果。千军万马忙论文的最大“成果”,就是我国的科技论文数量逐年猛增,SCI论文去年跃居世界第二。数量虽多,质量却让人大跌眼镜: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仅为5.87次,远低于10.57次的世界平均值。更让人汗颜的是,我国的科技人员数量已居世界第一,自2005年以来科技经费投入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去年更是高居全球第二,但真正的原始创新成果乏善可陈,更不用说诺贝尔奖了。与我国SCI论文全球第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依然达50%以上(发达国家均在30%以下,美国、日本则仅有5%左右),我国光纤制造装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的85%,石油化工装备的80%,轿车工业设备、数控机床、胶印装备的70%,都要依靠进口。
学术造假屡禁不止。论文崇拜的另一大恶果,是学术造假时有发生,甚至愈演愈烈。由于没有一定数量论文就评不上职称、拿不到课题,一些科研人员要么捏造数据,要么抄袭他人成果;更有甚者不惜花钱买论文、发论文。据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沈阳及其团队经研究发现,买卖论文在我国已形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产业链,2009年产值已高达10亿元人民币!
许多有识之士指出,如果再不打破论文崇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将难免落空。而要想彻底扭转以论文论英雄的局面,关键是要从源头入手,及早改革完善科技评价体系。据了解,早在2003年科技部就联合有关部委研究制定了《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产业化等不同类别的科技活动确定了不同的评价目标、内容和标准。现在的关键是抓落实,不能仅仅发个文件就完事大吉。
........
科研的目的无非两个:一是发现未知,二是解决问题.这才是科研的正道,建立一种促进科研人员在正道上奋勇前进的激励机制是关键.那是不同提什么创新,所谓的创新是那样的自然而然.人民日报能关注到问题,也许能让人期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9743-476002.html
上一篇:
基因组定点修饰下一篇: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